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对偶源远流长。上至庙堂,下至民间,从文章到诗歌,从诗歌到对联,从文言到白话,对偶修辞都极其活跃地存在于这广阔的空间。其要求的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甚至意义要相关联、音韵相互和谐的特征,非常契合于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汉语。其识上句必知下句左右对称的格式,其对情绪渲染、主题强化的"装饰性",其内部语义互补触发更多联想的"完形性",都决定了对偶这种修辞具有强大的语言生成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谢灵运及其诗歌的解读,历来就是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应溯本追源,从早期的谢诗评论入手,理清时人解读谢诗的角度与要点,我们方能对谢诗有一个较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林逋的诗歌体现了"适性情"的诗歌创作思想,更多地关注、表现诗人自我。无论是闲适吟咏的隐逸诗、诗情画意的山水篇,抑或是精巧有味的咏物诗、表露真情的寄赠送别诗,皆是诗人心灵、性格、意趣的自然流露,表现出诗人的高雅情怀。林逋的诗歌富有极高的艺术性,不仅涵浑天成、韵味无穷,而且在平易疏淡之风中不乏构思精巧,对偶工切、用典圆融,甚富理趣的语句。  相似文献   

4.
谢朓虽然生活在偏安江左的齐代,但其诗歌仍有感情高亢、骨气劲健的一面。钟惺称赞其:"灵妙之心,英秀之骨,幽恬之气,俊慧之舌,一时无对。"(《古诗归》卷十三);施补华有言:"谢玄晖名句络绎,清丽居宗,虽不如魏、晋诸贤之厚,然较之阴铿、何逊、徐陵、庾信,骨干坚强多矣。"(《岘佣说诗》)他认为谢诗虽不逮魏晋,但仍以"骨干坚强"突出于阴、何之流;沈约亦给了"思逐风云上"的评价,而且《诗品》也认可奇章秀句之"警遒",因此,有必要对谢诗爽朗显豁、刚健有力的表现内容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艺术表现力,广告语言经常使用对偶修辞手法.对偶可分为正对、串对和反对三种方式,对偶广告语按内容的长短又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多言几种形式,和古代诗歌、绝句结构相似.对众多广告语进行条分缕析,总结规律,从正对、串对和反对三个方面论述对偶修辞对艺术魅力的彰显.  相似文献   

6.
谢鲍的山水诗表现出尚铺排、讲对偶、雕琢辞藻、精心刻镂、以新奇丽密称胜的相似特征 ,但由于其生活、思想、感情、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在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照态度 ,两家的山水诗同少异多 ,各具特色。谢诗追求理与情的契合 ,情与景的交融 ,情景理三者的贯通一致。鲍诗几乎完全屏弃了“玄理佛趣”,其基本特色表现为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苍凉沉雄  相似文献   

7.
试论山水诗的兴起与诗体结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的兴起,是中国诗坛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意味着诗歌题材的新变化,而且还导致了诗体结构的变更。山水诗的兴起对于诗体结构变更的意义.本以为主要是从深层次上引发了诗体结构由单线型叙述结构向复线型并列结构的转变,同时还促成了古典诗歌由不重对偶向重视对偶方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古体诗歌走向新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郭小川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创造了两种新诗体:"长短句体"和"郭小川体";郭小川在创作中巧妙运用押韵,对偶等修辞手法,表现自身对诗歌形式的创新诉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的文言文语言高度浓缩凝炼,句式整齐,多用排比,富于韵律和节奏,还频繁使用对比、对偶、反复和重叠等手法,具有诗歌的若干特性。它抑扬顿挫,易记难忘,使读者从语言文字中享受到了诗歌般的美和愉悦感。今天,我们应当汲取其精华,剔除其形式主义的糟粕,将各类文字写得更好更美,增强可读性,更好地为现实工作和社会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初等数学中常常遇到的题目,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出发,采用分析、求解、点评的写作方式,说明如何使用和差对偶、互余对偶、互倒对偶、定值对偶、共轭对偶、轮换对偶、奇偶对偶、轮换对偶这几种方式来巧解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