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把握文章主旨,围绕主旨恰当地选择和剪裁材料”是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为例,具体分析主旨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审美感受中明白了“文章的主旨靠材料来表达,文章的材料为主旨服务”的道理。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像丰富,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故乡的榕树》就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散文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为了表达这个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  相似文献   

2.
逯新君 《阅读与鉴赏》2007,(5):52-53,47
《故乡的榕树》是香港作家黄河浪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曾被  相似文献   

3.
阅读一篇散文,需要捕捉哪些信息?这是考生必须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阅读散文应该捕捉以下信息:1.散文的主旨——“神”。常说散文是“形散神聚”,这“神”就是中心;抓住了“神”,“形”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这就叫做“牵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散文讲究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术的模范”.实在是“美”。笔者以为,这“美”就在于其意境的深邃隽永,让人觉得韵味无穷、美不胜收,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文)就是这样一篇意境清新优美的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5.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玲珑剔透、真挚优美的散文,曾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下列四美。一美的意象文章的核心意象,就是故乡的榕树。榕树  相似文献   

6.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7.
刘成慎 《考试周刊》2009,(40):60-61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前方》是曹文轩的一篇“摄影散文”,它是一种新型文体,兼具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散文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或文字的描述,在我们头脑中会浮现出该事物的形象来,这就是再造想象。  相似文献   

8.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相似文献   

9.
曹津源 《学语文》2004,(6):13-13
一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和“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10.
《火红的枫叶》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写“我”在树林里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事。表达了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相似文献   

11.
忆旧的散文, 在“情”上,一般是很浓郁的,或追忆,或留恋,或余愁,或悔恨,给人以理智上的感悟。高尔基曾经说过,好的散文,它不是说教,而是“让思想饱和在生活之中”。《三分春色一分愁》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散文。作者借对三分春色的赞颂,勾思起对故乡的追念,表达期盼台湾回归,亲人相聚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性散文,文中既体现出考生自己对考题的准确理解与理性把握.又展示出考生“出乎理,入乎情”的文学底蕴,从而在较短的篇幅中才能精准地提炼材料主旨——“大道合乎自然”.以似信手取来却有一定深度的事例来诠释。行文由自然写起.引发对社会人生的思索,思路清晰,文笔流畅.事例援举有力且适度,语言优美又不华丽,读来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3.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4.
郭秀英 《学语文》2012,(1):52-53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怀乡”,自古以来,乡愁、诗人、诗歌似乎有一种冥冥注定紧密相连的关系。从古代李白的“举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现代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些诗歌无不表达了_个主题,那就是故乡情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故乡情结作为人类情结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人对故乡潜意识里的强烈情感。故乡情结在漂泊在外的诗人笔下更显得那么深刻,那么浓烈。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讲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再造工程。在具体操作中,有的教者往往对一篇完整的散文佳作,或演绎或归纳,把作品的主旨、结构、画面、语言等逐一分切。这种教法实际上是将优美雅丽的艺术品变成了冰冷僵硬的模型,而未使学生完全领略到散文的艺术辑力及其艺术规律。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意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未能以意境为主要方向去对散文进行艺术分析。因此,教者讲授时应再现意境的形象再创造的功用,对学生进行意境的熏陶。引导他们立身于美妙绝伦的画卷之中,去体味散文浓烈的感情,去浸润散文意境的滋养,这才有…  相似文献   

16.
哲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因其既有同一般议论文相同的说理功能,又具有议论文较难或无法做到的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情理交融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宠儿。哲理散文一般都要表达出一定的哲理,而这种哲理的表达并不像议论文那样遵从严格的“论点—论据—论证”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考散文阅读“主旨辐射”的命题原则和命题着眼点,阅读散文首先应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形象,尤其是要明确情感载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以深刻领悟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确立主旨的着笔点”、“形象描写的聚焦点”、“思想情感的升华点”、“表现手法的集中点”和“行文的转折点”研读细品。以准确快速答题。  相似文献   

18.
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而要先写“啜泣”?前一次“啜泣”,是“我”身处“悬崖峭壁”时恐惧心理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开始爬时就“全身颤抖,冷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散文的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那么,如何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呢?一.抓住"文眼",揭示文章主旨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那么,怎么识别文眼呢?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往往由一字或一句来突出主旨,布局谋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一种抒写主体感受的“言情”艺术.是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并抒写作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切感悟;言我之情,弹拨“自己”的心声,从而去表现自己,也表现、批判现实世界的各方面,揭示创作主体的个性与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散文就是要“表现自己”;郁达夫先生也曾说过:散文就是要“表现作家的个性”。因此,散文是有“个性”的,阅读散文就应该读出散文作家所表露出的个性,才能真正领悟散文作家的情感和散文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下面就《读书的利益》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对散文的个性化阅读的一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