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企业报动态     
这期新开辟的“企业报动态”专栏,是为各企业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信息的桥梁。主要报道各企业报重要动态和各省市企业报协会重要活动。稿件要求短小精练,一般不超过300字。希望各企业报和各级企业报协会的同志积极投稿,共同把这块园地经营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钢报”□王纪民“钢报”是冶金行业企业报的统称。目前我国冶金企业“钢报”已达200家。企业报命名无外乎两类,一、企业(行业)简答;二、企业(行业)产品商标。由于办企业报没有排名法“规矩”。所以同一类企业(行业)报便会出现两类报名,有的是企业(行业...  相似文献   

3.
努力办出行业的特色─—《四川价格报》着力解决好“一个坚持、三个服务”张昌贵,杨学斌(本栏责任编辑:廖杰)本栏编者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根据各企业报、行业报老总和编辑、记者的要求,借95年扩版之际,每期特开设“企业报、行业报之窗”专栏,用6页1万余字的篇...  相似文献   

4.
为职工说话,可说是企业报的天职之一。刘少奇曾要求记者:“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企业报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教育职工办好企业,但也有责任向党和行政反映群众的情况,反映职工的呼声、要求和意见。一句话,要为职工说话。企业报为职工说话并不是同党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张企业报仅仅满足于抄发党委文件或发生什么事报道什么事,那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报不仅是一个企业的舆论中心,也应起一定的参谋作用。一般来讲,企业这个“小社会”每天发生的“重要事件”,企业报应当是最先知道的。如何从一个事件的表面或某个时期呈现的某种现象中发现分析出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它对企业某一方面的工作产生的影响程度,这就要求企业报具有高度的观察力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报的转轨已势在必行。于是,关于企业报的性质问题便成了近年来新闻理论探讨中的一个“热点”,并就企业报姓“党”还是姓“企”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一种意见认为,过去的企业报受企业党委领导,属于党委机关报,它的性质应该是姓“党”;于今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报改由企业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的“自传”、“公传”行为具有同体性(传播主体相同)、同时性、异旨性,受众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自传”的重要性较“公传”为大。以下,仅就企业报“自传”行为及其效能加以分析。 先简析一下企业报“自传”行为的生成环境、条件,再就如何提高企业报  相似文献   

8.
业主式企业报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随着新的经济建设管理体系——业主负责制的确立应运而生的。《中国三峡工程报》就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的业主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机关报。本文结合中国三峡工程报的实际,就业主式企业报的优势、特点和现状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业主创办企业报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改革的长远发展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方向。“业主负责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业主负责制和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构成了新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主体框架。 “业主负责制”的“业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个“业主”不是指某个“个人”,不能简单等同通常讲的“老板”,它是指被授权全面负责某工程项目的法人单位,所以,工程项目业主又称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9.
企业重组后,石油系统企业报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面前谋求生存和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企业报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强化“顶天”“立地”意识,努力拓展生存空间,是使企业报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贴近领导”;“立地”就是“贴近职工群众”。企业报要“顶天”,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重点报道好企业“党政工团”组织及领导人的重要决策、活动,要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大局。这是企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是业余的新闻工作者。如何把职工这些能写、会画、爱拍摄的“能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企业报更贴近职工、贴近生活,有效地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充分反映出群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党对企业报的群众性要求企业报是企业党委的机关报,它虽是企业的舆论宣传工具,但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部分。因而,它同样有党报群众性的要求。企业报要向职工群众宣传企业党委的工作方针、工作措施,使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就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报动态     
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分配全国企业报3个推荐名额本刊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定于1994年7月开展“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评选工作。中国企业报协会分配推荐名额为3人。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最高奖。中国企业报协会为了做好推荐工作,已于6月6日发出通知,望各企业报总编辑(社长),请示本企业主管报社的领导,抓紧落实此项工作,按照评选办法,认真酝酿和推荐参评人员。具体推荐办法是:①凡经批准公开发行的企业报,根据评选办法要求均可推荐一人参加评选;②推荐参加评选人的材料,于7月10日前报送北京工人日报社内中国企业报协会;③中国企业报协会于7月20日前组成“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全国企业报初评委员会。”④各企业报推荐的参评名单,将由中国企业报协会向全国企业报系统通报表彰。  相似文献   

12.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必然要求。而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三贴近”是实现这“两性”、“两力”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报在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中,解决好“贴近”中的问题,十分重要。企业报存在不够“贴近”的思想认识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期刊发金火生同志《企业报的宣传性和新闻性》一文,意在通过推荐此类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报工作者写的带有理论色彩的文章,推动企业报学习、运用新闻规律,进一步促进办报质量的提高。以适应新时代对企业报的要求。纵观企业报历史,它在全国各类报刊中一向以数量取胜。据《中国新闻年鉴》统计:早在50年代.其创刊数量即达130多种,远超除“党的机关报”之外的所有各报,居全国27类报纸前列。这种优势一直保持至今,近年又有新的发展。然而,全国名牌大报中有哪个是企业报?不要说“国家级”就说省级名记者、名专栏中又有几多在企业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2011,(10):F0002-F0002
9月24日至25日,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企业报委员会在舞钢市召开第十七次年会,近30家省内企业报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评选出了2010年度“河南省十佳企业报”和“河南省优秀企业报”,表彰了2010年度河南省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与会代表还围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交流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首次上了北京的出租车。 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出租车“每车一报”的要求,北京市的三大报与多家出租车骨干企业携手,积极为出租车司机和读者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 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为出租车制作了带有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徽志及出租车企业标志的蓝色报袋,北京青年报制作了红色报袋。“的士”可凭票在加油站和900多个报刊亭取报。北京市三大报首次进“的士”  相似文献   

16.
一、漫步在大花园之中 最近我们看了不少企业报副刊,真好似漫步在花园之中,比如,《中原电子报》文化版”、《长江航运报》“企业人文化”、《鞍钢日报》“热土·品读”、《江苏石油报》“邵伯湖”、《北方电力报》“生活树”、《铁道建设》报“花蔟”、《新疆石油报》“黑油山”、《石化管道报》“热流”、《上海铁道》报“汽笛”、《陕西邮政报》“绿色憩苑”、《万向报》“万向潮”、《拖拉机报》“东方红”、《茅台酒报》“杨柳湾副刊”、《焦作矿工报》“光与热”、《莱钢日报》“钢花”、《黑龙江邮电报》“绿韵”、《河南石油报》“秦淮风副刊”。  相似文献   

17.
本期发表了《浅谈企业报经济报道的重要性》一文,意在提倡将企业报看作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的系统去研究,而不是机械孤立地就“报”谈“报”,就“技巧”谈“技巧”。该文将企业报本身看成记者、编辑、总编及内部各部门组合的运作系统,看成由导向、信息、服务各方面组成的功能系统,看成内容与形式、表层到深化、目标与方法组成的动态系统。同时,它将企业报看成所在企业有机的组成部分,看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报道企业文化问题正在成为上海企业界、理论界和许多企业报关注的一个“热点”。在中共上海市委公开进行“上海市企业文化交流研讨会”的前一天,11月12日,上海数十家企业报的总编辑和一些专家学者在上海铁路局联合举行“企业报和企业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企业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讲好“行业故事”呢?笔者所论述的“行业故事”,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新闻事件是在企业里发生的,二是新闻事件与社会关联度强,三是新闻事件的行业影响力大.企业报报道好这些新闻事件,对提升企业形象、推进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石化报近期头版头条文章《危险的“大气包”瘪了——中原油田集中整治盗用井口天然气行动纪实》为例,谈谈企业报如何讲好“行业故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企业界悄悄掀起了一股研究、探讨企业文化的热潮,而且方兴未艾,大有蓬勃发展之势。这给我们企业报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如何认识企业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企业报能够比较自觉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文化”一词是“舶来品”,70年代末期发端于美国,以后相继在西方一些国家和日本得到广泛传播。我国企业文化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因为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