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刘劭的《人物志》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是完整且丰富的。他不仅提出了“情之理”的心理学概念,而且还阐述了一系列心理学范畴和心理应用方略,在我国古代心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不仅展开过一次人才学思想的专题讨论,而且还撰写了一本人才学思想的专门著作。这就是公元三世纪初刘劭所写的《人物志》。一九三七年,美国人把这部著作编译成一本书,题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在美国东方学社出版。这也是唯一被介绍到西方的我国古代的心理思想专著。刘劭字孔才,三国时魏国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据考证,劭或邵与孔才意义不协,其原名应为邵,邵有高、美的意思,与孔才义符。《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有《刘劭传》。他的著述很多,留传下来的仅有《人物志》三卷共十一篇。人才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四个方面的问题。正好《人物志》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作了研究;只是有的问题讲的多些,有的问题讲的少些。现依次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劭的《人物志》内容兼综儒道名法各家思想,博采众长。《人物志》以儒家“中庸”思想为主流。对道家思想则采取了援道入儒的方法,为此后的玄学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针对当时名实不符的情况,刘劭在《人物志》中引入名家思想,具体而详尽地厘定了名实问题,并借助法家思想使《人物志》得以升华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济南泉水志》之《人物志》是笔者参与编写的历来收录泉水人物最多最全的一部志书,记古今游济南泉水之人中,或有诗赋之歌咏,或有美文之记述者。本文在《济南泉水志》《人物志》收录泉水人物的基础上,重新收录了以往的泉水专著和论文中未曾提及或只知其名却不知其生平事迹的人物。共得人物146名,全部为古代泉水诗作者,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对济南泉水人物及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物志》是曹魏时期刘劭所著的一部人伦鉴赏的专著。该书主辩人材,以外见之符。於内藏之嚣,分别流品,研幽摘微,并推演出专门的方法,遂成一学。 本文除对《人物志》作一定的介绍外,略考其学源,同时还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研究汉晋学风之变迁,人物品鉴是最好的切入点,《人物志》是最佳的文本依据。《人物志·材理》提出的“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是刘劭在学术方法上的创新。“平淡”是道理家的质性特点,“玄微”是其学术方法,“自然”是其学术方向。只有“平淡”之人,才能具备“玄微”之“思心”;也只有“思心玄微”者,才能通于“自然”之道。这种方法,不仅是刘劭自己的人材学研究方法,而且还被魏晋学者普遍接受,成为他们研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物志》是曹魏时刘劭所著的一部人伦鉴赏的专著。该书主辨人材,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幽摘微,并推演出专门的方法,遂成一学。本文除对《人物志》作一定的评介外,略考其学源,同时还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作一定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羲黄文化史话之十七识人与用人———刘邵与《人物志》李捷《人物志》,堪称中国古代第一部评论人、研究人的专著,最近些年似乎已被人忘却。我认为这本书中的论述对今天研究人,研究人的思想,研究如何用人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作者刘邵,生卒年不详,字孔才,邯郸人。魏...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古代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有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生当春秋末期的孔子,曾以“博于《诗》、《书》”贵重于世,并“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说:  相似文献   

10.
我在辅导学生课内自读《一往情深疏而不散——也谈谈<项脊轩志>》一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时,有几个问题感到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想求教于专家。一、什么叫“不完整的题材”? 文章第一段说:“遇到不完整的题材,作者需要更好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一例。”显然是说《项》文(简称,下同)的题材原本是不完整的,得力于归有光把它们组织起来,然而历来专家学者公认《项》文是一篇古代散文,而散文的题材可以是一花一草,一笑一哭,没有听说写散文有题材是否完整的问题。对于散文来说,不知怎样的题材才叫做“完整的题材”? 二、什么叫材料的“天然联系”?为什么要把《项》文归为“地方志”或“人物志”?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与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主张“鉴史以资治”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是我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王船山深怀亡国之痛,穷经究史,晚年撰写了《读通鉴论》、《宋论》两部史论和一部当代史《永历实录》。他的史论著作,堪称我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珍品。王船山与司马光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学家,深受《春秋》“大义”的熏陶。《春秋》笔法给中国古代史学留下了许多弊端,流毒深远,效尤者历代不绝,王船山与司马光也深受其  相似文献   

12.
1937年,美国一位名叫季·凯·斯莱奥克的学者,曾把我国古代的一本专著编译出版,题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得到很高的评价。这本专著就是三国时期魏国哲学家、思想家刘劭的《人物志》。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人才心理学专著。在这部著作中,刘劭详细分析了才与性的关系、人才成长的内外因素,指出了个性对于成才的  相似文献   

13.
由湖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的《湖州人物志》,承蒙多方支持,最近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湖州历史上继南宋之后编纂出版的一部新人物志.湖州是一座著名的江南古城.葛圣平市长在本书的《序》里指出:湖州“山水清远,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著称.纵观历史.湖州本籍和客籍的著名人士中,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实业家以及一些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或历史发展到今天也应该记上一笔的人物.”如本书收录的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朱治、朱然、陈霸先、潘季驯等,或屡著成功,或为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或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所以用人问题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用什么样的人?用人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成了历代统治者潜心研究的课题。我国古代对人才标准研究的论述很多,但总归起来看,其结果不外乎是:以德帅才、德才兼备。早在战国时期《墨子·修身》篇中就说过“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就是说知识分子虽有学识,但品行作为仍是根本。这里墨子强调的是品操德行。到三国时期对人才和人才标准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当时魏国刘劭所著的《人物志》就是研究人才的专  相似文献   

15.
文爵 《老年教育》2010,(11):49-49
1、《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古代“尚”与“上”通用,因为这部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所以叫作《尚书》。  相似文献   

16.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这样说:“在我国古代文史不分家”。其实在古代文与史还是分家的,只是没有象现在这样严格罢了。如《诗经》、《楚辞》是文,《左传》、《史记》属史。所谓不分家,是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往往是文中有史,史中涵文。《诗经》是我国古代第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刘劭的后期著述,《人物志》标志着魏初政治理论开始发生转变。虽然《人物志》的政治理论是由才性论思想家的质疑所促成,但刘劭在回应后者的过程中开启了新的理论视阈。在探讨圣人的德性与选官标准的过程中,《人物志》一方面揭示了德性的实质与类型,另一方面也从功能、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天性等多重向度上为德性原则提供有效性论证。尽管《人物志》的德性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政治领域,然而,它关注圣人、综合儒道的主张却成为随后玄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他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触摸《黄帝内经》所蕴涵的“天人相应”、“内外兼修”、“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出发”的整体养生思想,还可以探究出《黄帝内经》所提倡的“四时养生”、“调摄情志”、“导引按摩”、“吐纳服气”和“调节饮食起居”的养生方法,为探寻我国古代体育养生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著名民歌和叙事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收入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不朽诗篇,是一首表现古代英雄妇女形象的巾帼赞歌,它和《孔雀东南飞》齐名,被誉为乐府诗的“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