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者来信     
一、如果说上期你们杂志是有较大进步,那我觉得这个合刊可以说是你们的一次大跨步了。首先是封面,醒目的颜色让我耳目一新,很有视觉冲击力。里面的内容,我最欣赏的是《中国通讯员调查》。这个角度很新,你们操作得也很到位。四川游华二、看了贯刊五、六期合订本中以特大号标题、图文并茂,长达十六页的《中国通讯员调查》专题报道,使我这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并曾担任过通讯员,特约记者的人来说,感到特别亲切:当通讯员的初衷被列在"我当通讯员的理由"里,当通讯员的喜怒哀乐被你们进行"问卷调查"后归纳为"悲哀、激动、无奈、梦想",还有"十大报谈通讯员"可真的有点让我们受宠若惊了……我想,每一个当过或正在当通讯员的人,看了这组报道,都会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面对这份工作,因为我们对通讯员的工作意义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英文中为: "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3.
薛红 《青年记者》2003,(6):24-24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记者、通讯员诉苦:自己工作很努力,但有些时候就是找不到新闻线索,不知道从哪里找新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广辟渠道。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驻站记者孤身在驻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没有总部记者便捷,缺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都市报驻站记者面临的一大困境。在一次驻站记者业务培训会议上,《大河报》副总编辑刘书志的话很精彩,他说,每天的报纸就是一桌大餐,记者提供什么样的"菜料",编辑部就能根据这些"萝卜、粉条或大肉"烹饪出什么样的菜肴,而这个"菜料"的挖掘,是每个驻站记者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培养优秀通讯员,建立起新闻线索库在都市报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发  相似文献   

5.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些情况: 名利记者得,错误推给通讯员。有些记者从通讯员那里要来了情况和书面材料,既不作进一步采访,也不核实,马上挥笔直书,照摘照抄,快速见报。报道失实了,记者不作自我批评,反怪通讯员“提供材料有误”。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和农民通讯员打交道.大家经常在一块议论说,河南农民报上的《金银花》小专栏办的好,不仅对广大农民有启发教育意义,特别是对广大农民通讯员帮助很大。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文章小中见大。它以简讯的面目出现,每篇文字多不过一二百,少不过六七十;每个专栏三到四则,仅占二版一个小小的地盘。但是,她却抓住了农村发展商品生产这个大主题。就是要把广大农民引导到“改革、开放、搞活”的轨道上来。农民们看了可以从中受到启示,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二是,说的事儿和农民最接近。有一位通讯员  相似文献   

9.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的消息编辑过程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议论: "这篇消息写得太空,都是大话空话,通篇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或者说: "这篇消息写得琐碎,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了,就是抓不到重点."而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我们通常会说,这个记者在抄会议或总结材料,没有深入到采访现场.这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也抓住了主要矛盾.但记者也时有抱怨,说:"这篇消息,我明明是深入基层后写的."这又是什么原因?这里面有一个语言误用的问题.我想从普通语义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中缘由.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文摘     
梁衡副署长谈新闻评奖的七个标准新闻文摘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谈新闻评奖的7个标区。大,指取格。记者向读者传播信息,当然是要拣重k信息、有轰动效应的信息,在一定时间或地域内总目有一些为大多数人共同注目的事件。将这种信息传费出去是记者的首要选择。从评奖角度说,它占有天o的优势。新,有两层意思,一是刚发生的新鲜事,二是老事责新角度,由这个新角度所揭示的新内容。尽管我们强调新闻的客观公正,但从自然信息到所闻信息,这过程中已无疑有了记者的再创造。记者常常就是借这一点机会,这块用武之地在旧题材下换所角度,从…  相似文献   

12.
办报必须依靠群众,这在原则上已经没有争谕,但是,不同的看法,实际上还存在.最近关于群众工作问题在我们这里发生了一埸大辩论.一些人说通讯员工作很重要,但可由专职的通联干部去做.记者假使有时间,可附带管管,但是不能作为"任务".原因是记者若做通讯工作,会分散精力,影响报道任务的完成,这就直接影响了报纸的质量。另一些人反对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全编辑部都应该重视通讯员工作,记者必须做通讯员工作.记者每天在下面活动,假使这些人不做通讯且工作,那末,所谓重视通讯工作,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巳.争谕的结果,我们认为前一种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记者在组织、采写稿件过程中,需要基层通讯员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讯员是记者与基层沟通的"桥梁""纽带",是记者的"耳朵""眼睛""助手".一个身边聚拢着通讯员的记者深入基层,如鱼得水,不仅工作开展得轻松顺利,还交了一些很"铁"的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党报的一些优秀通讯员,在本单位也往往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模范。他们有着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要想当好党报通讯员,必须把本职工作做好。我们说,这个经验很好,很重要,应该引起广大通讯员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是通讯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有的同志不知道给党报当通讯员还要有条件。他们以为,给报纸写稿跟其他业余爱好一样,既不算报社的人员,又不受报社的直接领导,谁写谁就是通讯员!随着通讯员队伍人员的变动,有些单位调整补充了新的通讯员。有的新通讯员也不清楚自身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虽说不是通讯员向编辑部反映情况或投稿,也同样受到重视或被采用,但绝不是谁在  相似文献   

15.
“你每天哪有那么多的新闻好写?”有人这样问过谢德选。因为他,只是湖北襄阳县黄龙机械站的一位车间主任。“和众多业余通讯员一样,我也曾因新闻采写范围的局限而困扰过。但我不甘受困,左冲右突,总算踏出了一条通向新闻殿堂的路子。这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清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最近,我们进行过一次自由式的笔谈。他说基层业余通讯员比起专业记者来,有不足之处,也有优势: 一、基层,这是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焊接点”,是检验一切理论是否正确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基层通讯员与专业记者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劣势。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个相对性。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记者虽然有不可攀比的优势,但也有其不可言状的劣势,通讯员有其苦衷与诸多制约因素,但通讯员在许多方面又比记者有长处、有优势。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写稿实践谈点肤浅体会。“土生土长”于基层,可利用“地界”熟的优势。我1975年由广阔天地“转业”到抚顺石油二厂,一直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了20多年,可以说,在这块“地界”里,我比任何外来记者  相似文献   

17.
常听一些基层通讯员感叹:“在基层,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哪有什么新闻啊!”这真是身在宝山不识宝,错把优势当劣势了。和那些国家通讯社和省以上报纸的记者相比,我们基层通讯员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身在基层,在于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产生新闻的主要源泉,无数取之不竭、写之不尽的新闻素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联系群众,是记者和通讯员必须  相似文献   

18.
做好奥运报道的五个关键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 对国内媒体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意味着什么?也许很多人会一下子想起这是"家门口"的国际赛事采访,人头熟、地盘熟……的确,我们具备很多"主场"优势,但会面临更多挑战:能直接用外文采访的记者还不够多,大型赛事采访经验不足,很难直面国际著名传媒的贴身竞争……  相似文献   

19.
读报刊是我们每一位通讯员的日课,但这点并不是所有的通讯员都能够认识到。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记者》一书中说: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刊。当记者如此,当通讯员更是如此。道理很简单,其一,你要向它投  相似文献   

20.
一、思想要足够重视我们曾经说过,记者、通讯员应当努力掌握新闻武库中的十八般兵器。报纸上的理论文章,就是这个八般兵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