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近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规则》第一次以国家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明确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和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可以实施三类不同程度的教育惩戒。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下文简称《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方式对教育惩戒的内容、实施细则等做出明确规定,并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4.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就《规则》回答了记者提问。本刊摘编如下:一、教育惩戒的概念和实施范围《规则》第二条明确规定,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一规定,首先,明确了教育惩戒的属性,其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而不是单独赋予学校、教师一种权力。其次,明确了实施的对象和方式,是对违规违纪学生的管理、训导和矫治。最后,强调了行为的目的性,即是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而不能为了惩戒而惩戒。关于《规则》的适用范围,高校学生已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予以规范,而学前幼儿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心发展存在障碍,都不适宜实施教育惩戒,因此《规则》将教育惩戒的实施范围限定在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近期印发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简称《规则》),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激发了社会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学校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哪些问题和挑战?《规则》本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健全和完善?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关涉到《规则》本身是否能够落地,而且对于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和教师依法执教以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教育者提出了反对教育惩戒的意见。其实,诸如生物学、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等学科都有相关理论可以作为实施教育惩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于2021年3月1日正式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但教师在运用教育惩戒权的过程中仍然面对诸多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施行教育惩戒权的经验方法,并总结国内实施教育惩戒权的现状,提出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行使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合理实施教育惩戒权的策略,为我国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以及惩戒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我校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目标,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实行了重大违纪听证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能。教育部于2019年底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就教育惩戒立法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对教育惩戒权的概念、原则、价值、实施规范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彰显了我国利用法律保障教师与学生合法权益的决心,为教师开展教育惩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在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权威     
2019年12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师可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况,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限制外出集体活动,不超过一周的停学、停课等。《规则》的发布,总算让长久以来教师们“看不惯”“忍不了”与“不敢管、不能管”的矛盾心理有了一定的缓解和遵循。  相似文献   

11.
现象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把教育惩戒纳入了法治轨道。对此,有的教师认为,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学生进行“惩戒”了;有的家长则担忧这会成为体罚学生的借口。学校该如何以“法”惩戒呢?评析1教育惩戒以“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实际上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从人的成长规律看,一个人在成长中难免犯错误,如果只强调赏识和鼓励,甚至毫无保留地过分鼓励,并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戒作为学生良好品行养成和完整人格培育的教育措施,是教育职责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由于教育惩戒标准的缺失,近年来引发诸多争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行正是对实践需求的及时回应。该《规则》明确了教育惩戒制度的性质,肯定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框定了应予教育惩戒的违纪违规行为,并规定了教师、学校的教育惩戒职责和手段以及教育惩戒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该《规则》旨在通过教育惩戒标准的全面建立,将教育惩戒导入法治和理性轨道.确保教育惩戒的合理实施,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规则》第一次将教育惩戒纳入了法治轨道,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这对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而教育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也呈现千差万别的个体特征,要想真正实现惩戒的教育作用,需要我们对其运用策略作一些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一、原因分析案例中最大的矛盾点:数学老师的做法是教育惩戒还是体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对教育惩戒的定义明确告诉我们,教育惩戒不是体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规则》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指明了教育惩戒权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终于出台了,这对于解决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不意味着教师从此可以像法官那样对照规则轻松地解决教育惩戒问题。许多研究都证实,“一张明确而具体的规则和后果的清单将会导致一种相互对立的氛围”(埃尔菲.艾恩《奖励的惩罚》,2006)。当成年人使用包括“高度控制”“强力推行”或只是简单惩罚等各种惩戒性措施时,一些孩子会变得更具有破坏性和侵略性,并更加充满敌意。不当惩罚的最大问题是孩子自主意识,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丧失。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盲从”“计算风险”或“逆反”。要想尽可能减少教育惩戒的这些负面效应,教师就要将教育中的惩戒与社会中其他类型的惩戒区分开来,全面提升教育惩戒的教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决定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关于教育惩戒的讨论再次成为各大媒体、网站的热点。人们除了不同程度关注实施教育惩戒的必要性、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外,更多的是担忧如何把握实际操作中教育惩戒的"度"。让教育惩戒既有尺度又不失温度,最重要的是要基于教育目的实施教育惩戒,坚持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7.
日前,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教育惩戒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以为拿到了管学生的“尚方宝剑”,只要学生不听话、犯错误就可以惩罚他们,再也不怕因惩罚学生导致家长来校“问罪”、被问责处分。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则》首次定义了教育惩戒的概念,明确了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当今社会,赏识教育、鼓励教育成为主流,其意图是呼唤和要求主体教育的回归.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时常被作为一种教条推进.人们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正面教育"之上,除指责惩戒以外,还会把惩罚与人格对立,且常常冠以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缺失,使得教师们陷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地.教育必须是润物无声、和风细雨地进行吗?惩戒是否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呢?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把握教育惩罚的界限、掌握教育惩罚的尺度,已是教育界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家教》2020,(3):56-57
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热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之所以要有惩戒权,正是因为每个孩子都处于成长发展期,当他们的行为有不合理之处时,需要教师适时提出并予以教育。家长也是如此,如今大部分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呵护的同时也少不了严厉管教。  相似文献   

20.
叶冬桃 《师道》2021,(4):10-1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教育惩戒已成为颇受关注且存在争议的一种教育手段。2016年发布的《关于防止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提出“教育惩戒”概念;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颁布的《青岛市中小学管理办法》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将“惩戒”入法;2019年《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惩戒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等;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实施。惩戒权既已得到法律支持,施用教育惩戒为何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