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视精英文化拯救与公共电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精英文化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消逝“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散布于各行各业。精英文化的主体就是这些关注社会发展和活跃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人,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知识群体”的“精英追求”的精神表现。电视中的精英文化,指以知识分子话语和艺术家经典作品为中心的文化形态,是知识分子在独立人格、专业背景和理性精神支撑下通过电视传播对现实社会进行的权威解读和批判认识,是由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的荟萃与展示。广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是“文革”以后开始研究的学术热点之一。其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现当代的知识分子,还有古代知识分子。李刚所著《现代知识的分子的话语转型(1949—1959)》(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以20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知识、学术转型为考察对象,勾勒出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转型的大致线索,尝试性地解读了当代社会思想与时代历史变迁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走进电视媒体,增加了节目的文化承载量和知识含量,对社会文化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参与电视制作过程中,电视知识分子学术精神的丧失、"个人化解说"对大众的误导以及"传播工业化"降低了人们的鉴赏水平等备受学界和人们的关注。要增强电视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从政策、媒介环境和电视知识分子本身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增强电视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纪录片存在着三种主要话语,即代表政治意识形态的官方话语、代表精英知识分子的精英话语、伴随大众文化崛起的民间话语.官方话语以话语的单向强制性意识形态性为表征,精英话语以话语的启蒙性为表征,民间话语视角则体现在以大众消费性为表征.这三种话语及其主导下的电视纪录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整合中共同推动着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人日常话语中,很少出现“知识分子”这一用语。美国人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比例很高,但他们很少有人自称为知识分子,也很少有人以知识分子的责任、义务、使命感之类的豪言壮语,来表示贡献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在社会公益事业与政治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们心目中,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认为布氏“电视知识分子”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现代社会二者之间的全部关联现象。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节目专家”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判定标准,并简略分析了各类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指出,一味地批判并不代表公允,正确的态度是区别对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和“节目专家”,应从道德上鼓励,制度上保障。对于“传媒知识分子”,则应提倡学者及传媒自律,并从法律上保障相关制度的健全。  相似文献   

7.
新闻自由权利的异化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大潮澎湃的背景下,某些媒体淡忘了自身的角色和使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片面追求所谓的“市场新闻”和“话语经济”,新闻报道面临着蜕变为准经济行为的尴尬。时下的新闻媒体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衷于话语炒作、制造“话语爆炸”的特殊行当,这种报道风格和方式也是新闻媒体对新闻自由的滥用,使新闻自由没有发挥出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作用,而将新闻媒介所具有的特权运用到毫无意义的报道中,甚至影响到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传播媒介遭到知识分子的疑虑和挞伐古已有之,而布尔迪厄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电视的不适感.知识分子让渡给电视的只是自身的媒介镜像,知识分子并不等于知识分子的媒介镜像.由于电视创作集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知识分子着力研究的专业问题鲜有重合之处,走上电视的知识分子只会就节目中所涉及的问题提供一些思想的"边角余料",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是在匆匆浏览一些相关内容之后便开始了"电视言说".走上电视只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人去完成社会责任,而非作为一个知识人去完成文化责任,而后者才是知识分子得以安身立命、识别自身社会身份的寄托所在.  相似文献   

9.
罗岗 《新闻记者》2005,(10):44-44
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变得非常有“权力”,我说的“权力”意思是,当我们作为知识分子来谈论中国社会的变化时,许多依据都是从新闻调查类节目中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有人甚至批评说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两个媒介,一个是以前的《南方周末》,还有一个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为新闻理论研究焦点议题的“公共性”概念,由于长期被滥用误用以及其自身的逻辑矛盾,在当下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阐释中面临着解释力不足的困境。不论是历史语境还是现实语境中的公共性,都是同“公意”紧密相关的理论话语。在公共性的话语逻辑中,由于无法真正调和公私矛盾,新闻媒体只能通过构造的方式形成“公意”,这便决定了公共性话语既无力完成自洽,也难以适用于中国的学术生产与社会实践。而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人民性”,将党性作为新闻媒体形成代表公意的前提,因而具有以理论转换方式弥补公共性话语缺陷、回应公共性理论困境的充分潜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