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友人是个企业家,孩子初中毕业就送往澳大利亚求学。前些日子,他孩子从澳大利亚学校放假回来,与我谈了许多他的学校情况和学习情况。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关于他学校珍惜课本、善待课本、传承课本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孩子说,他学校的课本是属于学校图书的一部分,如同学校其它的校产校具一样,是学校的公有财产。每学期开学,由老师将课本领来发给每个学生(实际上是借给每个学生),到学期结束,再统一交还给学校。如此一年复一年,一册课本要用上好几年。他的课本还是1996年出版的,已有五届同学用过了。他说,课本…  相似文献   

2.
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是在给孩子办留学签证的时候。当时正值澳大利亚的暑假,以曾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让孩子先有一份感性的了解与预习,我给一位老友打电话,向他借一套他在澳大利亚读高中的儿子上学期用过的各种课本——意料中,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落空了。电话那头说,澳大利亚的课本是不属于学生自己的。按当地的法规,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  相似文献   

3.
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是在给孩子办留学签证的时候。当时正值澳大利亚的暑假,以曾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让孩子先有一份感性的了解与预习,我给一位老友打电话,向他借一套他在澳大利亚读高中的儿子上学期用过的各种课本——意料中,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落空了。电话那头说,澳大利亚的课本是不属于学生自己的。按当地的法规,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  相似文献   

4.
旧课本     
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是在给孩子办留学签证的时候听说的。当时正值澳大利亚的暑假,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让孩子先有一份感性的了解与预习,我给一位老友打电话,向他借一套他在澳大利亚读高中的儿子上学期用过的各  相似文献   

5.
今年暑假期间,我把小孙子送去澳大利亚悉尼插班读书。我到悉尼不久,就与一个名叫依莲的老太太熟悉了。在攀谈中我得知,依莲的孙女就在我的小孙子准备插班的那个学校读书, 只是高一年级。知道这件事后,我打起了算盘:向依莲的孙女借一套她上学年用过的各种课本,让小孙子在开学前对要学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原以为,这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没料想,老太太回答说,澳大利亚的课本是不属于学生自己的。所有班级的课本都要一届一届地传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升学考试又将成为过去时。考试过后,这样的情景也许你并不陌生:废品收购站有很多尚好的课本,以每斤几角钱的价格出售。“每个学生一本书,一学期换一次。长期以来,中小学课本都是这样一次性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学校、师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对此颇多怨言。前不久,《参考消息》刊出了《课本循环使用全球调查》,集中介绍了美、英、德、澳等国家推行课本循环使用的情况。据了解,在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8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寿命5年,其他像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无一例外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而反观我国,现实令人…  相似文献   

7.
最近,记者叔叔从成都市红碾小学了解到: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分享课本,分享书香童年”的活动。校长姚敏告诉记者说,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自己的书本,懂得这样做的环保意义和分享课本的社会意义;同时扩大学校藏书联谊会的藏书面,让本校孩子、社区孩子  相似文献   

8.
怀念课本     
翻箱倒柜数日,终于在一个角落觅得一册旧课本。这是一册被我翻得破烂的小学《语文》课本,生于20世纪80年代。仔细翻阅起来,发现儿时的我读书竞出人意料地认真。那是一个喜欢知识却又远离知识的年代,父辈们开玩笑说,送孩子去学校读书是为了让他们多认识几个字,为了将来进城不跑错茅厕。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是“公用”的。按当地的法规,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用为止。即使某些内容过时了,也只能多几张修订的“活页”,而“活页”也要届届相传。学生放假时,都必须将课本交还学校。教科书不是用过后就消失的东西,只要爱惜,多用两三次一般不会有问题。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就作出了回收用过的教科书,免费提供给后来的学生的规定。另外,从澳大利亚对教科书立法来看,课本“公用”和“世袭”,还有更为丰富的含义。比方说,它能借此从小就培养儿童对法规的尊重与自觉;它本身就是诚信而美好的校园文明;它能成就人人为我、我为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大量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课本费用情况,指出学校对学生使用的课本的管理相对落后,导致课本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增加了教育成本。而实行“课本租借制”,不仅能充分发挥课本的使用价值,减少浪费、节约资源,而且能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效地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本租借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及推广价值,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来听了低年级的几节语文课,有一个现象令我十分惊讶,就是学生在一节课里很少用语文课本.其中,特别是一位一年级的年轻教师,在一节识字写字课整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全班65名学生竟全部没用课本.课后,我请教这位教师,语文课学生为什么没用语文课本?他说:课文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了,就那么几个生字,看黑板跟看书不是一样吗?是一个样吗?我看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我的星期六     
星期六的早晨,电话铃声把我叫醒,其时才7时10分。来电话的是我的学生大为的爸爸张先生。张先生说,他昨晚仔细地看了大为的答卷,认为我对大为组的“爱情”一词打叉,不大妥当。他说他曾经把大为的答卷拿给邻居一位文学硕士看了,那硕士也说大为组的“爱情”没有错。我向他解释说,对于七八岁的孩子,学校不希望他这么早就知道“爱情、恋爱”之类的词,而是希望他们按照课文,组为“爱护、敬爱”等等。可是张先生坚持说,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创新,不应该把学生思想局限在课本里;“爱情”也没有错,不能扣分。他说因为少了一分,他儿子才…  相似文献   

13.
调换课本     
上课铃响后,我班学生甲在忙乱中不慎撞翻了学生乙的墨水瓶,弄脏了学生乙的课本。为此,他们争吵起来,各说各的道理,相持不下。一个理直气壮地要对方赔课本,一个声称自己不是故意的,不该赔。面对眼前情况,若按常规,我会立即提高嗓门加以制止,如果不奏效,那就采取逐出课堂这一下策。但常规做法常常事与愿违,简单草率的处理方法也会留下不少后遗症。所以这一次,我略微镇定了一下情绪,准备改变以往的做法。就在甲乙双方互不相让之时,我冷静地审视着这两个面带愁容的学生,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我对学生乙说:"来,老师跟你调换一…  相似文献   

14.
刘烨园 《教师》2011,(33):1-1
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是在给孩子办留学签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总是极其有限的,但如果有了阅读自学的能力,那么他掌握知识的潜力将是无限的。所以教师的责任,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下面谈谈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做法和体会,期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一) 引导和示范为了使学生逐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师应教学生学会阅读课本。现以“约数和倍数”一节为例说明之。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边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本一直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一涨再涨的重要因素。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2003年春季,学校代收的课本费均在百元以上,超出杂费数倍。居高不下的费用直接挡住了义务教育全免费的进程,同时造成学校与学生家长因交费问题纠纷不断。改革现行课本一次性使用方式,推行课本循环使用已是迫在眉睫、不容再拖的事情。一、课本循环使用的意义首先,课本循环使用将大大降低义务教育成本。以我所在的河南省获嘉县冯庄镇尹寨小学为例,每学期课本费都在1万元以上。2002年秋季1~5年级161名学生,一共支出书费11551.85元。除了练习册、单…  相似文献   

17.
2015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时,著名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说,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希望学校能教孩子们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他举例说:“‘亲’的繁体字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爱’的繁体字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親’要相见,‘愛’要有心。”他还说:“能不能选择100个,50个也可以,200个也可以,最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到小学生、中学生的课本里?我觉得这不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负担。我希望它别失传喽!”  相似文献   

18.
有问有答     
孩子为何说狠话? 我的孩子上一年级,刚开学的一个多月里,孩子回家从不和爸妈聊学校里的事,可是自从学校里发了一个学生在家表现调查表,表里有一项调查“孩子是否告诉爸妈学校里的情况”后,孩子回到家就和我谈论学校的情况,但他说的全是同学说的脏话;  相似文献   

19.
有问有答     
孩子为何说狠话?我的孩子上一年级,刚开学的一个多月里,孩子回家从不和爸妈聊学校里的事,可是自从学校里发了一个学生在家表现调查表,表里有一项调查孩子是否告诉爸妈学校里的情况后,孩子回到家就和我谈论学校的情况,但他说的全是同学说的脏话;或者有时说些妈妈老师  相似文献   

20.
夏学杰 《师道》2014,(11):58-59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正式学古文了--我说的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而是学校自己另开设的--以前在幼儿园、学前班也学一些,但是要求不严。不像现在有学校自己印刷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对学过的古诗、《三字经》都能背下来。儿子每天早晨想起要被老师过筛子,就急得直哭,因为很多时候他都背不下来。我问过别的省市一些家长,他们孩子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背的东西大同小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