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目前培养人才重做事,轻做人,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方法重外化,轻内化,教育目标大而空,尤其是德育目标太抽象不明确,德育方法欠妥等现象,结合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的知识,就学校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会“做事”,更应会“做人”。我们进行“做人”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做起码的人、真正的人、高尚的人。有些高校在“做人”教育中出现了功利性、重外部约束、重“外圆内方”,或只讲共处不讲原则、只讲合作不讲竞争、将“做人”无限夸大等偏向,应予以防止、纠正。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而学会做人是这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本文针对德育工作中做人教育内容,试从学做什么样人和怎样学做人角度出发,对之进行阐释并提出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青。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因为学做人比学做事更重要。 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青少年在学校读书期间,当然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学会做事的过硬本领;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因为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和支配着人们做事的行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道德,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因此,在人生道路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有些学生不明确读书目的,不懂得做人道理,因而不尊敬老师、不孝敬父母、不遵规守纪等是常有的事。去年,广西钦…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作为职校的班主任要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如何抓好养成教育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所在.一、了解班情,确定教育目标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人乃人生第一要义.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学生中有数量较多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如孤僻、自私、唯我独尊、斤斤计较、嫉妒、不讲礼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上表现为“出口成脏”,撒谎脸不红心不跳,骂人如家常便饭等情况.未学做事,先学做人,教学生学做人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方高校德育课程实施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意识形态教育、轻公民教育,重谋生教育、轻人文教育.考察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和我国传统研究过于理性化所致.为地方高校德育课程解困,德育课程必须实现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转变,必须实现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必须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有机结合,西部地方高校尤其要融入地方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导师寄语     
《中国研究生》2023,(8):6-7
<正>研究生求学主要学三点:第一是如何做人,第二是如何做事,第三是如何做学问。做人就是要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要正直、勇敢;做事就是要有团队精神,善于了解群众、团结协作群众,能够共同做事;做学问就是要从基础出发,学会思考和创新,迎接未来的挑战。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是研究生现在学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研究生们将自身专业和国家需要有机结合,不断吸收新鲜知识,掌握研究方法,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成为“真正站立起来的人”。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要学做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学识再渊博也难以成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 变化和社会变革的错综复杂,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尺度、理想追求、生活方式等必然要产生深刻影响。尽管当代大学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道德教育无疑是教育中的头等大事,“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司空见惯的表达方式就充分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做人、做事、做学问是研究生求学成才的三个基本方面.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往往片面或孤立地理解这些方面,忽视其全面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误区.作者认为做人是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社会性所要求的;做学问是研究生做人、做事的目的和结果.关键要从三个方面做起,则"学为人生"也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1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中小学校为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不可谓不用心、不用力,但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重讲授轻实践,重思想因素轻心理因素,重学校教育轻家庭和社会的作用,重知识灌输轻环境影响的德育模式已越来越难当重任,迫切需要学校改进德育方法,多管齐下,多在提高德育实效上下功夫。寻找学校、社会、家庭实施德育的共同切入点,搞“开门办学”。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课堂,不过,没有社会和家庭配合也难见大成效。学校要树立大德育观,把德育教育放在社会的大课堂上思考,使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教育方法、实践课…  相似文献   

13.
许耀辉 《教书育人》2007,(12):44-45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如社会上认为“德育万能”,德育效果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也需要教给学生做事做人的道理,本文作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职德育教学要从“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角度,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因而职中德育教学的目标也应为专业教学服务,并且贯穿于学校教学、实训、实习和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下几种人在求职中,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希望你不要成为其中之一。情商低下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事更重要。心理脆弱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竞争的压力。心理脆弱将使你挑不起企业的重担,积极锻炼强健的身心才能在未来是赢家。知识陈旧如今是资讯快速发达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要想靠早些时候学的知识“应付”一辈子,已完全不可能了。技能单一要想避免在职场中成为“积…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教人“成人”为旨归。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其学会做人,这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也理应成为教育的真义所在。则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做人素质缺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大学教育面临的窘境等不容回避的事实,使得加强大学生的做人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国际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对做人教育的强烈关注,更加重了推行做人教育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而,树立做人教育的理念,推行并加强做人教育,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应确立的新理念和应完成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一、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失效成因调查分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只有建立在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人心。但传统的德育观过分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塑造与改变,在指导思想上重社会要求,轻个体发展需求;在方式方法上重灌输,轻内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做事学做人"和"做人会做事",这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我们通过三个阶梯,逐步向这一目标迈进。一、人人有事做,事事学做人。师范生是凭着一张试卷的笔试高分进校的,应试教育弊端对他们影响是深刻的。这主要表现在:做事能力很差,做人修养不高。在做事方面,除书本学习外,他们无事可做,无事会做,无事想做;在做人方面,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心他人和集体,看重考试成绩,轻视文明素养,注重竞争成败,轻视合作精神。对此,我把"人人有事做"当作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一、诚实守信,做人根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就是要求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不讲假话,实事求是,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意思,不文过饰非,不欺骗他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要想成功,干出一番事业,立足社会,首先要有诚实守信的品德,这是做人的根本。二、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综观人的一生,挫折无不与之相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大大小小的困难。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中考落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