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主要存在劳动教育认识异化、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不健全、评价形式方法单一、师资队伍薄弱、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鉴于此,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加强思想建设,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塑造多维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提升劳动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形态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课和劳动教育活动课等三种形态类型,并对此提出确立“立德树人”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构建层次性、梯次性、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搭建课程实施“立交桥”,建立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形成多类型多节点的科学评价体系等课程组织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既是一个如何科学建构课程体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怎样规范推进课程实施的实践问题。目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建设的思想观念较为滞后、课程建设的目标比较模糊、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课程实施的途径比较单一、课程建设的评价不够全面等认知误区和行动偏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应从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目标定位、开发课程资源、强化课程实施、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为什么建”“怎样建”“如何实施”“建得怎么样”等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而推进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应呈现新的特点.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必由之路.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具体可从思想劳育、课程劳育、实践劳育三方面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劳动教育培育渠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逻辑、向度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需”与职业院校的“能为”,以及双方合作实现的互惠共赢是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按照课程开发主体与资源要素的流向,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有单向被动输送式、单向主动介入式和双向互动合作式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A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偏重认同于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劳动动机偏重自我实现,利他性缺失;职业院校落实劳动教育课程不到位;职业院校思政、专业等课程融合劳动教育不理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有机融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功能价值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构建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推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劳动观念错位、实践渠道单一、保障机制缺位等现实难题,通过职业精神培育、产教高度融合、实施文化育人等措施,构建起一套既符合教育共性又体现职业院校特点的“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趋突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劳动教育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和基本效能的基础上,提出从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和突出劳动精神三个方面着力,从而使劳动教育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李雯 《职教通讯》2022,(7):64-70
职业教育是与劳动场域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职业院校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主要的出发点是要确切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方向,注重劳动价值观的转变。当前,职业院校进行劳动教育存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教学体系较为滞后、劳动教育的职业类型特征彰显不足等难点问题。为此,职业院校必须找准劳动教育的突破点,从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方面构建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准确定位教育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深入实施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职业院校实验室在劳动教育中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对职业院校实验室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进行分析,提出职业院校实验室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即:转观念,在劳动教育中主动作为;建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打造“抓手”;抓管理,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帮手”;强合作,在劳动教育中对外“牵手”,为职业院校实验室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钱多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47-348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能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文章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标准化建设为例,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建设目标、内容及重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方法和深化建设建议,探讨如何有效进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以期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制约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应依据高职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强化职业技能掌握、职业体能储备和终身体育意识"为核心思想,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材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发展多种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的职业化、差异化。  相似文献   

13.
以评促建推动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辽宁高职学报》2007,9(12):8-9,1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将由外延的迅速扩张逐渐转变为内涵的发展。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进一步促进了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使高职院校在加强学校领导力建设.加快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下功夫,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的落实,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高职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对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开发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学理性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课程构建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贯彻教育方针的重点,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更能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助力作用。但当今互联网的普及,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很严峻的挑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前线人员,高校的辅导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严格执行校规校纪、新媒体技术支持等手段,纠正学生不良的网络运用形式,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跨界性与整合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两大特质,具有综合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面临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缺乏跨界与整合的困境。基于跨界整合视域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构建跨界育人的课程目标,开发整合协同的课程内容,实行“常规专题式”“双课连堂式”“主题活动式”三位一体,开展动态整合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8.
吴洋 《职教通讯》2019,(18):27-29,37
"金课"是在现代质量观理念下诞生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标准化生产方式向教育领域的延伸。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更加丰富多元,更加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习"金课",把握高职课程规律,重视课堂教学。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从"健全课程建设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优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等方面提出了可供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克服重技术教育轻公共基础教育的倾向。新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采用"活模块"结构进行构建,才能充分体现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20.
课程模式建设是高职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不足。围绕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透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结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从而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