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逝世的消息,现在已经传遍中外,每一个想望和平想望民主的中国人民,对于这一代大师之死,无不认为是中国民主事业的创造中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重庆陶研文史》2006,(3):15-15
陶行知先生逝世了!我们中国新兴化教育事业又失去了一个特出的导师,独立和平民主运动又失去了一个坚强的先锋战士,这实在是我们中国人民无可补偿的巨大损失,这损失使我们感到无限的悲痛。  相似文献   

3.
1946年8月11日,在延安各界追悼陶行知逝世大会上,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这是对陶行知一生的事业、思想、品德、贡献所做出的最好的评价.毛泽东之所以称赞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是因为毛与陶二人,在革命斗争中是战友,哲学理论上有共识,关于人民教育思想是“同道”.在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许多抱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爱国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曲折斗争的锻炼和学习革命理论而提高了政治觉悟,他们逐渐地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才能救中国.早年抱着“教育救国”的陶行知,也是如此.当陶行知看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时,他高兴地喊到:“中国有希望了”.从1935年“一二·九”运动,到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逝世,陶一直是在中共上海地下党和重庆中共南方局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在陶逝世的当天,周恩来给中共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民族民主茧命时期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陶先生毕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陶先生从私塾、教会学校到美国留学,受的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教育,但是他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立。陶行知先生从事普及教育事业,他推行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战时教育、困难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而他始终将普及劳苦大众的教育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的中心。今天我们党已把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所以进一步研究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普及教育思想,对于丰富教育科学的理论宝库,全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普…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位争取民主教育,反对法西斯教育的坚强战士。他毕生为人民教育事业艰苦奋斗。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五岁。周恩来同志于当天给党中央发的电报中说:“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7.
陈德全 《生活教育》2011,(21):39-41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劳苦大众的文化水平。作为陶先生曾经创办的晓庄小学一名义养生,我有幸亲眼见到了陶先生,并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学说与思想对指导我们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实践仍有非常积极和现实的意义。我校在广西陶研会的指导下,营造学陶师陶的浓厚  相似文献   

9.
《重庆陶研文史》2006,(3):21-22
陪都各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于昨日上午九时半,在沧白纪念堂举行。到各民主化教育团体机关代表及各界人士二千余人,大会主席团主席为重庆行辕刘秘书长寿朋,主祭为邓初民,陪祭有吴玉章、许德珩、黄墨涵、黄次成、沈起予、马侣贤、徐鸿涛等。大会在奏哀乐中开始,主祭人献香、献花,彭松读祭后,全场向死遗像致敬默哀,群情悲痛,有哭出了声来的。默哀毕,当由主席刘寿朋致词说:“从今天参加大会人数的踊跃,可以看到陶先生的伟大,因为陶先生是一个为社会教育始终奋斗不懈的人。陶先生的死,无疑是国家民族和教育界的损失,希望大家担负起陶先生未竞的事业,则他的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10.
陈德全 《生活教育》2011,(11):39-41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劳苦大众的文化水平。作为陶先生曾经创办的晓庄小学一名义养生,我有幸亲眼见到了陶先生,并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的七月是一个多难的七月,继李公朴、闻一多二先生在昆明被害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于二十五日患脑充血逝世。陶先生一生为劳苦大众教育及民主实践而奋斗,他不断的培植国家的干材和训练民主的战士,凡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的死不只是教育界的损失,也是整个民主阵营中莫大的损失。今天我们在解放后的上海,在各地捷报频传的时候,在政协即将开幕的前夕来追悼陶先生,我们除了兴奋外还觉得无限的哀悼。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陶先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是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他的道德、事业和文章不仅全国一千万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而且对我国青年一代永远具有教育意义。 在1986年陶行知先生逝世40周年的时候,正好湖南教育出版社出齐了《陶行知全集》(6卷本)。这一年,我曾写过三篇文稿发表:  相似文献   

13.
戴荣华 《文教资料》2007,(14):139-140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效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充分发挥了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变“死教育”为“活教育”,构建了改造社会的生活教育理论,走学校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其教育思想依然熠射出夺目的光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说:"这种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自由,也只有真正的民主实现了才有可能。"陶先生在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民  相似文献   

15.
<正>各市陶研会:今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为了进一步弘扬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认真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激发我省各地市院校陶研工作者"学陶宣陶、师陶研陶"的积极性,把陶行知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一身致力于教育事业,为追求光明的新中国,为发展进步的教育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追求进步的一生光照后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中陶会副会长杨应彬)1939年7月,他来到正处于抗日烽火中的重庆,创办了后来为世人所瞩目的学校——重庆育才学校,继续他“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教育科学出版社方明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P105)的道路。在这里,陶先生不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还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为育才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精神基础,这些都成为育才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今年,是我校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全体育才人无比深情地缅怀为教育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老校长。值得幸运的是,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在,他的高尚风骨还在,他的办学精神还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陶行知先生这样说道:“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陶行知先生逝世三十七周年纪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们深受激励。陶先生具有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勇于进取,富于创造的革命精神,……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丁不可泯没的印象。先生那种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青少年一代,尤其是对劳动人民和劳动人民的孩子关心培养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我们育才的师生都十分怀念他。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在欢庆教师节之际召开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缅怀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大力倡导普及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不断探索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道路。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忠实履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准则,是广大人民教师和知识分子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教育经济思想是构成他的整个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其中他的富裕观不但在当时的旧中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也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一陶行知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有着切身的体会。他非常注重对中国现实国情的研究,他清醒地看到:“中国人口80%以上居住在从事耕作的农村,因此,了解农民的状况,对于理解有关的经济和教育问题很有必要。”①陶先生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民主、富裕的中国,他的富裕观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