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教学参考数的概念(一)复习提要1自然数、整数、小数;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读写多位数和小数;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分类,用简便记法表示无限循环小...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小数乘法的教学内容:一是第七单元的小数乘整数,二是第九单元的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整数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编排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研究一位小数乘整数,通过"夏天买西瓜"的生活情境引出一位小数乘整数的乘法算式0.8×3,并研究0.8×3的计算方法 。  相似文献   

3.
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的编排,与现行教材比有很大的改进。义务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数,后认识小数,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注意展现小数的形成过程,在介绍小数的产生后.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分别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然后对以上几组具体事例进行抽象概括,得到小数和小数计数单位的概念。明确指出小数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就和分数沟通了联系;因为这些分数每相邻两个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第九册《基本功训练》有一题:“讨论:3与3.0有什么异同?”此题与平常的式题和应用题不同,学生在思考时,往往思路不畅,或不能全面把握。为此,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完成如下练习题:1整数3改写成小数为( )读作( )。23.0是个( )位数。3比较大小:3○3.0。41.34与1.67的和是( )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5与3.0相邻的两位小数分别是( )和( ),它们与3.0都相差( );与3相邻的一位小数分别是( )和( ),它们与3都相差( )。以上练习做完后,同桌互评,老师巡视。然后指一名学生把正确答案逐一填写在小黑板上。师:…  相似文献   

7.
<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根据一位小数的含义,探索和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初步感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在关联,形成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感悟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一方面,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完成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在三年级又分两次初步认识了分数,学会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病例1]判断:小数和整数一样,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病症]判断为正确。[诊断]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就是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小数"作为计数历史上重要而关键的一环,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其相关知识在数的认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就要知道小数的本源到底在哪儿。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小数"既有整数的形式,又有分数的内涵"。从数学本质来看,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但就数的表现形式看,小数与整数又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是在分别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后,再分别教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且是将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分散编排的。本课设计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先教一位、两位小数的认识,再将一位、两位小数的比较放在一节课教学。这样便于引导学生借助旧知,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位、两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其依据是学生已有整数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基础。因此,充分借助旧知解决这一新知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样处理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旧…  相似文献   

11.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教学参考一、数的概念复习要求一、明确整数、小数的意义;熟记数位顺序、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和小数;明确小数的性质,切实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分类;能正确迅速地比较整...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的认识这一内容中,笔者有幸听了如下教学片断:黑板出示一组题:求下面两题的近似值。(1)2.3×2.04(2)2.4×2.09(得数保留整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师:你能算出下面两道题的近似值吗?  相似文献   

13.
近日,听了同事王老师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在课堂中王老师设计了"先把整数改写成不同单位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小数的产生相对于整数而言,是一大突破,让只有整数概念的学生形成小数概念,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贴近学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学在做小数加减法时,常常出错。同学们若想在做小数加减法时基本上不出错,就要做到以下"四个不忘"和"一个牢记"。一、不忘记小数点对齐不论是小数还是整数相加减,都必须把相同的数位对齐。整数相加减只要求末尾对齐就行,是因为整数个位在末尾,末尾对齐实质上就是个位对齐。  相似文献   

15.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两个部分。其  相似文献   

16.
丁锦华 《江苏教育》2008,(14):88-91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例如用竖式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正>按照新课标要求,"小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分两段进行编排,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那么,第一学段"认识小数",应该"初步认识"到什么程度呢?如何寻找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理解的桥梁,如何沟通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已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五年制教材第七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 2.认识小数的内部与外部特征:①能说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②能说出简单的带有单位名称的小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会把简单的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能区分整数、分数与小数;能掌握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9.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个小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都是本单元的数学重点。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是本单元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相遇求路程”问题又是相遇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并会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段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会用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来解答应用题。教材开始是计算被乘数是一位小数,乘数是一位整数的问题,接着是计算被乘数是两位小数,乘数是一位整数的问题,再出现了用两位小数乘以两位整数的应用题,及带小数乘以三位整数的计算问题,逐步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知识,并使学生知道乘积小数末尾的零,根据小数聚法,要把它消去。计算这些题的原理是:把被乘数扩大10倍(或100倍),使它变成整数,依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乘积,再概据“因数的变化而引起积的变化”的关系将乘得的积,相应地缩小同样的倍数,即为原有的积。通过以上各题的计算,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被乘数当做整数来进行计算,然后把得出的积加上小数点,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并运用“把小数改成分数,以分数乘以整数”的算法,来验证上述小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所得结果的正确性。本段教材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