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雷存喜 《益阳师专学报》1997,14(6):61-63,67
提出了一种从复杂含铟溶液中,用返滴定法测定铟含量的新方法,通过氢溴酸挥发除去锑、锡离子后,在稀H2SO4溶液中,用P204-煤油溶液萃取,利用稀HCl反萃,可以使铟与干扰元素分离,用定量过量EDTA络合后,用标准锌溶液返滴定,可以测定铟含量。  相似文献   

2.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此法包括:①强酸(碱)和一元酸(碱)的滴定;②强酸(碱)和多元酸(碱)的滴定。混合碱含量的测定是以强酸滴定多元碱来计算混合碱的含量的。一、混和碱含量的测定原理以HCl溶液滴定Na2CO3溶液为例进行讨论。Na2CO3是H2CO3的一元共轭碱,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的离解反应:都大于10-8,(符合准确滴定的条件)。因此这个二元无碱可用标准酸直接滴定,而且在两个等当点附近分别出现两个PH突跃。当滴定到第一等当点时,Na2CO3全部作用而生成NaHCO3溶液中:用变色范围8.0-10.0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从复杂含铟溶液中,用返滴定法测定铟含量的新方法。通过氢溴酸挥发除去锑、锡离子后,在稀H2SO4溶液中,用P204-煤油溶液萃取,利用稀HC1反萃,可以使铟与干扰元素分离,用定量过量EDTA络合后,用标准锌溶液返滴定,可以测定铟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强酸弱碱滴定中,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用HCl滴定Na_2CO_3时(酚酞作指示剂)无气泡产生;若用Na_2CO_3滴定HCl时(指示剂同前),产生大量气泡。为什么两种相同的物质参加反应,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其反应生成物是否相同呢?对此问题谈谈我的一点看法。用HCl滴定Na_2CO_3为什么无气泡产生,生成的产物是什么?我们知道,Na_2CO_3是二元弱碱,它在溶液中产生二级水解。  相似文献   

5.
在CO2共存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HCl-NaOH滴定体系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采用适中浓度的HCl-NaOH滴定体系,且HCl、NaOH浓度相同或相近时,在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的条件下,实验结果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商品漂白精有效氯和总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碘量法和EDTA法,分别测定了漂白精中有效氯和总钙量。实验结果表明,要准确测定其含量,酸的选择十分重要,选用HCl或HOAc均可得到准确结果,而选用H2SO4则结果偏低,同时药品加入顺序和滴定速度的快慢,均对测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 ,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那么是否任何一种指示剂都可作为某一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呢 ?事实并非如此。也就是说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是有一定原则的。下面以0 .10 0 0 mol· L- 1Na O H标准溶液滴定 2 0 .0 0 m L ,0 .10 0 0 mol· L- 1的 H Cl为例来加以说明。这一滴定的基本反应为 :  Na OH HCl Na Cl H2 O在这一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 p H值的变化可分以下四个阶段来考虑。一、滴定前 (消耗 Na 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0 )这时锥形瓶中只盛有 2 0 .0 0 m L0 .10 0 0 mol· L- 1HCl,故溶…  相似文献   

8.
因为不同的滴定速度对各种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所造成的操作误差不同,所以本对各种滴定分析方法用三种不同的滴定速度进行了反复的滴定实验,根据准确度的要求得出各种滴定较全盘的滴定速度,从而降低滴定操作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滴定管是化学滴定分析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用其进行滴定分析终点不易控制,当滴定接近终点时,需要加入微量的标准溶液。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常常滴过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开启活塞的旋转角发不易控制,旋转角度太小,液体流不出来;旋转角度太大,液体流出的速度太快,流出量大,超过终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滴定管的活塞进行了改进,使其旋转角度很易控制,从而准确地控制滴定终点,而且不需要从读数就能得到滴出液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10.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复杂的化学过程,物质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化学平衡。物质的溶解度反映了物质的溶解性能。让学生动手进行物质溶解度的测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对于溶解度大的物质,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可以通过滴定等方法测出溶解度。但对于难溶电解质,由于饱和溶液浓度较小,通过滴定方法很难测定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在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过程中,探求事实真相一直是各个社会在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时追求的共同目标和判案标准。神灵裁判是古代社会人们在解决疑难案件时才采用的一种方法,占主导地位的判案方法则是探求案件事实真相,循实情而断案。在事实探知模式方面人类经历了以直觉经验为主的模糊真实,到以理性经验为主的形式真实,再到规则意识较强的法律真实的发展过程。我国应建立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中对疑难案件的处理采取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酸标准溶液标定方法。方法:在用GB601—2002方法配制时,尝试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作基准物,采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函数确定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并计算标准溶液浓度。结果:THAM作基准物可行,且电位滴定——小波变换法用于标定终点检测,其所得结果与手工滴定结果经统计分析,有95%的把握认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电位滴定——小波变换法确定终点比手工指示剂法准确、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3.
对亚甲蓝比色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国标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七星关区生活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加标回收率可达99.9%,检出下限达到0.014mg/L,远低于国标方法的检出下限0.05mg/L,并且具有简便快速、试剂用量少的优点,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几种自制样品KMnO。的纯度,总结出适合于“大一”新生实验的测定KMnO4纯度的方法。在酸性(1m01.L^-1H2SO4)条件下,以草酸钠为基准物标定所配制样品KMnO4溶液的浓度,温度控制在55。85℃。从而计算出KMnO4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实现时序脉冲发生器的设计中,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改变了传统设计方法,进一步方便了对硬件的修改与调试。通过综合分析采用标准二进制计数器的时序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原理,针对采用标准二进制计数器的时序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竞争-冒险"现象提出改进方法,即采用约翰逊计数器作为时序脉冲发生器的计数器,并利用函数化简的方法进一步简化电路,从而对"竞争-冒险"干扰现象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测定产品的脂肪酸分布及平均分子量。用硫酸催化甲酯化肥皂产品中的脂肪酸,红外光谱法定性监测甲酯化产物。采用正己烷提取并富集甲醇溶液中的反应产物。采用外标法定量。用标准加入法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3.4%~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3.6%~5.1%之间。用气相色谱测试数据计算推导可以获得肥皂中的总脂肪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蔬菜中氧化乐果残留的简便方法。以生菜为样品 ,通过其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分析 ,并与国家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进行比较和实验学评价 ,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氧化乐果的回收率达 80 %以上 ;最低检测限量为 0 .5mg·kg- 1;多次平行测定变异系数小于 6 % ,其可以满足半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铁矿石中铅、砷的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标样分析技术对铁矿石中的铅、砷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对含有铅、砷的铁矿石进行了筛选。采用增量法制备含铅、砷铁矿系列标样,采用变化理论α系数法对基体效应进行校正,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定量测定铁矿石中铅、砷的含量,由此拓展了铁矿石中元素的检测范围,能够满足日常监管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该研究按照标准研制过程在开发阶段和建立共识阶段上的要求,建立了初步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指标体系,随后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两轮专家评议,初步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f an IQ cutoff and standard score or regression-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evere discrepancy as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lack and whit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Subjects were 218 white and 132 black students referred for possible learning disability servic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use of a standard scor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evere discrepancy and the use of an IQ cutoff above the range for mental retardation resulted in the disproportionat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black students meeting eligibility criteria. In contrast, when a regression-based method to determine a severe discrepancy was used, along with the absence of an IQ cutoff, no differences were discern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current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