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 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汽车按时接总工程师工班。有一天,总工程师为了早些到厂,比平时提前了1小时出发步行去厂,走了一段时问后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上车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后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总工程师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上来接他的汽车?(假设人和车均做匀速运动且不计车调头和人上车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题目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汽车按时接总工程师工班。有一天,总工程师为了早些到厂,比平时提前了1小时出发步行去厂,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上车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后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总工程师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上来接他的汽车?(假设人和车均做匀速运动且不计车调头和人上车的时间)分析因此题既没有告诉总工程师的家到工厂的距离,也没有告诉总工程师步行的速度和车速,要求出总工程师步行的时间确有较大的难度。为此,需要在正确分析题意的情况下,巧设辅助物理量,可使问题求解,其常规解法如下:解设车速为v米/分…  相似文献   

3.
题目工厂的一辆汽车每天准时来接一位工程师上班.一天.工程师比平时提前1小时出门步行上班,他在途中遇到来接他的汽车,就乘车来到工厂,结果比平时提前10分钟到达工厂,设这位工程师的家与工厂在一条长直公路的路旁,求:  相似文献   

4.
设“时刻”解行程问题一例太湖县徐桥镇二中黄艳球问题:某人平时下班总是乘下午5:30的火车回去,他妻子准时到车站接他。有一天,他乘5:00的火车回去,提前半小时到站后开始步行回家。路上,他遇到了和往常一样开车来接他的妻子,因此比平时早10分钟到家,求此...  相似文献   

5.
宋代江西诗派创始者黄庭坚在《题落星寺》中写道: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峰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绝妙图画,不只是在描绘山水虫鸟花草人物之时,传神写意,怡人之目,而且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你若不信,请看下题:某经理平日下午六时下班,他的司机从家中开出车,准时于下午六时到公司接他回家.某天,经理提前一个小时下班,往回家路上先步行,途中遇到司机开出车接他,他即上车回家,比平时提前15分钟到家.另一天,经理提前40分钟下班,还是往回家路上先步行一段,遇到司机后…  相似文献   

6.
不变量与相等量在解题中的应用杨建庭(山西省太原市大众中学,030024)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寻求和建立题设条件(或已知量)与解设结论(或未知量)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但是,有些问题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十分隐蔽,往往需要借助于和已知量...  相似文献   

7.
方程是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方程思想在代数、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什么是方程思想呢?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数量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或组,并解方程(组)求出未知量的值,这种将未知量和已知量放在同等地位,通过方程(组)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称之为方程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湘徕 《初中生》2010,(5):26-28
在解数学题时,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从而使问题获解.这就是方程思想.由于方程清晰地反映了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单化、特殊问题一般化.因此,方程思想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若能根据题意选准工具,则能迅速突破难点,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本文介绍此类问题的四大常用工具,供同学们解题时参考.一、示意图1.线段图例1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这部分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千米.已知步行的速度是5  相似文献   

10.
关系式是化学计算用来表示已知量与未知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叫关系式法.由于关系式法抓住了物质变化过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数量关系这一主要矛盾,所以可以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题目某厂的一工程师每天早晨7点整,有小车来接其上班,有一天早晨,工程师为了早到厂,提前1小时步行出家门,途中遇到接他的小车,结果比往常早到10分,求工程师步行的时间有多长?(假设小车行车速度和工程师步行速度始终不变) 为帮助分析,可画如下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1.她比我更爱狗。1)Shelovesdogsbetterthanme.2)ShelovesdogsbetterthanI.3)ShelovesdogsbetterthanIdo.A.1)isright.B.1)and2)areright.C.2)and3)areright.D.1),2)and3)areright.本题易误选A,B或D,正确答案为C。要点解析:在连词than后面可以接宾格代词(如:her,me等),也可接主格代词(如:she,I等)。例如:Heisstrongerthanshe/her.(他比她身体强壮。)但是,在上题中,than后面用I还是用me,意思却大不相同。用I时,完整的句子是:ShelovesdogsbetterthanIlovedogs.意为“她比…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探索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找出所需的量,把所需的量都用含已知量或未知量的代数式表示出来.进而列出方程.下面我们结合例题谈几种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字母方程式的计算,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都比较害怕.因为,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对含字母的方程式很不熟悉,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字母方程式的计算跟普通方程式完全一样,甚至更加简单.关键是要学会分析题目,搞清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找清楚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下面就举出常见的几种题型及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掌握数学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教学1把握初等数学的特点初等数学经过分析可以看到,知识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层次性。层次性是初等数学中的重要特性。它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方程是研究未知量和已知量间的关系,在引进未知量后层层展开了方程系统的一组立体结构,即:未知量──整式方程组──分式方程组──无理方程。每一个层次都是前一层次的延拓,前一层次又是后一层次的特殊形式。②相似性。初等数学知识结构,存在着特殊到一般的关系。尽管是不同层次的知识,但在各层次的运…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1.平时我们说月亮躲进云中,是以为参照物的,说乌云遮住了太阳,则是以做为参照物的.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1.6千米的大桥,则火车头从开始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了分钟.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用的时间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4.某人上山的速度为1米/秒,到达山顶后立即返回,下山的速度为3米/秒,则上山和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米/秒.5.一辆汽车开始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2千米,然后将速度降为25米…  相似文献   

17.
解速度有关计算题的思路是:1·理解题意:由已知条件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或画出示意图.使问题形象化和直观化.2.写出已知条件,并注意对不同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用不同的角标来区别,同时将已知量的单位都化为统一的单位,即v、S、t分别采用米/秒、米、秒或干米/时、千米、小时写出所求的未知量.3.由题意或画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考虑出由什么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求解.t.应用公式v一:和变形公式.Y一YZ,2={解匀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公式中的v、S、tt,是对于同一运动物体而言的,对于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是…  相似文献   

18.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有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量相等,或者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里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例1摇学校举行奥数竞赛,共20题,答对一题得6分,答错一题倒扣4分,小兰得了90分,她答对几题?分析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假设小兰在奥数竞赛中20道题目都答对,那么应该得(20×6=)120分,然而现在小兰只得了90分,比120分少30分。她怎么会少得30分的…  相似文献   

19.
小明是天津市的初二学生.图1是天津市的部分交通示意图,其中ABDECA是一个长方形通道.小明住A处,要到E处上学,有两种走法供选择.走法1:步行3分钟到B处,乘1路车经D到E;走法2:步行8分钟到C处乘2路车到E.已知两路车的平均速度相同,1路车每20分钟一班,首班车早上7时20分由B按BD走向开出;2路车每5分钟一班,首班车早上7时10分由C处按CE走向开出.如果他在早上7时25分从A处出发,请问乘哪路车省时?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算出两种方案中哪种先到校.设AC+CE=AB+BD+DE=s米,两路车的平均…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实验和中专学校的实验中经常会遇到测量误差的问题。误差的大小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在进行电学测量的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一、测量方法及测量误差(一)测量的方式和方法测量过程就是把被测量(未知量)与已知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求得被测量数值的过程。在进行具体测量之前,应先明确被测量的性质和测量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选定测量方式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最后选用相应的仪器设备。1.测量方式的选择(1)直接测量在测量中,把被测量和已知的标准量直接比较,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