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江峻任  官鸣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6):587-589,604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升级,技术创新成为泉州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实地考察和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形成了泉州市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现状的定性说明。当前,泉州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逐渐加强,政府为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引导并积极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泉州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仍较低,创新人才缺乏,创新的外部环境也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王丽洋  孙燕芳 《软科学》2023,(7):66-72+89
结合应用NCA和fsQCA两种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和项目特征条件对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单个内外环境因素并不构成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必要条件,但融资能力在组态路径中对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营商环境与财政收入互补配合形成外部环境拉力,项目类别和运作方式形成项目特征推力,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效果显著,且外部环境与项目特征间存在明显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8,(1):73-77
梳理融资约束通过作用于研发资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国际技术溢出三条渠道,进而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类型选择的机制。利用融资约束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三条渠道对民营企业模仿和自主创新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第一,研发资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民营企业模仿和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融资约束门槛效应;第二,随着融资约束的缓解,研发资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对模仿创新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外部环境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家资源层、国家产业环境层、国家政策层和社会文化层等四方面分析东道国环境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影响机制。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性,对企业传统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调查分析了外部环境因素对我国依靠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民营企业作为南京工业经济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京经济健康运行与否。支持和发展南京民营企业意义重大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国民经济风险;深化南京市经济改革。南京市民营企业存在问题资金匮乏,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负担过重;民营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日趋恶化。南京市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拓宽筹资渠道、构筑融资体系、支持技术创新、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政策工具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企业获得感出发,通过248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从政策工具分类来看,环境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重要性高于供给面政策工具;从政策类别来看,人才供给、营商环境类别政策的重要性最高;从政策内容来看,人才、资金政策在供给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营商环境政策在环境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市场开拓政策在需求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包括从企业获得感出发提升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发挥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动力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注重培育优越的创新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中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企业内部条件——企业创新理念和风险意识、企业R&D状况、企业创新组织形式和企业外部环境——政策环境、中介环境、产业创新组织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其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情况,为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扩散提供了途径,并为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策工具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从企业获得感出发,通过对248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从政策工具分类来看,环境面、需求面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高于供给面政策工具;从政策类别来看,人才供给、营商环境类别政策的重要性最高;从政策内容来看,人才、资金政策在供给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营商环境政策在环境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市场开拓政策在需求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最后提出3点建议,包括从企业获得感出发提升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发挥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动力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注重培育优越的创新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金融摩擦导致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突出的金融机制障碍,数字金融的技术优势为有效缓解金融摩擦提供了基础。本文基于修正的BGG模型论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金融摩擦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关系,并利用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的民营企业数据,检验数字金融作用于不同类型金融摩擦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具有减缓金融摩擦促进民营企业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其中数字支付和数字信贷的作用尤为显著;(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有效降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中资本错配类和融资成本约束类金融摩擦,但对于融资可得性类金融摩擦不具有缓解作用;(3)数字金融可以靶向校正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中的“领域错配”“阶段错配”和“地区错配”,并对经济不发达地区、规模较小和治理制度完善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数字金融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为有效化解金融摩擦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可靠的经验证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民营OEM代工企业的融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股权融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较大、债权融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较小的结论.并建议我国民营OEM代工企业应尽可能采用股权融资安排方式,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我国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Wiki-IC是信息共享空间(IC)的Wiki化,是在虚拟层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以Wiki为应用平台,在分析Wiki知识构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Wiki-IC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知识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后对Wiki-IC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李捷 《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39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需要的相关数学模型,对需要满足、需要关心和外部环境制约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对于组织成员的需要进行认识和引导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