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劳动和专门人才,我校承担了国家级“十五”课题“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笔在开展其子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语教材中的心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科心育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灵魂和动力是知识创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最宝贵的心理品质,培养这种心理品质是心育的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心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了,心育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要进行心育,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学校心育系统。为此,全国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协同教学与心理发展”确立了以下的研究思路:以心育为突破口,以构建学校心育系统为主线,完善学校教育系统,增强其整体功能,产生1+1>2的协调效应。以“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3):F0004-F000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第二中学位于赣榆县西部国家级青少年教育基地——闻名遐迩的抗日山烈士陵园脚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特色之一。1998年2月,学校承担了江苏省“九五”重点项目“中小学德育与心育相结合”课题“学科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子课题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英山一中结合英山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形成了由“三全育心”和“三xin(心、薪、欣)探索”构成的“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快乐生长、幸福绽放。一、“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三全育心”指全员育心、全程育心、全方位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员育心是将全体学生纳入“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学生”四级心理预警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学校能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后,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重视,以心育为课题的教育研究成为各校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打造特色文化的战略工程。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实验小学本着“知心育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发心育校本课程,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心育活动,精心培育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07,2(3):F0002-F0002
“让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翠绿,让每一个学生在发展中成功”。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从心育入手,努力构建以心育促智育,以心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7.
朱益民  杨海娟 《文教资料》2014,(12):124-126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中的“心灵地图”,它决定了人们如何与他人、自然、社会相处,通过在学校团队环境中,在积极心育的引领下逐步改善原有的心智模式,使之建立更积极的心智模式是帮助师生朝着幸福人生目标迈进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学校里探索各种对象、形式、内容的积极心育活动,通过前期调查建立理论假设,中后期实践探索,边行动边修正理论假设的研究思路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1992年起参与湖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优化与主动发展教育”实验,并指导附属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1997年开始主持教育部师范司“中师生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立项课题。经过近10年研究,初步形成了“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本文就“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及其实施作一介绍。一、“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的基本理念“生态式”是指,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态系统,采取系统优化、全方位协同和在自然的、活生生的教育生态环境中进行的方式,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以"博雅教育"课题为引领,针对女性特点,构筑心育环境、打造心育队伍、坚守心育课堂、搭建心育平台、延伸心育时空,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努力开创和建立现代心理教育的新范式,实现"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班华教授语)的心育功能与目标,让学生的生命优雅绽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如何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树立“作文育心”的作文观。作文的确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它更是“育心”、“育德”的重要载体。我国历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育)的核心问题为“缺少师资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即“人与课”的问题。以已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双体系三定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为基础,依托现行实践课题探索出的“四阶四环”心育能力提升作为具体目标,依据OBE教育理念,制定以“导、驱、学、练、展、评、用、指、享”九步实施策略,在课程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敏 《化学教学》2005,(11):1-3
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课题研究”,并努力实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的主题,并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育翔小学提出了育心教育的理念。在育心教育中,对“心”的理解是关键。只有对“心”有细致而明确的理解,明确育什么样的心,才能真正实现育心教育。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与心育脱节,是导致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针对于此,我们华阳中学选择了从“人”的教育解读入手,围绕“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建设,将心育与德育结合,确立了“育德育心,育心养德”的德育核心价值和力量取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论坛》2006,(12B):77-78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社会化水平是考察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尺。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呢?近几年来,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为手段,以各种心育活动为载体,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是班华教授提出的心育宗旨。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心育团队以此为理论指南,结合五中的教育理念,创生了福流心育生态模式,成为班华教授心育思想在高中阶段的活态转化。福流心育以班级为基本心育单位,以自觉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为培养目标,通过“大国母亲”和“21天双陪伴”的心育实践,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合育的心理教育生态系统,助力教师、学生和社会成员实现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校心育人员有“专家取向”和“能力取向”两种模式。“专家取向”倡导学校配备心理学专家 ,而“能力取向”则强调广大教师具有心育能力。文章主张选择以“能力取向”为主、“专家取向”为辅的心育人员培养模式。从“能力取向”模式出发 ,着重探讨了教师心育能力目标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与“心育”密切相关。结合“心育”开展德育,不仅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趋势和需要,而旦能促使学校德育工作上台阶、出实效。本分析结合“心育”开展德育的原因并着重探讨结合“心育”开展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师生发展的需求、学校特色优势与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2011年我们明确了一条“将优势转化为特色,用特色凝聚文化”的学校持续发展之路——从“心育”到“育心”,深化、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育心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育心飞翔”的目标,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育心教育”把“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提高生命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心”的培养,将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育“心”、育德、育“情”,使学生拥有幸福童年,感受生命美好,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快乐地飞翔.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南洋中学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百廿年来,学校一直坚守“知行并进,为己积福,为家增光,为国桢干,为天下肇和平”的育人思想。自1896年建校以来,在“知行并进”育人思想引领下,学校以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育人,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心理和谐,共同成长”的心育文化。学校心育工作起步于1992年,经历“课堂心理环境育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境体验,知行并进”三个阶段后,形成了“五育融合立德育心”心育模式,实现了心育与五育的全面融合,并公开出版《设境体验知行并进--中学心育实务ABC》《五育并举立德育心》两本心育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