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潇洒莫如“毛泽东”郭向星撰文摄影时下,在青少年中兴起了"追星族",而成人中有没有追星族,我不敢苟言。但,无论年长、年幼;或男、或女,对于文、体明星的生活轶事还是颇感兴趣的。《文体之星》专栏将满足读者朋友的要求,分别介绍明星的丰采,披露他们对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一翻开报纸,一打开电视,关于明星的报道便如浪潮般向我们涌来。一些意志薄弱的中学生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便成了不折不扣的“追星族”。他们为明星而痴,为明星而狂。他们可以不知道父母的出生年月、兴趣爱好,却不能不对明星的个人档案了如指掌,如数家  相似文献   

3.
“追星”是追求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从自己所景仰的人身上,找到或者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形象,并予寄托。我想这就是“追星族”和“明星偶像”的由来。追“星”看起来是在追求偶像,但这偶像却不过是理想化并放大了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追星者才追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追星族”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在报纸、电视等传播媒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加入了“追星族”的行列。“追星族”,追根溯源本来是一个从港台地区引进的词汇,本意是指崇拜明星的人群。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偶像,为了自己崇拜的明星,会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热情和身心。这是一个不受或少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阶层限制的、以对明星的共同崇拜而联结成的既松散又息息相通的特殊的群体。虽然“追星族”是外来词,但进入中国大陆后,迅速地生根落户,并且以难以预料的速度繁衍生息,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大。随着我国社会经…  相似文献   

5.
校园追星族     
当前,一大批明星像阵阵强劲的旋风刮过,随着这一阵阵旋风,一个崇拜明星、追逐明星、模仿明星的特殊群体——“追星族”便应运而生。“追星族”中歌迷“发烧友”占了绝大多数,而歌迷中阵容最大的则要数中学生了。 由于中学生具有好新奇、爱模仿等心理特点,他们把自己喜爱的歌星,特别是一些港台歌星视为“青春偶像”,对歌星的崇拜程度决不亚于其他歌迷。他们从搜集歌星的照片、磁带、“档案”到模仿歌星的发型、音调、  相似文献   

6.
梦想成就未来 张方宇 生活中,有一个日益庞大①的阵营——追星族②.他们羡慕明星在舞台上所展现的迷人风采,他们迷恋明星优美的舞姿、甜美的歌喉③,他们④刻意模仿明星的装扮,甚至模仿明星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可⑤很少有人关注那炫目光环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追星族日     
身为追星族的一员,我深感荣幸.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为了明星而成立,我们是为明星而活.他们哭,我们会跟着哭;他们笑,我们会跟着笑.他们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是我们精神的动力.他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为了我们心爱的明星,我们可以不顾一切地做任何事. 明星演唱会时,不管门票价位多高,我们会“倾家荡产”去买,我们要为他们捧场. 演唱会结束时,我们会冒着大雨在门口等待明星,为的是他们的亲笔签名.  相似文献   

8.
当你路过一些音像店或是大饭店的门口时,会在不经意中发现成群结队的人群,这大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似乎焦急地等待着某个人的出现……这些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追星族”。这种现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不足为奇。“追星族”不知从何时被人们幽默地称为中国的第57个民族,足以见得这族人的数目之多。“追星族”大都是年龄在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他们结伴成群地去追随明星们签字、拍照。明星们身在何处,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追到那里。而那些“星星们”也基本上是港台明星。从90年代初的四大天王到现在的一批批靓丽的新生偶像歌手…  相似文献   

9.
时下,漫步校园,每每听到一首首时髦的流行歌曲,耳畔总会有中学生那稚嫩的嗓音和着歌曲响遍校园的角角落落。问及何以“津津乐唱”,答曰:我就崇拜这歌星。勿庸讳言,校园中确实活跃着一群追星族,不惟歌星、影星、球星……凡大红大紫的明星,皆属崇拜之列。大概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新中国就有了第一代传播学意义上的追星族,他们受港台明星的影响,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留长头发。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影、电视等传媒的快速发展和娱乐业的繁荣,明星的形象渐渐深入人心,青少年中开始出现狂热的追星族。他们所追的影视明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  相似文献   

10.
我依旧追星     
你知道吗?我是追星族里一个挺合格的成员。我能一口气讲出“四人天皇”的年龄、血型、身高、体重以及爱好,比教学概念还清楚。说话我总爱带上几个广东语,把外婆叫成港台话“婆婆”,在什么名字后都喜欢加上个“仔”字,就连小动物也不轻易放过,叫成了“猪仔”、“狗仔”。我的小房间里更是贴满了明星画像,就连天花板上我也贴上了黎明、林志颖等偶像派的明星画像,这样无论站着、坐着还是躺着,我都能看见他们。我的房间简直就成了我和明星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通俗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们边走边唱着“F4”、阿杜、周杰伦、刘欢等演唱的歌曲,出现追求流行音乐的现象,有的学生还成为他们的“追星族”。一些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名副其实的“追星族”,他们争相选购明星们的照片、画报,在卧室墙壁等到处张贴,流行歌曲更是烂熟于心,遇有演唱会,千方百计都要亲临现场,那股热情绝对超过学习。出于职业敏感,许多教师担心学生追星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视其为洪水猛兽,极力反对,最后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不偿失。笔者对这股“洪水”采取了“导”的办法,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让明星成了英语课堂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这个社会,“新”与“旧”已经不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了,有时甚至还可以相互转化。破旧立新,新陈代谢,精明的生意人就从“新”与“旧”的相对论着手,找出了发财的新道。发财新道之一:明星旧衣专卖店。在这个娱乐制造快乐的年代,“追星族”对明星的崇拜程度可用两个字概括:发烧。这种“发烧”有时候甚至会引出一些“疯狂”之举,好莱坞女明星苏西公开出售明星的旧行头,就引来了不少“追星族”争相“疯狂”购买。当时,身处娱乐圈的苏西看到,“追星族”对明星的狂热追逐,完全可以滋生出一项大产业,而且不用多少投资、不费什么成本,就可以赚…  相似文献   

14.
追星族日     
身为追星族的一员,我深感荣幸。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为了明星而成立,我们是为明星而活。他们哭,我们会跟着哭;他们笑,我们会跟着笑。他们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是我们精神的动力。他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为了我们心爱的明星,我们可以不顾一切地做任何事。明星演唱会时,不管门票价位多高,我们会"倾家荡产"去买,我们要为他们捧场。演唱会结束时,我们会冒着大雨在门口等待明星,为  相似文献   

15.
梦想成就未来张方宇生活中,有一个日益庞大的阵营——追星族。他们羡慕明星在舞台上所展现的迷人风采,他们迷恋明星优美的舞姿、甜美的歌喉,他们刻意模仿明星的装扮,甚至模仿明星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可很少有人关注那炫目光环背后的故事。当一首《青花瓷》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人们对周杰伦的迷恋又深了几许,可又有多少人了解周杰伦成功的艰辛?他自小父母离异,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下长大。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只能到餐馆当服务生,被老板骂过、克  相似文献   

16.
罗薇同学,你能认识到“追星”带来的害处,老师为你而高兴。为帮助你早日摆脱烦恼,我提出两点看法供你参考。 首先要正确认识所谓的“星”。追星族总是把他们的偶像想像得太完美,其实,那些所谓的“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一些“明星”的某些方面(以如道德修养)甚至连一个普通人都比不上。他们当中有的热衷于感  相似文献   

17.
追星族与传媒导向郭超据报载,南方某城市在近期评选出的“十大青春偶像”,竟有几个席位为港台明星所占据,雷锋位居第四,听众愕然,舆论哗然。由于歌影视明星在舞台、银屏幕上频频亮相,其音像制品风靡市场,众多的报刊连篇累牍地刊载明星的大幅照片,介绍明星的行踪、...  相似文献   

18.
周岳 《现代语文》2009,(12):94-95
王小波的《明星与癫狂》,对“癫狂”这一中心概念进行了解读。海外追星族:自我宣泄的癫狂;国内追星族:迷失自我的“癫狂”;国内明星:忘乎所以的癫狂。原因:不解明星制。明星制的实质:一种商业制度;对待影星的态度有双重性,既冷静地欣赏其表演,又追星起哄,以实现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流行前线     
如今这文明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是何其的精彩与丰富,什么都讲“流行”:音乐流行,追星族流行,时装流行,电影流行……有了平常日子里关于流行的观点……永远的披头士音乐,本来不但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但自有了“流行”之后,人们的眼光流行到明星的相貌与个人生活上,外在的喧宾夺主,造就了追星族的蜂拥而至。其实这个世界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偶像崇拜的世界,这与人们追求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可现在却有言道“智慧本非偶像所需”,而中国古人所谓“貌比潘安,才比子建”,把才貌完全扯开的做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列为另类,而不是别树新帜,所以中…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招远市张星初中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了“树师星,追明星”活动,校园里涌现出一大批师德“追星族”。张星初中是一所拥有2000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