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克  冯帮 《河北教育》2008,(3):18-19
心理健康问题是流动儿童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据北京师范大学~项对415名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和230名北京公立学校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问题检出率为58.3%,而同期调查的公立学校初中生的检出率为26%。调查还表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 4 15名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和 2 30名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 :1)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 ;2 )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与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工子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理想 ,且不及公立学校初中生 ,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云建 《教育》2006,(9):27-27
针对目前北京市全面整顿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位研究者郭斌。郭斌现为北京真爱教育服务机构中心主任,他近年一直致力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针对“取缔”一事以及如何解决城市“流动教育”等问题,他从多方面展开论说。本刊记者将其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信息     
《教师博览》2012,(1):32-32
逾万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游走在边缘地带12月4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和清华伟新教育基金支持.涉及全国10个城市近1.6万余名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新公民园丁奖评选落幕.有401名打工子弟学校老师获奖.  相似文献   

5.
宋午 《教育》2006,(7):44-45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 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一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上课还是开会.学生迟到了都要大声喊“报告”.这在中小学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种规矩由何而来。难以考证。但从笔者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来看。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初中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军  史文云 《中国德育》2004,(9):40-42,57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比较落后.学生基本上是西辛房村、滑石道村、门头沟煤矿下岗工人以及本区深山区搬迁这里的农民子弟,还有极少数学生是外地进京打工人员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不爱劳动,更不懂勤俭,但多数家长非但没有警觉,反而生怕自家孩子落后、丢脸面,而加大物质投入。另有一些受照顾的家庭是“家有低保,吃了就倒”,也纵容了孩子的好吃懒做。  相似文献   

9.
1.发育处于青春期。初二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三四岁,正是生理上发生突变的时期:身体发生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最明显的改变是骨骼生长加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了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生理上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农民常年、甚至多年在外打工,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乡,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全社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应采取多方面的应对策略来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项现代人的教育内容,为现代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现在的很多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条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我看来,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应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学为主要载体。即充分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云建 《教育》2006,(9):19-22
6月10日,本刊记者就听到海淀区要取缔所有打工子弟学校的消息了。当时,本刊记者觉得有些突然,“六一”儿童节时还参与过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些庆祝活动,风平浪静的,怎么突然就全部取缔呢?  相似文献   

13.
童大焕 《生活教育》2011,(10):26-27
9月1日,开学第一天,干干万万的学子在父母亲人的注目下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上学,却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就学问题格外令人揪心。自6月中旬起,首都北京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涉及近3万名学生。  相似文献   

14.
“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是农村劳动者的岗位合格证书。传统上对农民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发证.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能否对初中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绿色证书”再毕业?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曾读过一篇短文.说的是某宿舍楼的后面停着一辆破旧卡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午休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众人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日.大刘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日你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  相似文献   

16.
应注重“寄养探亲型”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外出打工青年夫妇人数的剧增,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群体——寄养探亲型孩子。笔者曾对一所200多名学生的农村小学进行过调查,共有56个家庭93名学生,父母均不在身边,他们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  相似文献   

17.
余青 《现代语文》2013,(12):120-122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小觑。作为人文学科,挖掘出语文教学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认真协调好“教学”与“教育”的关系,行之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言传身教,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立足教材,探寻心理健康教育的支点。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相似文献   

18.
东城乡是晋中榆次区下辖的一贫困乡,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教学设施相对较差。前几年,初中生入学率不高和初中生辍学现象严重成为影响“普九”工作的两大困惑。近年来,乡教委、乡政府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充分体现政府行为,乡教委严格管理,这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中生入学和巩固率都达到了98%,创造了这两率的最高记录,并连续保持三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解散“打工子弟学校”不止一次了,因为这些学校的校舍和师资基本上都不合格。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民工都付不起贵族学校的学费,通常解散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成为盲,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与父母骨肉分离回老家去上学。这是民工们不能接受的两难选择,所以窝棚一样的“打工子弟学校”能够在打“游击”的状态下顽强地生存。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2,(8):34-35
7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等6人致信教育部长,他们在这封名为《请保留“问心学校”》的信中呼吁保留这所面临被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这封信一经发出便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这所打工子弟学校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