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本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阅读指导与训练,才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情感,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最终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逐渐发展学生语文素质。具体的阅读训练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透过文字能领悟其深处的喜怒哀乐。阅读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儿童因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与成人大不相同,因此阅读的思维角度与感悟就不同。一、踏"文本路"1.会预习语文学科的学习,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预习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基于对文本的熟悉,在他们反复诵读、对文本形成一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思维训练、说话表达、学法运用、情感体验"等功能入手,结合文本阅读,以语境可视化呈现,切入思维训练点;以语言陈述转换,搭建说话表达平台;以文本章法、句法解读,开辟学法运用练笔训练场;以认知与语言的通感,创设情感体验,以期达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这么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读懂课文必须靠自己亲历文本的全过程。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可见,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具有生命的灵性,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灵活生动地与文本对话,从中感悟、品味、想象、体验文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与文本情感的共鸣,灵性的放飞。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泛化了个性阅读,无视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偏离,课堂"精彩"纷呈,却在"偏轨"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着重对教材文本的肢解与分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文本信息的状态,这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悖。新课标要求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个性化阅读与思考,把学生从教材文本中彻底解放,整合多元化的资源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张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把读作为一种手段,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读的平台,以读为本,引领和点拨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把语文读出来。因此,教者在语文课堂要正确把握读的学问。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深度体验"的实质是指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教师以"授之以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深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的同时,探究文本深层的精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大量的精神享受。其中,阅读的深度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的,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是需要在学生发展思维、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呢?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探讨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习惯,归纳出以下方法。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倡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文本中的语言,失去了"语言文字"的品味,只是"套板"地解读课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必须研读语言,忠于文本,摒弃"套板解读",才能回归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上,才能让语文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刘华 《语文天地》2014,(5):17-18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阅读与所有经典文本的阅读一样,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等,接受文本中蕴涵着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文本中先人智慧的启迪,享受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不是对文本抽筋剔骨的简单归纳,更不是文本与思维的刻意揉合。新课程所要求的阅读,是“感悟”与“综合”的有机统一,是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发展思维,在探究的阅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过程,它也是小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情感体验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要用好文本"空白",夯实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继承我国语文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思维和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深刻的揭示了阅读的本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他们体会阅读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感悟。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的一部分,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尊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日益彰显。然而,在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或者生活内容都包含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精神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本文主要从"诵读诗歌、分享写作、阅读绘本"等环节出发探究"幸福语文"的教学方法,以期学生能够借助语文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