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项馨 《体育科技》2014,(6):66-67
国际评分规则是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技术难度和编排风格更加新颖和艺术性发展方向的纲领。分析艺术体操的个人项目编排对艺术性要求的发展来源,探讨从对艺术体操的评分规则中体现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编排艺术性发展趋势,论述新规则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编排艺术性的发展方向及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基本编排艺术性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规则变化谈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历届艺术体操规则的比较 ,特别是通过对 1 997年规则的分析讨论 ,阐述了艺术体操的主要发展趋势。指出 ,在训练中要积极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发展难度 ;在编排中要积极走创新之路和努力提高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法对1976-2009年以来由FIG正式出版的9个版本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旨在找出规则发展变化的动向,为我国艺术体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难度的发展和创新仍然是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主题,在进行难度动作的创新中要以"既要有难度,又要尽量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不受到伤害"为原则;2)"规格就是美",对于艺术体操运动来说,成套动作高质量、高规格的完成是艺术体操运动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3)编排的艺术性是获取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4)器械技术动作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5)规则在演变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艺术体操运动的"竞技化"与"人性化"间的关系,促使艺术体操运动稳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1年全国个人冠军赛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四项器械,共32套成套动作进行研究.依照2009-2012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特点,针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的选用特征以及价值进行剖析,并顺应规则的发展,预测我国现阶段艺术体操发展的新趋向.结果表明:只注重身体难度的固有思维模式已被身体与器械双重并重取而代之;发展技术类型的多元化、提高身体与器械双重难度价值是提升整体价值必备条件;以发展创新思路、巩固惊险动作价值为重点,整合编排的设计理念,重推身体与器械两方面的稳定性与创新性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风格编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规则的演变与艺术体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1年新规则(下文简称新规则)在许多方面与以往的规则有着极大的不同,文章循着历届规则变化的走势,从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完成价值等方面对新旧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预测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趋势,把握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脉搏.为我国艺术体操的训练与编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1976年以来9个版本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难度的发展和创新始终是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主题,在创新难度动作时要以确保运动员身体不受伤害为原则;2)对于艺术体操运动来说,成套动作完成的高质量是艺术体操运动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必须在动作规格上下功夫,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3)器械技术动作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在器械技术动作的开发和训练上多下功夫;4)加强成套编排的艺术性,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艺术表现力;5)跳步类和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能够较好地体现艺术体操的特性,并有利于与器械的结合,应加强运动员这两类技术动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修改是世界艺术体操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为编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艺术体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本身多年教学实践,就个人成套动作创编的依据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规则修改后艺术体操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雁  张宇燕 《体育与科学》2005,26(6):54-56,28
本文对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修改后,艺术体操制胜因素群中各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选材、训练理念与方法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和2014年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的个人全能前8名优秀运动员4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研究。依照新周期国际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遵循新周期规则强调艺术体操向艺术性发展的脉络,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价值为出发点,从编排的细腻技术环节入手,对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舞步组合编排特征进行详实剖析,旨在探寻其编排存在的差距,提出适应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舞步组合编排的新趋向,以期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的编排水平,为力求走在国际艺术体操发展前沿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新周期下舞步组合是体现艺术体操艺术性的典型代表,舞步组合呈现形式简化单一,器械运用缺少技术含量,主题色彩匮乏,是我国个人项目舞步组合编排的症结所在;赋予"优化"的动作表现形式,富含"优质"的器械技术内涵,凸显"个性"的主题色彩,打造"完美"的艺术美韵,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舞步组合编排的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10.
为使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尽快与国际接轨,本根据艺术体操新的规则,分析和探讨了音乐(基本音乐编排)、舞蹈(基本编排、特殊艺术特性)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特殊作用,指明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比较历届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现状,探析提高基础训练水平的对策。结果表明,提高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水平.必须注重身体基本姿态、基本技术的规格和质量;提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器械基本技术训练:尽快制定艺术体操的基础训练大纲。  相似文献   

12.
柔韧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的重要条件,同属难美项群的武术套路与艺术体操,对柔韧素质的要求尤为严格,且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创新,它们都形成了各自较科学系统且有效的训练方法与模式。旨在通过对武术套路与艺术体操柔韧性训练的内容与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了解各自的特点,达到互相借鉴,促进柔韧性练习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汪敏  杨雯  朱振楠 《体育学刊》2011,18(3):105-109
分析了2009~2012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预测当今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新趋势,结果表明:规则的不断调整引导着艺术体操向着"技术化、艺术化、完美化、人文化、前沿化"的方向发展,难、美、准、新、险将成为艺术体操发展的主流,引领独具典雅气质的艺术体操项目在竞技大舞台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奥运赛场上,汇聚了世界顶级的艺术体操精英,使我们领悟到细节的成功孕育着成功的必然.通过对国内外国际裁判的调查和访谈,世界强队的长盛不衰都有着相同的经验:在竞赛中追求场上成套动作的完美诠释;在训练上重视专项基础阶段中动作细节的训练,认真落实训练大纲,重视对国际评分规则的研究和国际裁判员的培养,这些都是世界艺术体操强队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来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跟踪调研,比较世界艺术体操强队,我国必须加大后备选手的储备量、认真负责地抓好后备选手的基础训练、推进国际裁判的重点培养,才能促进中国艺术体操队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艺术体操已在普通高校广泛重视与开展。总结了艺术体操教学规律,分析探讨了几种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和示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青少年来讲,从小接受艺术体操训练,能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而且能够陶冶其美的情操,受到审蔓能力的教育。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拟对青少年艺术体操训练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从更高层次、更深的角度。对训练过程进行调控,提高艺术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优秀人才的流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人才流动性存在着垂直流动的典型特征;优秀艺术体操人才流动机制尚不成熟是制约我国艺术体操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他竞技项目相比艺术体操人才国际流动和水平流动不足。本文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艺术体操运动长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与舞蹈交融的艺术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着体育与艺术、体育与舞蹈渊源关系的线索,以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为依据,阐述了艺术体操与舞蹈的横向交流,展望了艺术体操发展的艺术化趋势以及中国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论文的数量、内容、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研论文数量不多,呈平稳略升趋势;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与训练基础理论方面,音乐、选材、规则和管理方面论文较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定性、定量研究论文比例不平衡,艺术体操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