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鉴于中国职校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德国经验的密切关系,本文选择德国职校教师教育这一主题,梳理了德国职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以专业教学论为中心的特点,并就职校教师教育中的两个典型难题专业学科与教师职业的关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能力的转化,分析了德国职校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探讨其对中国教师教育可能的借鉴意义。建议从专业教学论的内容层面开展合作,关注教师教育的模式设计,从人员、体制上保障,通过合作科研来实践其中的多学科、多地点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叶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教学论思想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基础,教育理论基础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教育实践基础在于“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叶澜先生的课堂教学论思想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性质在于其教学目标任务的特殊性;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课堂教学的过程观重在对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必须置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其内在不可分割性、相互规定性和交互生成性。这些观点初步勾勒了“生命实践”教育学在教学论领域内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教学论肩负着关照实践和建设理论体系的双重责任。近十年,更多研究者对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与课程论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方法、学科群建设、学科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考察目前教学论研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基本路径:正确处理古今中外教学理论及思想的关系,深入实践,关注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中国的现代教学论学派。  相似文献   

4.
杨晓 《教育科学》2000,(1):62-64
在西方教育思想潮水般地涌入中国的当代,各种流派的教学论似乎都不曾在中国长久驻足,也似乎引不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更谈不上大面积推广与实验了。中国已处于教学论发展的本土化阶段。然而反思西方教学论最初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却仍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反思能使我们去把握面对西方教学论的冲击,本土文化的回应方式及其产生变式的过程,从而解构全球化与本上化的内涵及本质,以摆脱西化与国粹两难决择的困境。 一、清末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的传入 清末是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大量传入,并作为中国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时期。当…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内蒙赤峰市教育学院李敬尧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长历七十余年,这在古今中外教育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在课程论、教材论、教师论、教学论、方法论等教育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独到的建树,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叶...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品牌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是海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思想碰撞、学术研讨、实践切磋、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22)将于2022年10月中旬(初定)在中国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召开。本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将聚焦面向未来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与思考,并同期举办教育技术学青年学者与研究生论坛,欢迎全球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参会。  相似文献   

7.
艾莉诺·达克沃斯的教学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皮亚杰的学生和助手,艾莉诺.达克沃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性地把皮亚杰的学习和智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拓展性探究教学",并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教师教育中。"拓展性探究教学"包括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和教师角色扮演探究教学,其思想基础是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论。  相似文献   

8.
刊首语 教育的本真追求是什么?教育究竟应该承负一种什么样的功能?知名学者和专家智慧且哲理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读和“触摸”教育的钥匙。 理论视野 理论视野2005年始终坚持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紧密联系实际、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理论和观点。《教学理论应用模式析要》、《科学主义科学课程理想批判》、《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问题论纲》、《多主体教育目的——冲突与整合》从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角度阐释教育本真,理解教育的价值追求;《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意义》、《论教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别的暂且不论,单说集中体现孔子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论语>这部著作,就是一座宝库.今天重读这部古老的著作,仍能给新课程改革以启示.它能启发我们的教师将课程改革的诸多教育理念自觉地、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教学论思想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徐特立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终生部从事教育工作,并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教育实践,对教育的目的、方针、教育本质、道德教育、教育理论以及教师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有卓越的见解,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试图对其关于教学论与认识论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发展智能和思想教育的关系等三  相似文献   

11.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如何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古代汉语这门课,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古代汉语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前提,以"人文教育"为目标,以此来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Previous research by the authors (Meade, McMeniman, Wilson, Kanes and Davey, 1991) indic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imulated recall (SR) methodology for examining the knowledge bases underlying the classroom ac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more fully the robustness of the SR techniqu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 making explicit the implicit theories of teaching; and (ii) the ways in which teachers construe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probes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one effective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er, and compares the findings to another such teacher from the 1991 study. The conclusions made are that despite its labour int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nature, SR is a useful methodology for gaining profound insight into the implicit theories and beliefs of teach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s and actions. In particular, these theories and beliefs mainly concentrate on 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教学论学者教学要素诸说的阐释为中心,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学论学者的学术自觉这一命题。认为教学要素诸说的提出,是教学论学者学术探索自觉的结果,它既反映了学者们对要素概念、教学本质、教学过程、教学阶段等的不同体认,也隐含着学者们对自我存在方式的一种学术建构,它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教学要素说命题的提出与发展,是中国教学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它对中国教学论理论发展的理论承诺具有合法性,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教学论发展的时代诉求,对中国教学论理论发展的困境进行了破解。教学要素诸说对教学论研究观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由对早期及以后教学要素诸说继承与借鉴而来的,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的李秉德先生的七要素说就具有了意识自觉与观念突破这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课程、执教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三部分组成。在三者中要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应辐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领域,并强调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热性;执教学科课程应覆盖小学各门学科,同时重点突出1~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教育学科课程应设置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见习、实习),对后二者尤其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16.
Sex education and diverse sexualities are controversial topics within the primary school arena. Concepts of childhood innocence have influenced sex education curriculum, policy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practices within schools. However, research shows that primary school-aged students are aware of and talk about sexualitie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reveal the pedagogical experience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scenarios inclusive of diverse sexualities. Social constructionist theories of pedagogy and phenomenographic methods are used to provid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ways in which primary teacher participants conceptualise their encounters with students who introduce concepts of diverse sexualities.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at primary students ask questions about diverse sexualities, they use homophobic expressions (often as a daily occurrence), they sometimes reveal homosexual feelings to teachers, some have same-sex parents and some are being raised with knowledge of diverse sexualities. Without comprehensive policy and curriculum support, and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learning for teachers, teachers are unable to make well-informed pedagogical decisions that promote inclusiv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北京市3619名超过十年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为样本,从教师的专业精神、学生观、教学效能感、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反思与研究、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特色及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八个方面,考察了超过十年教学经验后的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涯发展路径。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超过十年教学经验后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可以为四类:消极应付型;经验重复型;发展教学风格型;发展教育思想型;(2)超过十年教学经验后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呈现出多样化与差异性;(3)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性分布在超过十年教学经验后的各个教龄段之中。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课程内容 ,必须适应中学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需要 ,必须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对教师能力的需要。由于中文系最具师范特色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严重滞后 ,因此应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法》以知识系统为主的课程构建方式 ,代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教学技能相统合的能力型课程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主要担负中小学师资培养重任的高师教育无疑也面临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加强高师英语教学,才能够培养适应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师资,进而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Guided by Shulman, 1986 and Shulman, 1987 tripartate model of teacher expertise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SM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and 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GPK)),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162 U.S. and Chinese 3rd grade mathematics teachers’ expertise in teaching fractions. Results show that U.S. teachers lag significantly behind Chinese teachers in SMK (concepts, computations, and word problems) and in some areas of PCK (e.g., such as identifying important points of teaching the fraction concepts and how to ensur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lthough the Chinese teachers performed poorly in comparison to their U.S. counterparts on a test designed to measure GPK (e.g.,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its poor reliability calls these results into ques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practical ideas for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U.S. and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