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重新估价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继承发扬大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优良传统 ,以自由主义的中庸之道与和合哲学去整合激进主义 ,守成主义的精髓 ,以科学的共识去研究和解决那无数的社会问题 ,走出乌托邦 ,走出全人类面临的“十大危机”。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文化守成主义是世纪初年国粹主义思潮的自然延伸,更是辛亥革命失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特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尽管不同的文化守成主义者之间政治立场和文化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以下三个方面则基本一致:(一)东方文化救世论;(二)文化调和论;(三)新旧杂揉论。虽然这一时期文化守成主义者的文化主张存在很多不足乃至错误,但在某些方面仍蕴涵着合理性,为我们今天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特别受俄国文化影响并产生了影响中国发展走向的多重复杂效应,今天应该对此反思并予以评估。五四接受俄国文化首先是基于对其情感上的认同,但寻找并强调中俄文化的“相似性”是为了更好地输入俄国启蒙主义文化,大量译介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和有关理论,使五四极为受益也导致对俄国文化基本层面的误读,即引发五四不是在学理上认真分析后接受更有恒久性价值的俄国人文主义文化,而是热衷于吸收革命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并由此影响马列主义接受的质量;拒绝同期俄国自由主义文化,也就进一步强化接受俄国的实用性和激进主义,并进一步促进五四整体性(totalistic)反传统主义行为及20世纪绵延不断的反传统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 ,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思想在中国发生了诸多变异 ,产生了新的复杂矛盾 ,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就是在此重重矛盾中诞生和发展的。中国“现代性”思想所包含的线性时间观、历史决定论和目的论的世界观 ,以及二元对立的独断论的思维方式 ,既深刻影响着“五四”文学革命的激进主义文化战略 ,也决定了启蒙主义文学观念中政治与审美的矛盾结构。这成为制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来定位,是很难进行恰如其分的阐发和解释的。激进主义是五四文化转型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文学潮流之一,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不仅是其所蕴含的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更是这股思潮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动力支撑,而它自身的限度、矛盾及其发展、流转也同样纠结于此。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复杂多元又影响甚广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潮,该思潮又反过来影响文学创作,体现在向传统回归和对启蒙解构两个维度上。从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叔叔的故事》和《白鹿原》即可以看出“解构”和“回归”是如何成为90年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关键词的。  相似文献   

7.
以钱玄同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先驱"反传统"的"偏激",一方面表明了五四先驱对于传统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一种在斗争中的表达策略.其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好似一场关乎生死存亡命运的群体大辩论,新旧阵营分别属于辩论的正反方.既为大辩论,为了取得辩论的效果,就应该采取辩论所需要的表达方式,"偏激"就成为正方辩手所采取的最佳表达方式之一,而这显然是一种特定言说语境中的修辞策略,不可作脱离特定语境的僵化式理解.在具体操作实践的层面,五四先驱对传统文化多采取辨证取舍的态度,既有批判,也有肯定,既有破坏,也有建设.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出现了"重评五四"的思想潮流,一些学者对五四的文化激进主义作出严厉批评,但如果能还原到特定历史现场和言说语境,把"偏激"视为五四先驱所运用的一种具有修辞性质的表达策略,那么,我们对五四先驱的文化激进主义的评价也许就不会过于苛刻.  相似文献   

8.
新村主义是五四时期流行的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以一种启蒙思潮开始到最后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的过程,反映了五四时期由启蒙到救亡的转换。由于中国历史的特点,启蒙和救亡的双重主题的关系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上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村主义的演变历程来看这两个矛盾主题的纠缠。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初尚武思潮的缘起与五四激进主义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激进主义与晚清民初的尚武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在西方进化史观尤其是日本尚武精神的引领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弃"医"从"文"、从科学转向人文,轻"文"崇"武"、从诗人变身战士;对传统纲常伦理进行"价值重估",由此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序幕。但因缺乏对西方人文历史的深刻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很快退潮,思想启蒙让位于更加崇尚暴力、更加表现激进的政治启蒙。这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张扬西化而又游离西学的双重困境:对现代性认知问题上的思想茫然性和中西方文化与文学融会过程中的历史复杂性。如果忽略尚武思潮这一内驱动力,我们就会失去对五四激进主义基本性质的科学描述与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以及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变革方面五四人采取的"用石条压驼背"方法,在为新文化运动胜利奠定基础的同时,却也为自己留下了"过激"、"激进"的名声.究其实,五四的"激进"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革命的必要策略.五四人具有清醒的文化选择意识.在分析五四的"激进主义"时,我们不仅要联系特定的时代语境,更要把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策略问题和技术问题分开,只有这样才能透过那些"心口不一"的矛盾文本,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一部分学者的质疑。分别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林纾及五四新旧思潮的评述都是需要重写的。我们必须摒弃“胜王败寇”的历史书写逻辑,必须摆脱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控制。如果说五四先驱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者,林纾则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他们之间是对峙和互补的关系,各有其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是在反思和批判全球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否定现代性为基本理论取向的社会思潮,它既包括以解构和终结现代性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也包括以固守传统、拒斥现代性为取向的文化守成主义.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既孕育有积极合理的因子,也涵括某些消极颓废的成分,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亦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激进主义伴随着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过程。激进主义是极左思潮的哲学基础 ,它有三个特征 :热点层面上具有绝叫的反传统倾向 ,无意识层面上又常常体现与传统的认同 ;理论上持反实用主义态度 ,实践上却顽强地表现出实现主义倾向 ;违背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践踏文艺家艺术民主。激进主义曾对中国文学造成巨大危害 ,现在还不是宣告它已绝迹的时候。清算和永远告别激进主义 ,迎来中国新文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代,赵紫宸对"五四"启蒙现代性思想抱有热烈的期望与认可,甚而要求按照启蒙思想原则对基督教信仰进行变革,但是,在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代宗教"的命题前,他表现出了与"五四"启蒙主义者截然相反的态度,并开始超越启蒙现代性思想的界域,1930年代以后,更在卡尔·巴特的新正统神学的影响下回归基督教信仰的传统,高举启示神学的旗帜,走向一种反现代化的文化守成主义思路.  相似文献   

18.
如何践行当前我国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其认识基础便是对立“反思中和”的守成主义文化观,这不仅是文化发展本身的机制和文化守成主义产生的根源及现实功用所在。也是当下世界及中国的实际情形使然。“反思中和”的守成主义文化观应当具有守成的基本气质和反思的基本精神.克服三种极端的误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及人的文学观葛红兵赵京华在《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中将周作人与胡适一起列为“温和的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赵京华如是说:他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中激烈反传统的人物,有过激进主义的倾向.但始终坚持唯文化主义的立场;不能认可突变式(暴力革...  相似文献   

20.
赵京华在《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中将周作人与胡适一起列为“温和的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赵京华如是说:他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中激烈反传统的人物,有过激进主义的倾向,但始终坚持唯义化主义的立场;不能认可突变式(暴力革命)的社会改造方式、他们执守五四民主精神,努力于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传统文化有所肯定而志在两种文化的重新整合,理智上拥抱西方而在情感上同情以至迷恋于传统.他们不忘现代意识和世界视野,却脱不去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热心于中国的社会政治,但因对历史的忧患与现实的失望而往往疏离政治,最后又莫明其妙地卷入复杂的政治旋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