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情怀书院     
书院情怀,一直沉留在中国文人学者的血脉之中。而今,陷入文化全球化尴尬里的学者们纷纷返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最初的文化认知,他们在书院的旗帜下,默契地集结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28日-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和英文国际期刊《ICCC(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文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领导,以及60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实践家和15位青年学者出席研讨会,组织参加了两场大会.  相似文献   

3.
吴光清博士生平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清先生是中国学者以西文写作中国图书目录学的第一人,是中国早期取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的少数学者之一,也是唯一曾在中美两国国家图书馆担任主要职务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思路严密,精通外文,在国际上宣扬中国文化,对西方学者了解中国学术、出版和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4.
张永花 《兰台世界》2013,(24):17-18
本文在整体上研究了中国明清时期的西方文化汉译情况,论证了当时西学汉译的几个特点,肯定了当时我国近代学者在此次西方文化汉译的高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且对以前认为中国学者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的那种结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的英译历史,经历了军事型转译本——学术性文本——军事型文本——文化性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译者从军人到学者的身份转变、从外国到中国转变,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层面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书院情怀.一直沉留在中国文人学者的血脉之中。而今.陷入文化全球化尴尬里的学者们纷纷返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最初的文化认知.他们在书院的旗帜下,默契地集结[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林楠 《今传媒》2015,(3):63-64
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消费文化时深受西方批判性研究体系的影响,也主要采取批判取向,体现出强烈的精英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但西方消费文化理论与中国的本土问题和本土经验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和脱节,如果直接挪用西方学者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而忽视了中国的现实语境,往往会陷入“水土不服”的误区。只有将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的建构过程历史化,了解其不同阶段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逻辑线索,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国本土的消费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起 《大观周刊》2013,(6):13-13,11
自古以来,日本就输入和模仿中国文化。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达到烂熟期的江户时代,愈来愈多的学者认识到本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本文试通过对江户时代的代表性学者山鹿素行的一生做一简述,并对其思想略作研究,展示中华文化的独尊地位逐渐被日本文化所赶上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广播电视在应对和处理社会各种风险,营造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大业的文化舆论气氛中,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责任。社会双重转型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推动下,由我国学者以独特的学科视角,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和  相似文献   

10.
<正>郭沫若是四川省乐山人,是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剧作家、书法家和学者,也是鲁迅之后中国文化界的领袖。郭沫若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文化是行不通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坚持中国文化优点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1.
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任主编、萧东发教授任执行主编的《中国藏书楼》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藏书的历史,从多侧面总结了中国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又一可喜收获。中国藏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瑰丽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2.
高境界高品位高水平──《中国文化大观系列》首批三卷问世为了弘扬中国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跨世纪的学术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学者,于近期郑重推出《中国文化大观系列》前三卷《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中国山水文化大观》、《中国书法文化大观》。这三...  相似文献   

13.
提到二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美国对华经济和军事援助.实际战时中美两国间还蜿蜒着一条鲜为人知的文化交流纽带.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文化援助计划,其中的子计划之一便是邀请中国学者赴美考察.中国陆续派出四批学者赴美考察,皆取得显著的成就.纵观中美文化关系史上的人员交流,不同的历史阶段均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本文将综合分析1943-1946年赴美考察的四批学者,探究战时美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韩剧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时间的热播,使韩国的跨文化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而也成为许多传播学者研究跨国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韩剧在中国热播现象的简单分析,透视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目的在于为中国的文化传播能在未来的国际文化传播中取得成功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11中国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峰会暨《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大厅隆重举行。据悉,该丛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相关学者以数年之力编纂完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学科交叉发展传统,也有着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新文科基因.中国学者以中国人文学科为考察对象,既发现了技术性、商业性引发的人文学科危机,即工业社会文化与农业社会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发现了人文学科的中国化问题,即人文学科危机在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两重性.前者关注的是人文学科的现代化,后者关注的是人文学科的中国化.中国学者提出的人文学科现代化与中国化的论断,为新闻传播学的新文科建设提出了两个维度:一是新闻传播学科的现代化;二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黄立  白冰 《编辑之友》2017,(8):21-25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界应如何更好发挥其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互联网伴随着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加速而进入了中国,相随而生的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一代人,他们被互联网形塑,又塑造着互联网的新形态,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互联网文化。面对这样崭新的文化现象,中国的学者都在试图寻找合适的理论,解释的办法。而文化研究由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和不俗的解释力成为了互联网文化研究中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套用英国或者美国文化研究的现有成果就能对中国网络文化做出很好的解释,相反,文化研究在进入中国语境时,需要做的调整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9.
高菲  陆地 《现代传播》2005,(6):90-91
一、倾斜的“二元”媒介市场中国和西方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国的时候,都曾提出过“二元”的概念。在这些研究中,有的是从社会结构着眼,有的是从经济结构入手,有的是从文化结构分析,有的是从地理结构探求,内涵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城市中国”,一个是“乡村中国”。其实,如果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一切文化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人口更多、地…  相似文献   

20.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将全面实施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更加充分地利用中国的文化、出版资源,发挥中外热心传播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出版界人士的力量和优势,采取政府扶持资助、联合翻译出版、商业运作发行等方式,把更多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