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汉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观念,以文献传说和历史遗存为参照,运用语图对比、格套的方法对汉画大禹形象进行考证,提出大禹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的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其大禹形象可分为身穿襦袍的“治水像”和身穿黼冕的“帝王像”两种制式,其产生与汉代“圣贤崇拜”的社会信仰有关,旨在让维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汉文化和大禹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为汉画像中大禹形象的辨识提出基础判断依据,为有关大禹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文创开发等应用研究提供文化与文献方面的参考原型。  相似文献   

2.
大禹与西南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是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治水英雄,禹子启后来更成为了中原夏王朝的开创者。但关于大禹的身世,史料表明他与西南民族地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些地方至今仍保存有与大禹有关的遗迹或传说。  相似文献   

3.
堵与疏     
大禹治水之所以取得了成功,除了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决心外,关键的是采取了科学的治水方法——变堵为疏。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我们何不也借鉴一下大禹冶水的办法呢? 当前,由于待遇偏低等原因,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流失现象严  相似文献   

4.
犤教材解读犦《大禹治水》(苏教版第三册)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从全文看,作者时时处处紧扣“治水”,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把大禹治水前前后后的过程写得细致、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切感悟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犤目标预设犦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人讲求“天人合一”,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体现在治水方面,就是努力探索“以水治水”的方法和途径,力求达到变水害为水利的目的。从传说中的大禹到以后的历代治水专家都为此作出过努力,而都江堰则是“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例。都江堰利用水的习性和自身能量,成功实现了排洪、灌溉、除沙三大目标,并且实现了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应该建立“都江堰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禹治水     
(一)大禹(yǔ)为人聪明机智,和蔼(ǎi)可亲,意志坚强,吃苦耐劳,非常讲信用。大禹的父亲鲧(ǔn)治水不力,被舜(shùn)流放到羽山。舜听说大禹贤明能干,又令大禹负责治水。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4天。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与大臣益、后稷(jì)一起启程赴(fù)任。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措(cuò)施。他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洪水。(二)大禹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  相似文献   

7.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说起河北省的简称“冀”,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治水英雄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8.
海滨 《成长》2006,(12):37-38
鉴于此文标题太过“惊世骇俗”,所以闲话少说,直接进入正题。 孙悟空的金箍棒来自海底龙宫的定海神针,而在道家修练中,腹以下处称为“海底”。即所谓“归根复命之处”,那么,定海神针不是男性性器官还能是什么?而这金箍棒,平时无甚用场。藏于耳内,孙悟空对付低等小仙小怪赤手空拳就行了,一旦遇到劲敌,才会掏出这变化万千的“家伙”。这定海神针可大可小,可长可短,与人类男性的性器官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9.
因《百家讲坛》而走红的“明星学者”纪连海目前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和主持人共同讲述《历史上的非凡女人》。第五集节目叫《三过家门而不入》,纪连海讲述了大禹和妻子女娇的浪漫爱情故事。但是对家喻户晓的大禹婚后“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典故,纪连海却抛出了惊人观点,他称这其实另有隐情,大禹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一瑶姬,相传瑶姬曾献有治水妙法的“红宝书”(丹玉之书)给大禹,帮助大禹治水成功。而纪连海解释,  相似文献   

10.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其治水的精神为世人代代传诵。关于大禹出生地的研究,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震后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证明,大禹出生于汶川;文物说明,大禹出生于汶川;传说告诉我们,汶川人世代不忘大禹,不忘大禹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禹家族家庭的研究是全面研究大禹的重要补充部分。相关文献中对大禹的出身及其父母的记载、大禹对待父亲被处决、大禹娶妻生子、大禹如何看待儿子"家天下"的行为等都有较多的记录。这些大禹"家"的故事表明当时的家族和家庭伦理观念已经形成:包括小团体化、私利化和经济关系亲缘化。  相似文献   

12.
李贽虽非道家人士,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道家内藏主要见于:李贽“童心说”内藏道家蕴涵,“童心说”直接受到老庄思想影响;李贽行为任性自然,传承于老庄悠然率性之本色,有道家风格;李贽思想的平等观,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李贽对传统封建统治思想的强烈批判,直接发扬了老庄的批判之风,他是道家批判精神的实际践履者;李贽大无畏的生死观不仅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过庄子“过隙人生”、“悬解”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禹治水和涂山庙会是花鼓灯起源的神话和民俗事项;印度佛教文化是花鼓灯起源的并文化来源。“无支祁”神话传说则是禹治水和源于梵文化的关节点,也是导致错误认识的关键。结合花鼓灯艺术要素和文化内核考察其神话民俗和异文化认识,可以发现傩才是其始源。  相似文献   

14.
道家是与儒家齐名的另一文化,其主要哲学主张是“依乎天理”即遵循客观规律。人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就必须做到“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太极拳既是道家的健身养生术,又体现了道教“清静为天下正”、“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等教理教义思想,是道教理论思想在拳架形体上的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5.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笔墨酣畅,造型简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对“笔”(线条)表现力的强化,体现了人物画风格的创新,以简洁的笔墨将人物的精神传达出来,达到“笔简神具”的效果,推动了宋元以来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明清时期,对这种风格加以改造,直接导入写意画的道理,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与尼采作为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二者均在理想人格建构方面即分别提出"真人"与"超人"之说,该文就二者的理想人格理论——"真人"与"超人"在其内涵及意义方面进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旨在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诚然比较庄子的"真人"与尼采的"超人"并非是笔者在这里探究的主旨,比照和探析两者的价值在于发见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究竟能为当今的时代人格的塑造与建构带来多大的启迪、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与尼采作为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二者均在理想人格建构方面即分别提出"真人"与"超人"之说,该文就二者的理想人格理论——"真人"与"超人"在其内涵及意义方面进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旨在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诚然比较庄子的"真人"与尼采的"超人"并非是笔者在这里探究的主旨,比照和探析两者的价值在于发见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究竟能为当今的时代人格的塑造与建构带来多大的启迪、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分别对应于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启发我们应识别和区别对待存在于社会个体身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异质性。借助这样的视角领会和谐社会的议题,便于我们进一步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中体认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资源,挖掘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许渊冲先生有关诗歌翻译应该遵循的“三美论”原则,即译本既要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形美。采用例证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许渊冲、唐一鹤、孙大雨三人的《枫桥夜泊》译本。  相似文献   

20.
儒家释诗不是从作品出发,而是从观念,即孔子关于诗的论说出发,由此造成对一些诗的解释驴头不对马嘴,让人啼笑皆非。王逸用儒家释诗的方法释骚,造成如王船山指出的“唯意谓然,不度其指”,“舍本事以求情”,“横摘数语为刺怀王”等硬伤。王船山《楚辞通释》别开生面,以道释骚,但在一些地方重复了王逸的错误。其因在于他的骨子里仍然贯彻的是儒家的注诗(骚)路线。此乃新说。近年来,“汉寿屈原故里说”异军突起,其论据之一是,汉寿曾经称作辰阳县。而据考证,汉寿称作辰阳,始于宋大观年间,已是屈原写作《涉江》等楚骚千余年之后的事情。其论据之二是,在汉寿县株木山出土一柄“武王之童督”铭文戈。有人认为,这是楚武王赐给其子屈瑕的“尚方宝剑”,为汉寿是屈原故里的有力证据。但据专家考证,此武王为秦武王,非楚武王,“汉寿屈原故里说”很难据此成立。而据知情人披露,现在汉寿的部分“屈原遗迹”存在着造假现象。此乃拾人牙慧。二者皆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