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学生更是如此。学校、特别是教师应当高度关注学生由于性格缺陷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性格缺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发生在包括我校学生自杀在内的很多案例表明,各种压力使那些性格本身就存在缺陷的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加重,最终走向极端。性格一般指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它决定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性格缺陷对个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学习成绩都可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会影响个人与他人的交流和人际关系。与他人交流并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由过去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个性完善和人格养成。当前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由其自身的人格缺陷所引起的,性格在人格发展中又居于核心地位,性格缺陷是最主要的人格缺陷。传统  相似文献   

3.
伊文 《大学时代》2006,(7):50-51
“我不确定我是个成功的人,我也不确定我是个有钱的人,但我确定我是个奇怪的人。”朱学桓的一切看来奇怪的行为,其实来自于他那特立独行的性格,来自于无所顾忌地挑战新奇人生的执著。  相似文献   

4.
在不完整家庭长大的学生大多有性格缺陷,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群体活动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辅导员只有充分地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引导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德国性格色彩心理学家哈特曼博士将动机作为性格的核心内驱力,将性格划分为红、蓝、白、黄等颜色。根据性格色彩理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它独自的色彩密码。从我近几年的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来分析,学生们的性格尤为如此。拥有不同的色彩性格的学生,各自的课堂表现差异很大,每个人的性格色彩和他们的学习状况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97):1-2
人格是在特定时代和社会中形成的,健全人格由于社会化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行为方式与社会规范相一致,而有人格缺陷的社会个体适应社会非常困难,难以融入社会而与社会对立,不健全人格和病态人格是导致风险的人格因素。人格缺陷作为人产生危害性行为意识的总体因素,其中以人格品德缺陷、人格性格缺陷和人格心理缺陷最容易转化为危害性行为意识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娉 《生活教育》2014,(5):96-97
人的性格形成主要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性格缺陷也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变化造成的。本文主要从影响中小学生性格的主体因素出发分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提出针对中小学生性格缺陷的预防和矫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老师,不同性格的人能成为好朋友吗?”一位同学和我讨论起这么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这个话题使我想起了过去的两个学生:小虹和小燕。小虹是个内向的人,凡事内心体验深刻而细腻,文文静静的不善言语,很有几分深沉。小燕却是明显的外向性格,总像个长不大的女孩,活泼好动,整天嘻嘻哈哈,爱说爱笑,快言快语。两个人应该说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可是他们一直是挺知心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气质和性格,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心理抚育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较为完善而较少缺陷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
邓峰 《文教资料》2008,(30):176-178
每个大学生的性格都不一样,并且在六岁之前就已经形成.每个学生的性格都不完善,这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某个方面的薄弱.如果根据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缺陷,找到综合素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改善,通过完善其性格,也就是性格管理,将会明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徐永初:我认为在女中不会出现倾向性的心理偏差或性格缺陷,如果我们开设的课程更丰富、更精彩,那么学生的性格将更完整和健康:至于心理偏差,我想社会不同的群体中都会存在心理有问题的人,但只是很小的比例,决不能因为个别女生出现了心理偏差就认定是读女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那个春色十分的日子 ,我款步走进高二(1)班教室 ,将与学生共度两个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玛蒂尔德的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因此决定由此入手 ,通过分析情节 ,了解人物命运 ,把握决定命运的性格因素。在简单的导入之后 ,我转身挥笔板书了五个小标题———“梦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 ,在相应的地方分别填上它们。接着我“指导”学生逐层研读 ,讨论我精心设计的问题。如“梦项链”部分 ,我提出两个问题 ,并要求学生寻读相关语句 ,了解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梦境以及梦境萌发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李玲利 《新疆教育》2012,(22):31-32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来看,合群的学生普遍优于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这种恐惧交往,更倾向于独来独往的性格,会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在学生时代不合群,将来也很难与人合作,变得难以适应社会,解决学生不合群的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性格如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健全的理智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性格缺陷会成为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阻碍。本文概述了性格塑造对一个人成才和成功所起的决定作用,总结当前职业中专生消极、冲动、狭隘等性格特点,指出他们性格中所隐含的缺陷问题,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几方面分析其性格缺陷形成的原因,并立足班级管理角度,通过榜样作用、氛围熏陶、课外活动带动及自我塑造等方法对职校生性格塑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函数。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与非智力因素有必然的联系,而与智力因素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爱迪生认为:创造发明只要求一分的灵感,但必须付出九十九分的血汗。“灵感”是属于智力的,“血汗”是属于非智力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性格的表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如何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既可以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可以指“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人格教育”则不但包括了解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而且包括对“人的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的训练。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要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全面了解学生,挖掘出学生人格缺陷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遵循体育课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坚毅、勇敢、诚实、协作、谦让、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良好性格。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呢?  相似文献   

19.
王伟媛 《学周刊C版》2011,(7):140-140
在写作时,学生常常重视段落和层次而忽略过渡和照应,导致文章结构松散,文气不够贯通。“过渡”与“照应”都是作文中常见的技巧方法。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大,用一两句话过渡,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不衔接的缺陷。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过渡与照应,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良好的性格对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才能的发展,事业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的性格正处于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思想政治课在雕琢和塑造学生的性格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是政治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培养学生性格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