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聂婷 《职业圈》2007,(8X):16-17
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农村问题。国家在解决农村问题时,主要是采取“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这两大条途径,文章将其形象的称为“综合”支农。中国农民占人口很大比重,只有把财政、金融支农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使我国经济更上一层楼。因此。我们不但要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而且还需要把“金融”这个经济发展的核心结合到农村建设当中去。  相似文献   

2.
要开拓农村市场,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不可小觑.由农村金融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所导致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问题的核心.加强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改变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单一化局面,进行农村金融领域的立法研究,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将近9亿的人口是农民.这是中国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农民构成了地球上的一个最大的社会实体,仅此,就足以明确农村、农民以及农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剖析了"三农"问题现状,并立足于"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周慧羚 《职业圈》2013,(8):59-60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政策性与金融性的关系失衡。导致职能定位不当,机制缺损。研究目前对该行转型目标的各种观点,并着重介绍了转型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主流趋势,分析其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适用性,以及基于开发性金融转型的发展之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1994年11月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5.
李坚强 《职业圈》2013,(20):61-61,63
当今中国在世界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与日俱增,这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发展主要源自于改革开放,改革给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不同的阶层的人民相互学习,促进彼此共同繁荣。而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人口占据了中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但是农村的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步伐却远远落后与城市。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把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重点,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着力于解决农村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长期性,从财政经济理论分析,取消农业税意味着政府将大幅度减少甚至基本取消来自农业的收入,财政需要通过收入和资源的再分配,将非农产业创造的资源向农业大规模转移,以满足农村公共服务的需要,用工业和服务业的收益反哺农业。本文结合云南实际,从公共财政视角去审视“三农”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发达程度低且不平衡的中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两极化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偏低等现实情况表明,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农村经济领域内缺乏有效的金融供给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合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构建农村金融新体系则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三农"发展面临着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和二元结构三大障碍.文章通过本质特征、影响程度、化解难易和应对路径四个层面的比较和分析,着力阐明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当前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但是,无论出现何种情况,解决"三农"问题都必须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根本战略基点不放松.  相似文献   

9.
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其审批和管理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去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具体到企业,就是要构建效益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最先要解决的是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和活化的资金问题.中国历史建筑保护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直接拨款,要想让更多的历史建筑"活起来"就必须筹集更为充足的资金,必须完善间接融资方面的途径和政策体系,同时减轻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负担.研究总结部分国家历史建筑保护间接融资的方法途径和激励政策,并结合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一座美丽的山村,一番重要的讲话,至今仍留在人们心中.从那时起,浙江人更加明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那时起,结合生态建设和"八八战略"的实施,在浙江这片土地上持续实践,并为"中国的明天"提供了"浙江样本".  相似文献   

13.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要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就要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要有策略地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体系设计工作,文章主要从农村人力资源的体系设计方面作一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些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些计划中,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可以得到政府大笔的资金投入.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绿色工作"和"绿领"等一些新概念来拉动环保产业,这也将是加强环保、解决失业与振兴经济的三重解药.  相似文献   

15.
有上海政协委员建议,把"地大物博"一词尽早请出中小学教材.因为中国"现在资源非常紧缺,人均资源拥有量更少得可怜",所以"必须要从娃娃抓起,灌输一种资源匮乏的紧迫感",而不是盲目去培育"地大物博"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些信任危机使中国产品信誉受损,使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文章从贸易保护主义和价值链两个角度对产生"中国制造"信任危机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中国制造"信任危机,拓展国际市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关注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完全造成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友平 《职业圈》2007,(22):165-166
"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现阶段教育的盲区--偏远农村学校留守着为数不少的品学皆劣的"双差生".文章以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就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其现象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这个值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注的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比亚迪坪山生产基地六角研发大楼前,总是停着一辆F3DM双模电动车.每天,这辆车都要载着不同肤色的客人在比亚迪基地里转上几圈.从它身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简单依靠劳力、东拼西凑的中国制造,而是一支中国本土研发队伍依靠创新集合而成的"中国智造"--这也是21世纪中国企业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西方小说叙述惯例是"从中间开始",中国传统则是"从头开始".这不是小说技巧问题,而是中西审美文化差异使然.西方惯例是西方"征服自然"文化传统的审美表现,而中国惯例则是"顺应自然"文化传统的审美表征.随着文化传统的变异,惯例也可以自行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