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国家“学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研究始于1966年美国学者科尔曼(James S.Coleman)发表的《教育机会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报告,并自此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研究旨趣在于通过比较学校之间差异,探求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有效因素,从而改进学校、提高效能。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研究、实践与反思,研究的视角、取向、重点等不断的转变,概念本身亦得以拓展和延伸。与他们相比,我国学校效能研究起步较晚,并以介绍描述为主,实践中效能意识也一直较为淡漠。  相似文献   

2.
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是起源于西方国家,后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校管理改革的行动。它强调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分权性与决策参与性。强调调动一切因素,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这种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外控管理”。“外控管理”对学校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不高,仅限于依照条例行事,学校的效能评估忽视学校过程管理和发展,难以帮助学校改进工作。而校本管理则重视人的积极性和内部管理过程的改进,它要求学校树立鲜明的办学思想,办出个性,办出特色,要求学校管理者具有综合素质,实施多元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实验学校协作研究中心于2006年11月16日,在长春市朝阳区45中学隆重召开了“吉林省实验学校(中学组)协作研究第十二届年会暨转化与推广教育科研成果,推进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现场会,  相似文献   

4.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推进“校本管理”,增强教育效能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学校效能”理论的研究成果,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的新方法、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校效能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谌启标 《教育学术月刊》2001,20(6):24-26,24
学校效能,是目前在许多发达,如英、英、荷等中用于评价学校的一种新的综合质量指标与方法的统称。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质量问题,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关键问题,也是管理效益的基础。对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学校来说,产品(学生)质量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增值(VA)评价和学生成长百分等级(SGPs)评价均以学生的成长评估学校效能,但二者的评估理念、统计技术、评估结果又有明显不同。为此,基于绝对进步理念下的VA与相对成长理念下的SGPs构建为评估学校效能的新框架“VA-SGPs”。在新框架指导下,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OLS、HLM、SGPs模型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超过70%学校在两种评估理念下的学校效能排名相差较大,且带给学生绝对进步较大的学校可能是带给学生相对成长较低的学校;在认知能力方面,超过40%学校在两种评估理念下的学校效能排名相差较大,认知能力上的高效能学校在学业成绩上可能是低效能学校。这说明新框架下的双维评估结果具有互补性,即双维评估理念具有发现非传统意义上“好学校”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北京教育研究》2005,(5):F0003-F0003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把教育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校长李军担任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组长,参与教科研活动80%。学校制定了(北京工大附中“十五”教育科研规划》,并经教代会代表审议通过,已付诸买施。“十五”期间,学校参与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两项国家级课题;“开发大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管理中科学建立和正确运用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制约”功能,对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理论和实践表明,建立“三评三有”机制,即:评课有德育内容,评教有德育要求,评先有德育条件,是加强德育过程管理、落实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德育效能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教育导刊》2007,(5):F0002-F0002,I0001
广州市第一中学成功探索和实践“体教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成为了实践“体教结合”的典范。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金球)、广州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田径、乒乓球、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相似文献   

10.
促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趋势与要求。杭州市拱墅区从满足老百姓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出发,加大教育供给侧和管理侧改革的力度,通过品牌引领、集群发展、第三方评价、精准施策等举措,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学校优质发展,逐渐形成了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拱墅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学校效能研究的时代背景 学校效能的研究肇始于对美国的1966年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及英国的1967年普罗顿(Plowden)等人对学校教育对学生影响的悲观性结论的诘抗。科尔曼报告指出,即使学校资源均等,也并不会保证产生同等的效果。学校中各种投入按其重要性来说顺序如下:最不重要的是设备和教材;其次是教师质量;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教育背景。也就是说,按照科尔曼的观点,最能够受学校左右的这些资源对学生是最不重要的,而最不能够受学校左右的资源则对学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在指导思想与理论表现形态上,对中国近代以来大学体育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1)中国大学体育理论发展历程,根据存在形态与“体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学”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滥觞期(清末-1927年);系统引进国外“体育教育理论”时期(1927年-50年代末);混沌于自主建设的“体育理论”各个部分时期(五十年代末-1983年);分化于“学校体育学”(1983-至今)时期;(2)大学体育理论长期处于与中小学体育理论并存统一的局面,基本上是从学校教育层面上进行的讨论,受中小学体育理论影响较深,整体上对对象结构、承担任务、服务领域日益复杂、特殊、广泛的大学体育实践的指导性较差,种种迹象表明,大学体育理论在新时期正酝酿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加强,学校在内部管理制度层面上的建设日趋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将制度的触角延伸到各管理层次的每个角落中。从表面上来看,学校工作事无巨细,皆有章可循;事无大小,缘有人来管。但事实上,却与此相反,仅限于“表层”的、精细化、标准化(甚至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并不能与学校效能产生必然关系,甚至是负相关的,到头来,理应成为有效管理机制的制度,并没有产生相应效能。为什么会这样呢?寻其根本原因,除却学校管理机制和制度,管理者的因素我们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教育学会1994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命名为“全国先进学会”。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紧密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与支持,发挥学会的职能作用。一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当好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的参谋与助手。二是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学会工作活力。我们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并从学会工作实际出发,重点抓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把重点放在了专业(学科)委员会和乡(镇)学校教育学会的建设与管理上。现在全市乡(镇)学校建会率达99%,基本形成了市、县(区)、乡和校“…  相似文献   

15.
学校有效改革(Effective School Improvement,ESI)的初始目的是将理论、实证研究与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的改善联系起来。学校效能研究不仅立足于理论,还立足于教育实践与政策,试图通过学校改革找到在教育方面能够被引进或被改变的有效的教育因素。然而,学校效能与学校改革的融合至今仍是未解之难题。  相似文献   

16.
殷少娟 《广东教育》2007,(12):22-22
效能是管理的基本追求,也是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学校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一、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也是对学校未来的重新设计。需要学校的决策者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称静教院附校)一直潜心于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力图朝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方向努力。2008年年初,学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试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效能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并且把这一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从而产生了后“茶馆式”教学。  相似文献   

18.
学校管理效能是决定学校整体效能高低的保证因素,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衡量学校管理效能须把握四个“度”:目标达成度、资源获取、使用和配置力度、内部组织管理合适度、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做好学校战略规划,落实学校目标、多元化筹集和合理使用经费、建立健康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创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发展计划(SchoolDevelopingPlanning,简称SDP)”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由于它在“改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领域的成功和价值,得以在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许多国家推广使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发展计划”这一学校管理模式已开始走进我国中小学管理,并在我国西部甘肃等省(区)的改进学校管理试验中取得一定成效,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研论坛》2010,(4):F0002-F0002,1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创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历经百年沧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朝气蓬勃,不断进取,曾先后获得“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发展乒乓球运动先进集体”、“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