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的中心事件是宴会,宴会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个场景。游园是以钱夫人的视角来写的,也就是把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都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的代表作《游园惊梦》运用了很多叙述学的技巧.文章从隐合作者与隐含读者、叙事视角与叙述层次及叙述频率中的重复手法等方面分析小说,认为《游园惊梦》是成功运用叙述学技巧的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3.
《游园惊梦》的互涉空间极其广大,本文将其与《牡丹亭》、《锦瑟》、《金锁记》互相参照阅读,力图引中出更为深刻更为广阔的意涵。  相似文献   

4.
作为台湾作家白先勇中篇小说的代表作,《游园惊梦》自1966年在台湾《现代文学》上发表以来,以主题的多义性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把《游园惊梦》的小说文本和相应的改编剧本对照起来阅读,可以发现作家在剧本创作中的改动和发挥。通过这种并置阅读,隐藏在作品深处的某些东西渐渐浮现出来,这对于深入理解《游园惊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欧阳子的《〈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一文,对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做出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新批评理论方法。本文就新批评的语境理论,对欧阳子的文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梦——“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梦而止于梦;“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梦却超越梦。一梦见出历史的无奈与真实,一梦见出理想的追索与光芒。  相似文献   

7.
"立主脑"是清代戏曲家李渔提出的一条戏曲创作原则,这条原则要求作家在创作传奇作品时要确定剧中的关键人物及围绕其发生的关键情节,即"一人一事"。汤显祖《牡丹亭》的"主脑"为杜丽娘"游园惊梦"这"一人一事"。在《惊梦》这一出中,杜丽娘的形象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汤显祖"至情"理想的载体和代言人,"游园惊梦"成为全剧剧情发展的关键。同时,《惊梦》在全剧结构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欧阳子在《(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一文中,评价小说《游园惊梦》的主题是“人生如梦”,认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人生观是消极的多。而笔者认为小说主题是积极的,作者是在“如梦人生”这一消极外衣的掩盖下,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臧德明 《文教资料》2011,(19):14-15
《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这一出由六支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的中心事件是宴会,宴会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个场景。游园是以钱夫人的视角来写的,也就是把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都纳入钱夫人的视野,投入她的自我意识中。赴台北窦夫人宴会的夫人们都是头手戴金银,一身配玉器,而整个餐厅是银素装饰,杯碗羹箸全是银的,极显富贵奢华。这样熟悉的场景让钱夫人的意识仿佛回到过去,过去又逐渐渗透入现在。  相似文献   

11.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2.
《惊梦》是我国古典名剧《牡丹亭》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折,本文试对其前半部分《游园》进行审美鉴赏,品味其中包涵的文学质素和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3.
《惊梦》一出在《牡丹亭》全剧中居于主脑的地位,其影响覆盖全篇。杜丽娘惊梦之前的延师、怅眺、闺塾都是为惊梦而铺设,其后的寻梦、写真、诊祟、写真,甚而冥判无不是《惊梦》的延续。杜丽娘的惊梦非并非爱情,而是其思春之后青春之性的欲望的觉醒,其梦就是其欲望的达成。杜丽娘的欲望在游园后的梦中得以实现,在现实中得以破碎而走向死亡的悲剧正是凸显了现实对人性欲望的遏制。而杜丽娘的惊梦意义也在于提出了欲望觉醒之后,如何在现实中面对的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游园惊梦》中作为"配角"出现的程参谋,螺钉虽小,作用极大。聪明的作者白先勇从剧情发展的需要出发,把"配角"程参谋塑造成了另一个"主角"郑彦青,使他作为一个"角儿"在作品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贯穿全文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此达到"惊梦"的高潮。本着文本细读的原则,不涉及理论技巧,仅就文章内容展开分析,从"串联故事的纽带""连接对角的直线"和"点醒梦中的蓝田玉"三个方面来浅析"配角"程参谋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戏子     
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席慕容《戏子》他,以柔软曼妙身躯扶持一身花影重叠,以细长眼角冷目相对一世游园惊梦。这便是戏子。  相似文献   

16.
色彩在《游园惊梦》中起到了十分独特的作用。白先勇运用色彩艺术不仅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还对人物的特殊心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衬托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游园惊梦》运用内心独白,感官印象,观点转换等意识流手法,对没落的贵族遗孀钱夫人的内心作了细致的刻画,既传达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又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传统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8.
很小的时候我在上海看过一次昆曲,那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回国首次公演,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我随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游园惊梦》。从此我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并不懂戏,可是《游园》中《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以致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不禁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9.
她让自己的学生在迷恋周杰伦的同时了解汤显祖,在传唱《老鼠爱大米》的同时欣赏《牡丹亭》。《百花赠剑》《挡马》和《游园惊梦》,这三出经典昆曲折子戏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隆重公演。台上的主角是一位普通的大学教师——据说这是中国首位昆曲曲友的专场演出;台下的观众是一群时尚的新新人类——据说昆曲已和流行音乐一起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色彩在《游园惊梦》中起到了十分独特的作用,色彩成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的重要艺术方法和手段。白先勇运用色彩艺术不仅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还对人物的特殊心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衬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