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第16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之机,进行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对中国高校体育主体保险进行现状分析.从高校体育保险的困境出发,对在高校体育活动当中客观存在的体育活动主体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及风险,提供妥善处理的依据,为防范高校体育主体意外事故的发生,转移事故导致的损失,缓和家庭、社会与学校3方的矛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己成为困扰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探究事故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极其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论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及特征,并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突发性因素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探讨体育教师在不同因素造成的学校伤害事故风险控制中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关责任承担的可行性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不可预测性,但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导者,积极有效的行为因素能够减少甚至消除意外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再谈体育伤害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十年有余,看到过许多有关体育事故的报道,听到过不少同行谈起教学中曾发生过的意外事故,轻则影响学生学业,重则使学生致残,甚至死亡。随着体育意外事故的不断发生,有些体育教师为了防止教学中发生意外事故,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教材(如体操、支撑跳跃、投掷等项目)干脆放弃不上,改上其它选用教材,这显然是不可取的错误做法。造成体育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或是教师责任心不强,或是教师专业水平偏低、教法不得当,或是课堂组织纪律松散,或是场地及体育设备有隐患。事故一旦发生,不论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4.
徐斌  王菁 《体育世界》2013,(11):55-56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部分中学体育伤害事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事故发生频率、伤害程度、事故原因、事故类型等多维度了解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为防范事故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中发生伤害事故不可避免,事故原因复杂多样。结合学校体育的具体实际,从法律角度对学校体育中的伤害事故责任进行探析,以合理、妥善地解决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6.
预防学校体育事故是体育教师保障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健康和拥有安全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预防学校体育事故中的运用具有独特作用,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预防学校体育事故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研究结果表明:其优势是可以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劣势是其技术的不可靠性、体育教师的依赖性和投入成本较高。机会主要体现在有助于预防发生运动损伤并准确预测学校体育事故的情况。威胁主要体现在错误预测与判断、道德和伦理问题等。据此,本文从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预防学校体育事故、体育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等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预防学校体育事故发生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是人们不希望发生但又是在所难免的。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法律的角度去认定和处理伤害事故,既关系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又体现了“依法治教”之大策。在这一方面,加拿大学校事故立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这对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认定、处理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加拿大学校事故的认定原则在加拿大,主要是从侵权行为的角度去看待学校事故的。所谓侵权行为是指“包括违反合同在内的一系列民事过错行为而造成的损失补偿”。它通过三个要素对法律责任进行说明,即监护责任、违反监护事故…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体育中发生伤害事故不可避免,事故原因复杂多样。如何认识伤害事故,合理区分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保证学校体育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对学校体育中的事故责任进行论述,以引起广大体育工作和管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体育活动中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事故,是解决事故纠纷的主要途径.研究对学校体育活动事故适用的法律范畴、法律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体育伤害事故的赔偿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学校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给学校的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安全也是学校教课和活动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然而体育活动的本质又决定着意外发生的风险性,具有不可预测性和迅速扩散性,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严重后果等特征。学校体育活动中,因为存在多种因素,为了防止意外伤害的恶性循环,让校园体育活动往健康有益方面发展,应建立管理制度,按照以人为本、预防和应急并重,遵循教育和管理结合的原则,校园的公共安全加强法律的支撑以及对学生体育知识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公众对于残疾认识的提高,残疾人的生存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是残疾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体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何让他们享受学校中的体育参与权,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参与式观察法及访谈法了解目前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参与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情况,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角度探析影响高校残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从设施、观念、政策及体育课程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体育参与无障碍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华桦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6):624-626
研究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因素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湖北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质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二手资料分析、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学校课程设置创新、基础理论课老师中有创新能力老师数量不多的问题是较突出影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体育学校1999-2002年4285名参加选拔的体育后备人才的素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年来中专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专学生除男生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成绩有显著性提高外,其余变化不大;男生大专学生成绩总体优于中专,女生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成绩优于中专,而100m、800m成绩比中专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大学生掌握和提高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时必须重视及思考的问题。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晋中市三所不同类别的普通大专院校260名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功能虽有正确的认识,但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消极的,有良好体育行为的学生更是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改革当前体育教学模式,采取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加深大学生体育知识,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促进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有着密切地联系 ,它们已将学校体育有效地纳入到了社会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法分析研究了欧美国家和日本的社区体育 ,找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契合点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 ,促进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学校体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在学校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契机,同时它也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文章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第48中学学生进行调查,从关注北京奥运会的原因、内容、比赛项目、途径、形式、地点、对奥运会的评价、观看北京奥运会后对自己的影响及观看北京奥运会后对北京奥运会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期待能更好地为对中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生活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概念极其涵义,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与逻辑分析法等,以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为例,对体育生活化背景下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大学生由于健身意识淡薄,体育能力较差,学习压力过大等等原因,促使他们更多的业余时间用于应对学习考试和网络游戏,用于体育健身的时间很少.文章试图通过这些调查与分析找出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国主要的6所体育院校场馆的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得知这些场馆在课余时间都进行了无偿或有偿开放。但是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也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外来人员大量进入学校场馆并与学生竞争,挤占了学生本该享有的体育资源,使得在校学生使用场馆的正常时间得不到保障;一些有偿开放的场馆不但对社会人员收费,也对在校学生收费,这样就加重了后者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在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同时社会人员大量进入体育院校,也为在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结合体育院校专业特殊性,笔者认为体育院校场馆应该有别于其他院校,除寒暑假外,应适当减少对外开放时间,优先满足在校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五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健身体育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项目、消费水平及影响健身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健身体育消费观念较强,但消费水平较低,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健身体育消费的现状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旨在促进大学生健身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并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开发和培育大学生健身体育消费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