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举制度是从唐朝开始实行的选拔武艺和军事人才的制度。武举和武学的建立不仅激发了民间的习武热情,并对当今学校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武举制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兴衰;社会思潮和制度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制度、形式、内容和规模;武举武学制度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发展有启示作用;尚武精神的回归是学校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自隋唐至清时期武举武学的设置与体育教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武举武学对我国古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君华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0-111,120
武举制对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武举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延缓了武术发展的步伐。清朝作为近代历史的开端,武举制度在清朝的延续和废止,为我国武术运动在民间全面展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清朝武举制度结束的背景,是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4.
“姚明效应”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分析了姚明在加入NBA后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结果表明姚明在加入NBA后对经济活动更多的介入体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大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广的作用;对媒介与体育进一步的合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中西体育文化的有机融合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在进入NBA后对爱国主义表现得更为炽热,影响了许多炎黄子孙,为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目的是通过姚明的影响对如何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利用方面提供一个借鉴的成功典范和正面的教材,为以后培养更多的"姚明"式的人才作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武举制是朝廷设立的考试科目,通过定期统一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并对其授予官职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武举制正式创立于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此后的宋、金、明、清各朝也都沿用了这一制度,到光绪二十七年(1903年)被废止,共延续了1201年.唐代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武举制的创立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对当时及后世体育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角度对传统体育抢花炮现代发展的动因进行研究.认为传统体育抢花炮的娱乐性文化特征使其在当前社会具有聚合传统文化精髓,宣传民族特色文化,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充实精神生活,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而竞争性文化特征则起到了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形成平等思想的重要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传统体育抢花炮现代发展的文化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以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对武举制度变迁的社会动因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武举制度自唐代创立后经历了宋、明至清始终处于"文治"的范畴之内,作为文举制度的组成部分,武举始终未能摆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境遇;研究进一步认为推动武举制度从诞生到废止的社会因素有三个方面:1)统治阶层维护政权以及战争对武术和军事人才的需要使武举制度得以诞生并延续;2)统治阶层始终存在着"尚武"与"禁武"之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尚武精神"的扩布;3)武术在戍边卫国维护政权稳定上功能的丧失是武举制度消亡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宗族社会视角下的闽台民俗体育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和台湾都是经由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的,宗族意识和组织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深刻影响了闽台居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土著社会中扮演宗教祭祀功能的民俗体育,在移民社会中更多地承担了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的功能,而到了定居社会则主要是维持宗族秩序和社会稳定.闽台民俗体育目前仍具有文化认同与传承、促进经济、健身娱乐和教育未成年人等重要价值,需要体育、文化等部门联手,通过不断创新来开启民俗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略论CUBA与校园体育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为例,通过对体育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阐述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跨世纪全面型人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整个社会大文化的发展需求,对推动传播和传承优秀的体育文化。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分析出体育博物馆作为体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阵地。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建设和完善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需要。提出增加体育博物馆数量、提高体育博物馆质量和体育名人堂建设等建议,旨在使体育博物馆真正起到传播与传承体育文化的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