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网络媒介环境中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所形成的舆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传播环境和形成过程的不同,会导致最终舆情的不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已经成为言论聚集的一大主要场所,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相对于现实群体性事件更为棘手.因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受到全国的关注,任何网络群体性事件都会接受全国公众的“言判”,同时,网民还可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不断扩大和增加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量,既可以引发正面的共振也可能形成恶性共振的叠加,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效应.本文探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异变,并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失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非理性表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网民积极大胆的发表意见,带有严重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其原因是群体压力下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位,社会生活的娱乐化倾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网络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网民...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意见领袖不可小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人数众多的网民当中,能够在一些舆论事件中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而又得到大多数网民认可附和的网友脱颖而出.他们在互联网这个传播平台上获得了网民的尊重,每一个帖子都拥有着大量的点击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网络舆论的走向,被称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技术改变了过去社会精英垄断信息传播权的现象,赋予了普通网民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能力,使得他们自由表达和提出主张成为了可能。本文从赋权理论出发,以"昆山龙哥"事件所引发的网络热议为例,分析此事件舆论背后折射出的新媒介技术赋权下网络舆论表达及公众参与行为。主张政府要引导网民合理地进行舆论表达,多方一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最终实现社会的共建共治。  相似文献   

5.
马静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16-117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就会通过QQ、微博、SNS社区等互联网平台行进意见的表达以及情绪的宣泄,通过转发和评论功能将事件实行爆炸性的传播,便会在网络上形成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作为网上民意最为明显、集中反映的网络热点舆论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主导着网民的价值判断乃至互联网环境的发展.近年来,网络舆论负面作用逐渐显现,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影响网民价值判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网络热点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入手,找到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因势利导,探讨网络舆论的控制机制,掌握其引导策略,对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发展十分迅猛,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站就达到了287万个、网民3.1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舆论传播也产生了根本改变,舆论与网络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网络舆论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强大。  相似文献   

7.
李宛 《大观周刊》2011,(49):29-29
在互联网这个开放自南平等的空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网络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接受信息,又可以发布传递信息,这就导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爆炸性增长.观点言论纷繁芜杂。这在提高了言论自由之余,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怎样让真实权威的信息压倒虚假错误的谣言,从而让不明真相的网民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怎样对互联网上的负面言论加以规范.从而把它们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怎样将网络舆论往正确积极的方向引导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性群体性危机事件?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向网络社交平台,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性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酵和扩散提供了更大平台。本文从传播形态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具有代表性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在舆情的变化中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涉军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被蓄意或无意传播的涉及军队人员或事件的信息,引起网民关注,进而通过网络发声,表达诉求、观点。或是故意混淆视听、跟风炒作.制造带有特定目的性的舆论等。  相似文献   

10.
董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45-146
网民,借助网络的传播和服务功能表达观点,是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持有者,引导和影响着网络舆论,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有可能推动事件的不良发展。笔者主要对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诱发群体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越来越多的网民利用新媒体对社会时事热点发表意见,数量上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舆论“龙卷风”的出现.本文以“颐和酒店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形成的关键因素及传播的重要特征,思考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2.
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网络传播具有信息源丰富、信息海量性、传播时效性、地域广泛性等诸多优势,一直是重要的网络舆论载体,个人通过自媒体爆料成为舆论热点事件主要的传播源头,其中微博是网民爆料的首选平台,其网络事件的传播往往经历由个人引爆、在微博等民间舆论场迅速传播扩散、一度出现反转的呼声,最终尘埃落定这一过程,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年来发生的众多网络事件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对于事件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舆论主体之一的网民,常借助互联网开展人肉搜索、集会等群体性事件,给舆论客体的个人或组织造成巨大的现实压力.  相似文献   

14.
自互联网技术投入商业化运营以来,尤其在网络快速发展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之后,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信息交流与发布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在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也日益重要。网络论坛以其交互性、隐匿性、意见表达的相对自由性和网络舆论集聚地等特点,已成为网络中的公共领域,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自互联网技术投入商业化运营以来,尤其在网络快速发展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之后,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信息交流与发布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在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也日益重要。网络论坛以其交互性、隐匿性、意见表达的相对自由性和网络舆论集聚地等特点,已成为网络中的公共领域,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各类信息传播极为活跃,并为当今形成了新的舆境。从形成的源头看,新舆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闻舆论部分,即由新闻媒体发布自采新闻或转发其他媒体的新闻;二是公众舆论部分,由网民借助互联网所建立起的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新闻舆论与公众舆论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短短的一二十年间,互联网发展迅猛,并通过它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场.笔者将舆论场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新闻舆论部分,由新闻媒体发布自采新闻或转发新闻;二是网络舆论部分,网民通过互联网所建立起的平台,自我发布和传播各种信息.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互相交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正处于危机高发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中,现场信息主要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从突发性事件凸现到群体性事件爆发,信息的传播依次经历了传言四起、谣言流串、从舆论转化为行动三个阶段。期间,群体的聚合呈现不同的特征,信息的流动亦呈现不同的传播流程,且均受制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及传受双方的心理机制,显示了人际传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人的形成及其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是新兴开放式的话语平台和虚拟社会,依附在这个平台和社会的数以亿计的网民在此经营自己的家园,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自己的身份认同,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网络人.网络人生活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之间,他们有两重的价值观、现实自我和网络自我反差极大、群体性很强等特征.本文对网络人的产生环境、产生特征、行为表现等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