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战时期,抗战文化运动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其工作的重心。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南方局的研究,逐步深入,全面拓展。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一是关于中共南方局的总体研究;二是围绕中共南方局与国统区(大后方)抗战文化运动的研究;三是针对中共南方局与重庆抗战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在中共“二大”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该运动不仅贯彻和执行中共“二大”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共“二大”关于农民教育、农民运动骨干、统一战线、历史发展演变方式和农民运动斗争目标等方面的思想,为中共领导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推动了现代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盛极一时,被誉为文化城。它的成因,既与过去历史文化名城奠定的基础有关,又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条件分不开,除此以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共产党对桂林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正确领导,而共产党对文化城的领导,主要是通过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为代表去实现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周恩宋亲自参与桂林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在日战争初期,即武汉、广州失守之  相似文献   

4.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集中讨论了中国革命前途等问题,但对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共产国际却没有给予过多的意见。中共在共产国际干预不大的情况下,独立制定了中共成立以来最详尽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总结了中共领导妇女运动的经验,对六大之后的中国妇女运动作出明确、有效的指示,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一道试题说起 2007年高考重庆卷文科综合卷第18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 A.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B.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 C.主持了中共“一大” D.出席了中共八七会议  相似文献   

6.
英国牛津运动是一场英国国教复活运动,给英国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析其文化理念,认为牛津运动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普世文化,实质上是精英文化领导下的普世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革命时期睢、杞、太地区的农民运动是全国农民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中共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杞县、陈留、睢县等县城,取得了重大胜利。睢、杞、太地区的农民运动为抗日战争时期睢、杞、太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1946年8月11日,在延安各界追悼陶行知逝世大会上,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这是对陶行知一生的事业、思想、品德、贡献所做出的最好的评价.毛泽东之所以称赞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是因为毛与陶二人,在革命斗争中是战友,哲学理论上有共识,关于人民教育思想是“同道”.在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许多抱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爱国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曲折斗争的锻炼和学习革命理论而提高了政治觉悟,他们逐渐地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才能救中国.早年抱着“教育救国”的陶行知,也是如此.当陶行知看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时,他高兴地喊到:“中国有希望了”.从1935年“一二·九”运动,到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逝世,陶一直是在中共上海地下党和重庆中共南方局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在陶逝世的当天,周恩来给中共  相似文献   

9.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实践的历史经验,而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彼时中共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女性身体上的解放。妇女的身体解放既有生理层面的意义,又象征着革命动员的无微不至,体现了中共对妇女群体的极端重视及高超的政治运作能力。透过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实际运作中工具化、政治化与阶级化的特征。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是革命牵引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表征之一,它适应了特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1925年至1927年湖南工农运动大发展时期,唐生智允许中共党组织及国民党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公开活动,为中共党组织在湖南的发展以及中共领导的湖南工农运动走向高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唐生智的反帝反封建倾向和行为,为中国共产党在湖南领导工农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生智率军北伐,横扫反动军阀势力,使湖南民众迅速觉醒,从而加速了湖南工农运动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角色转换与“五四”同人的分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知识分子主要以《新青年》为宣传阵地 ,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使他们广泛地团结起来 ,形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新增的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想的宣传淡化了反传统角色 ,五四精英群体开始分化。普遍的马列主义宣传及《新青年》成为共产党的喉舌 ,导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  相似文献   

12.
熊飞宇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57-61,75
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文委会对抗日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依据了中共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具体体现在张闻天和毛泽东的文化指导思想中.张闻天的文化指导思想,主要见诸《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团体的指示》和《发展文化运动》;而毛泽东的文化指导思想,则以《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张闻天与毛泽东对文化的指导思想有差异:张闻天将“民主”明确纳入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毛泽东却用“大众”涵摄“民主”;张闻天制定并执行的具体的文化政策,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总目标也不乏抵触.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是指知识阶层对其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和创造性发展。近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产生和发展,历经戊戌维新时期、辛亥革命前十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四个阶段。它以追求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为内涵。上升到世界历史高度,充分重视文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近代“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和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含义的多值性,内含着对现代性理解上某种先在的片面性倾向。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现代性选择"方案"。在这一现代性"方案"中,也先天地存在着"整体性反传统"的内在缺陷,"五四"学者对传统的激烈偏执性否定和后来的某种程度的反思、调整,表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种现代性悖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及其追随者奠定了我国现代乡村小说的批判性和乡土性这两大基本特征 ,因此文化批判与乡土文化的展示是 2 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构建的主要方式。在 30年代 ,文化批判仍是 3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构建的主要资源 ,“乡土情结”也是浇筑乡村小说文化内涵的活水。进入 40年代之后 ,侵略者的血腥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高压政策使沦陷区与国统区的乡村小说的文化审视呈现出向“五四”乡村小说“回归”的趋势 ,而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依托使解放区的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显现出独特的格调。  相似文献   

16.
学衡派理论虽然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但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文化规律的阐述,使它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林纾的"五四"文化角色一直争论不休.忽而是"新文化运动的敌人",忽而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近年又被贴上了"文化专制主义"标签.如果从文化现象角度入手,回顾林纾当年的言谈举止,大量史实是不难让我们给予林纾一个中肯的评价.林纾是一尊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神.我们需要"五四",但也不能没有林纾.林纾是值得纪念的.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李大钊在文化调和思想的指引下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其探索中国近代文化出路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理解这一问题,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新文化运动前后李大钊对不同文化的态度与选择、对东西文化调和之路的探索以及其最终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这一循序渐进过程,管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逻辑链条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他主要是对其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期间,他对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表示支持,对新文化运动表现出同情的态度。“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种变化,是他对新文化运动的缺点的认识逐渐清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疯人”的形象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疯狂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学现象,其中折射出了太多的社会文化意义。现代文学作家以“五四”新文化启蒙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描写病成的社会和人生,反映,反思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悲剧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