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特别喜欢看任溶溶爷爷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因为我们家就有"没头脑"和"不高兴"哟。开学的时候,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数学卷子发下来了,妈妈仔细地看了又看,然后指着一个红艳  相似文献   

2.
有三个好朋友,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还有一个叫"有一套"。"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有一套"为了帮他们改正缺点,就带他们来到数学王国漫游,事实证明,"有一套"还真有一套。一、火柴调调,格子变少"有一套"用20根火柴摆成一个含有7个正方形的图形,然后对他的两个伙伴说:"请你们动三根火  相似文献   

3.
许丹 《辅导员》2012,(Z1):26-31
小时候做错了事,妈妈常常会点着你的脑门说:"你这没头脑,大起来可怎么得了!"这是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里的经典台词。在这部诞生于1962年的经典动画片中,"没头脑"设计的"没电梯的摩天大楼","不高兴"扮演的"打不死的老虎",成为几代人难忘的童年记忆。2012年5月8日下午2点45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导演、我国著名动画艺术家张松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噩耗传来,几代动画"粉丝"唏嘘不已。本期,让我们一同缅怀!  相似文献   

4.
你读过任溶溶爷爷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吗?故事里的没头脑总丢三落四;不高兴老喜欢耍小性子,所以闹了不少笑话。有的同学写起作文来,也总是这么“没头脑”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5.
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叫做没头脑。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头还挺大的,眼耳口鼻,哪样不少。他读书也聪明,绝不能没脑子。大家叫他没头脑,因为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点零头。  相似文献   

6.
“不高兴”和“没头脑”是两个男生,顾名思义,“不高兴”动不动就容易生气,“没头脑”则是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可这两个男孩偏偏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简直就是搞笑拍档。  相似文献   

7.
一、引子 前阶段,学校里一位颇有些思想的语文老师(A老师),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上了一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读书课.她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题为《没头脑和不高兴》. 整个教学流程简洁清晰: (一)导入 1.谈话:说说你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2.认识"不高兴"和"没头脑"吗?说说你所知道的"不高兴"和"没头脑". (二)倾听故事,了解人物 1."没头脑"到底怎样没头脑?"不高兴"又是怎样得名的?让我们走进故事来看看吧.读故事第一部分.(由一位学生读) 2.他们如愿以偿地长大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继续听故事.(由个别学生分段读) 3.听后交流:"没头脑"做了什么没有头脑的事情,后果严重吗?  相似文献   

8.
其实人都有两面性,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要么很莽撞,要么很忧愁,当人清醒的时候可能“不高兴”,当人高兴的时候可能会“没头脑”。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看动画片,和你差不多。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叫《没头脑和不高兴》。真好玩啊,看得我哈哈大笑,到今天都记得。前阵子电视台又播《没头脑和不高兴》,我又看了一遍,乐得我又呵呵傻笑了几通。“没头脑”是个小孩。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头还挺大的,眼耳口鼻,哪样都不少。他读书也聪明,绝不能没脑子。大家叫他没头脑,因为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点零头。去邻居家串了趟门,回来了,才发现书包忘拿回家了。折回去拿了书包又把帽子拉下了,拿了帽子又把手套拉下了……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才把东西收拾全。妈妈说:“你这孩子,长大了怎么得…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7,(13)
4月5日雨"不好好学习,将来有你后悔的时候。""没本事,我看将来爸妈都死了,谁来养活你,你爸妈可没钱留给你。""你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呢?""你没一样可疼的地方!"妈发了一大堆牢骚后出门散心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家。我翻开书,刚看几眼,  相似文献   

11.
看书风波     
午休过后,同学们都跑出去玩了,只剩下我跟小玲一起坐在书桌旁看书。我们正津津有味地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们便讨论起来。小玲说她喜欢“没头脑”,我却说喜欢“不高兴”,一场口舌之战爆发了。  相似文献   

12.
"关老爷"是汉字王国中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子孙特别多,比如"关心""关怀""关切""关照"……真是人丁兴旺啊!可是,人多了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惹得"关老爷"很不开心……(小博士)近来,"关老爷"心里有点儿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老听人说他有几个孩子最近只顾玩耍,而把本职工作都给忘记了。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呢?"关老爷"决定来一次微服私访。  相似文献   

13.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马虎,常常丢三落四;“不高兴”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意与他人协调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汉语口语中"X没?"结构中"没"的不同特点,指出"没"在口语中常出现在问句末尾,表达疑问语气,意义有一定程度的虚化。但它与句末常用疑问语气词"吗""么""呢"存在明显差异,仍保留着动词和副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代小说中的"没口""没口子",作状语,形容忙不迭地(说)。《汉语大词典》释"没口""没口子"为"满口",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课眼"指最能表达教者旨意、最能体现文章内涵、最能彰显课堂个性的词句.一堂优秀的、有灵气的语文课,应该有"课眼"."课眼"的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学生能顺畅地切入文本,能循着"课眼"深入文本,教学环节不蔓不枝,文本研读集中而深刻.设置"课眼"可通过"化题眼""扣文眼""理文脉"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让子弹飞     
正二大爷朝天开了一枪,然后眯起眼睛望着云彩,点燃一根烟。我竖着耳朵等了几秒,没有听见鸟落地的声音,四处张望,也只有远山在雾气中轻摇,江水如羊群涌动。二大爷是猎鸟的一把好手,从来百发百中,这次居然失手了。我竟然有点高兴:"二大爷,你没打着。""打着了,就是得等一会儿。"我又等了一会儿,看到蚂蚁把最后一片蚂蚱翅膀搬进了洞里。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冲二大爷挤挤眼睛,说:"回家吧,放心,我不告诉别人。""你不懂,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子弹,它还在飞  相似文献   

18.
和佳 《母婴世界》2008,(2):102-102
"妈妈,为什么爸爸还没回家?""因为爸爸要加班。""为什么爸爸要加班?""因为爸爸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什么爸爸会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啊。""为什么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因为爸爸爱我们。""为什么爸爸要爱我们?""……"宝宝的思维很奇怪,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且这些"为什么"都问得如此古怪。当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为什么"时,你的做法是"√"还是"×"呢?让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相似文献   

19.
昨天,爸爸交给我一个任务——给柿子"排队"。柿子!一听到就让我不禁流口水。我高兴极了,柿子是我的最爱。迫不及待地把袋子打开,看了看它们,没熟。我失望极了。站在一旁的爸爸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说:"儿子,别急,你先把柿子一一排好,我再教你一个催熟的祖传秘方。咱们享受一下柿子成熟的过程不是更好嘛!"我点点头,心里又高兴起来,拎着袋子来到阳台,再仔细一看,这些柿子也蛮可爱的,有的青青的,有的土黄土黄的,有的像车轮,有的像皮球,它们都戴着青绿的"王冠",我给它们取了一些美丽的名字,什么"车轮国王""皮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令我颇有感触。五岁的小约翰喜爱绘画,参加了学校的绘画班,每天他都把创作的"成果"骄傲地送给杰克老师。看着一幅幅拙朴的"小鹿""小熊""小房子"……杰克感到无比的高兴。他将小约翰的部分画作张贴在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