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散文写作中,场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功能,它不仅是写作主体用以抒情的意象,恰到好处地传达着写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情趣,而且还是散文意境形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成分,散文中场面的积聚和揉合,促进着散文形成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谐趣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2.
把美感引入新闻,其最终的目的和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本文就新闻写作中如何引入美感来表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一位伟人说过: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和第一位的助手。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幽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幽默可以获得美感享受,优化教育过程。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审美创造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教师要使自己的构思与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  相似文献   

4.
各种艺术是能相互借鉴的,闲笔也可以借鉴到新闻写作中,诸多新闻实例,充分证明了闲笔艺术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能带来独特的审美价值:错落生姿、曲径通幽、妙趣横生、管窥全貌、绵里藏针、余韵自成等。新闻只有更新观念,把新闻写得别具一格,才能真正带给读者以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的内容,从汉语拼音、识字、词语、课文到写作都含有丰富的审美内容,激起人们的美感。小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拼音字母不同的有机组合,其变化性和规律性在高明教师的课堂里富有美感,学生掌握这些规律,通过拼音能够朗读词语、句子乃至短文,尽管他们还不识汉字,对内容也不甚了解,只是这些朗读就足以使学生产生殷实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清新隽逸,极具审美价值。他的小说表现出了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正直素朴的人情美、人物形象的本色美、富有民族风情的风俗美,显示了传统中国的魅力,而富有中国画特点的留白又使得他的小说富于内蕴美,这些都表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汪曾祺小说还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的虚幻美。这些美感,使得其小说世界成为一个自足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7.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8.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历史知识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审美因素的挖掘与渗透,对唤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愿望,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有着巨大作用。一、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美的信息的最直接媒介。要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不仅饱含激情,还要富有韵律,做到声情并茂,节奏急缓有致,力度舒展自如。这样才能使学生被语言的艺术魅力所陶醉,并被引进语言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语言的审美选择,就是新闻作者在新闻写作中,从审美意图出发,选择语言表达实体,并运用审美框架我新闻语言系统。新闻语言的审美选择包括三个方面:新闻作品词语的审美选择,新闻作品句式的审美选择,新闻作品语篇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位瑞典女作家对陆文夫说,她读了他的作品,“感到很亲切”,因为“这是幽默小说。……所以一边读一边笑”.幽默,正是陆文夫小说独具韵味的特点。他用心提炼现实生活,运用幽默艺术的种种手段,使小说充满着谐趣情绪和氛围,富有浓郁的幽默色彩,富有深邃的哲理意蕴,激发出幽默性的审美效果,并把小说的趣旨推向富有隽永意味的层次,取得有严肃社会内容的,并具有潜移默化和启迪性的社会效益,显示着高层次文化的智慧与机智。  相似文献   

11.
张继光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4):82-83,90
在传播学语境中,新闻体现为一种话语,新闻话语遵循自身的规律,通过编制新闻文本、媒介传播再现新闻事件,传递主流价值观。新闻话语因其代言人的身份相应地拥有了话语权,新闻话语一旦僭越了固有功能,就体现为一种霸权,有损大众传媒的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应加强行业自律,尽可能地规避新闻霸权,还新闻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密切相关。新闻把关既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认识新闻事件的全貌和对新闻真实的正确把握,也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受众不能获得高层次的对新闻事实的了解,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的引导作用。新闻把关人要发挥好新闻把关的积极作用,就要从思想、制度、法律、文风建设、队伍建设入手,强化把关意识,正确履行把关职责,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事实是客观存在,新闻事实是事实的一部分,也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作为反映新闻事实的信息,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新闻价值也非新闻事实的特性,而是新闻信息的特殊属性,包含真实、新鲜、重要三要素  相似文献   

14.
徐莺 《海外英语》2014,(3):211-213
News,by no means a neutral vehicle,is in reality ideologically driven and controlled by news values to which the use of news sources is of great help.Geis once argued that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power of the press is its capacity to say what the important issues are at any particular time and to determine whose voices will be heard on any given issue(Geis,1987:10).News sources may tell readers something,but it may also mislead readers since people cannot think about and make sense out of news events without imposing a bias on the news.It is,therefore,worth our attention and effort to understand how news source works,how it affects readers'perceptions of news events,how it is produced,how it is shaped by values and ideology.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闻的叙事聚焦分析——以《新闻六十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最为重要的题材类别,在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本文以CCTV-4《新闻六十分》中的时政新闻为例,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从叙事聚焦的角度对其进行叙事学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领域。首先,由于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涉台报道是其众多报道中的特定领域,以此为研究对象就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次,把新华社的涉台报道放在两岸舆情环境的变迁中来研究,更是增添了这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历史深度。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内战的遗产,也包含着中日关系的历史纠结遗留,更体现着中美关系的现实角力,还关系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变数。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中国必定要实现国家完全统一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新华社的涉台报道,牵涉到如此众多的复杂新闻背景,这在新闻学的研究方面,是较为罕见的。在这样复杂的语境背景下,研究相关的新闻报道,有着深厚的信息资源,也可以有相当丰富的对比资料。本文把新华社涉台报道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对台报道从内战对恃时期的单向宣传,到开放改革后的两岸逐步交流,到迈向有效传播以追求两岸和谐促进和平统一的现象,来揭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进程中规律性的变化。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是我国最权威的消息总汇和新闻发布机构。以新华社涉台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其近30年来的历史历程,来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报道发展与社会进步、历史进程相适应的规律,有极大的代表性。新闻报道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必须服务于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把新华社涉台报道放在两岸舆情环境的变迁中来审视,有助于从另一角度更深刻地了解新华社涉台报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与发展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核心概念。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重构。它通过构建新媒体技术平台,对新闻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新闻业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闻传播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新闻采编系统由单一媒体类型为基础的“新闻编制系统”转变为以数字技术为整合平台的多媒体的“新闻信息与服务提供系统”;新闻报道模式由单线性的平面化形态转变为全方位、立体式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内生于"心":"心"基于"实性","心"要联"新","心"要系国运民生;新闻敏感的外化:通过文字、声画语言表现新闻敏感,文图的观点表达体现新闻敏感。总之,新闻敏感是内生与外化两个维度的结合,具备较强新闻敏感的记者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闻信息是人脑对客观外界的反映,是经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加工后、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新闻报道除告知信息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传达感情和引导舆论的功能.所谓新闻信息传情,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赋予新闻以自身的感情,从而深化新闻信息的内涵,引发受众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传""受"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英语新闻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一种正式语篇,承载着源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对人们态度和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揭示英语新闻和汉语新闻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强调译者对英语新闻的解读和重写,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