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差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高中的差生时刻困扰着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差生”也常被人歧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相似文献   

2.
班级中的“差生”常被人歧视,这类学生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之”。然而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国民总体素质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怎样去做好差生的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完全转化呢?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素质教育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教育者应运用情感教育,唤起“差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对症下药,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同时积极鼓励其专长发展,将其培养锻炼成为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学校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在关心“优生”的同时,也要关心“差生”。所谓的“差生”,即是指那些成绩差、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在班上的人数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他们不但会影响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师当务之急的任务。“差生”的转化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维护良好的班风,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盾量县有+分蚕萼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是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词,转化学困生的任务也是摆在当今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更是令许多老师们感到棘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由此看来,老师如何看待学困生问题,学困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老师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差生作为学校不可回避的教育对象,在新的社会形式及教育思想上,更有加强研究的实际意义.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切实做好一些关于"差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厚爱中差生,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用发展的观点认为: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帮助中差生找到优、缺点,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教师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差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面向“差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主要有:培养自信心,提高期望值;发展进步因素,发挥优势与特长;按现有和可能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抓最佳时机,实现教育观念、感情、重点和方法的倾斜;培养“情商”因素,引导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11.
英国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句话说明了师爱的巨大作用。作为班主任不管是在班级管理还是教学中,尤其在“差生”的转变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出师爱的作用。班主任用一颗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由此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差生”为优生。那么怎么才能使“差生”转化为优生呢?  相似文献   

12.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除了“优生”和“差生”,其余的就是中等生。笔者认为,中等生群体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往往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优生”,什么是“差生”?这似乎是一个极普通的概念问题,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却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成果的评价,它牵动着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由此,“优生”评定标准是否合理,对教育全局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由此看来,老师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老师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1.“优生”之重与“差生”之轻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与学生都会陷入“数字化生存”状态,教师是跟着它走,学生是被它牵着走。在这种状态之下,分数就是一切,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相应地,考高分的学生就是“优生”,分数低的学生自然就是“差生”。考试的结果常常是人为地以分数的高低确定学生的等级优劣:“优生”被设想为能够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并可以给学校和社会带来荣誉的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由于是以应试为目的,迫于升学压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牺牲部分差生为代价的。素质教育则相反,它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在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中,淡化选拔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日,我们更应关注校园中这一特殊群体──差生。 差生的形成有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所以对差生的关注,要从发现学生“差时”开始。我们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学习差生、纪律差生和由于纪律不好而导致学习周绩差的双差生。不管是…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和老师讲.现在职业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差生”。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谈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教育经验,似乎只有用改造这些“差生”的说法,才能说明学校的功绩。所谓“差生”,习惯上是指那些文化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有时也指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说实话,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但是。我们是否就可以由此得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差生”的结论呢?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小学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向纵深发展。如何使素质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我以为特别要注意三点。一、要顾及全体。顾及全体,指的是教育要面向整个教育对象,而不是面向个别或部分;既抓优生(本文主要指学科素质方面),也抓差生。不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传统的教育观点“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就认为不论对哪一类人都应给以教育。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对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古今正确的教育观都视全体教育对象为一个整体。但目前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  相似文献   

19.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  相似文献   

20.
差生,通常是指那些具备了接受知识的生理条件与智能而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目前,差生现象在不少地方仍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差生形成的原因,从学校,家庭方面来说,一是有的学校搞应试教育,只顾抓升学有望的“尖子”而忽视大面积的一般学生,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