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最早的私人图书馆,建于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天下篇》所云“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可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闻人”作为社会成员特定群体的基本社会特征、新闻人群体出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代早期“中国新闻人群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观点,而后梳理了“春秋人”出现之后依托不同形态阶段新闻媒介而存在的不同新闻人群体的社会环境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燕 《新闻世界》2009,(9):182-183
“道德”一词,在中外古代文献中都常见,但其演化至今的含义却又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道德二字连用,并成为一个概念,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赋予了它较为确定的意义,即指人们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古希腊人在很早以前也对伦理道德进行了思考。马克思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04,(1):71-71
百科全书与科学本是同根生,可以说,两者形影不离。它们的共同源头就是知识。科学开拓和发掘知识;百科全书整理和记录知识。不过,无论是科学还是百科全书,都有一个萌芽期或朦胧期,也就是不那么科学的时期。最早的科学还不叫科学,而是叫哲学;最早的百科全书也不叫百科全书,古希腊文写作两个词:“普通的”(enkyklios)和“教育”(paedei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奉为西方“百科全书之父”,他在雅典学园(吕刻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大众日报》推出了一组(7篇)颇有新意的评论文章——《职业道德对话评论》,反响较大。“本报评论员”邀请部分普通群众,围绕职业道德范畴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双方在热烈真挚的交谈中,把评论一步一步地推向深入,最终达到高潮。 这组文章,在把“对话体评论”这种文体献给广大读者的同时,也给新闻界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顾名思义,“对话体评论”是将对话主体(本报评论员)与对话客体之间,对某一(些)问题或某种(些)现象的评论,如实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即予以发表的一种评论体裁。 其实,对于“对话体评论”,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古希腊时期著名哲人苏格拉底与一些思想者的对话,古印度释迦牟尼与弟子们的对话,以及我国古代著名  相似文献   

6.
"季札挂剑"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汉刘向所撰的《新序》中,作为中华民族诚信的典范流传至今。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角度观之",季札挂剑"流露出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郑成为 《兰台世界》2014,(12):100-101
"季札挂剑"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汉刘向所撰的《新序》中,作为中华民族诚信的典范流传至今。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角度观之",季札挂剑"流露出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在我国,原始意义上的警察行为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距今2500多年的西周,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初步职能分工。当时,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郡县制,并在县乡两级创设了负责社会秩序维护以及其他事务的“亭”,“亭”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曾担任过泗水亭长的汉高祖刘邦,也算是“警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时事”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始使用。在历史学家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报纸唐“开元杂报”上,所记载的内容主要是“朝廷近所行事”,用今天的行话说,也就是重大时事新闻。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从唐开元年间至今也已有一千多年。但是,在这么久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封建专制、闭关锁国等原因所致,时事新闻在我国的发展长时期一直比较缓慢,其内容始终囿于“朝廷近所行事”,其读者也一直限于官僚士绅。我国时事新闻事业获得空前、全面的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10.
交流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主要需求,对话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对话活动从两干多年前就已开始,其中最著名者,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探讨人类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中国有《论语》,主要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罕见因而令人神往的思想大爆炸。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4,(3):F0004-F0004
中国的金属铸币真正诞生并大量铸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诞生了各自不同的钱币。中原地区的布币脱胎于铲形的农具“钱”、“镈”。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隽  郭发明 《兰台世界》2012,(33):39-40
"养生"一词最早可追寻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含义在各种文献中也有多种解释,最常用的是指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目的。通过对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基本内容的研究,论述在我国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子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最早的炎黄时代,其中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传统礼仪文化第一个繁荣时期是西周时期,传统礼仪文化形成以后又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被孔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又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这一时期的学术繁荣学派林立思想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又重新构建了中华文化的骨架,其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他们将中国的礼仪文化又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古代政制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  相似文献   

15.
我国钱币种类繁多,笔者对其名称的由来作了一番研究,现列举如下。若有不妥之处,请行家勘正。一、以币面文字命名。此类钱币较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刀”“即墨刀”、“安阳刀”、“明刀”,汉魏、晋、南齐等时期的“五铢”,以及唐朝以后的“元宝”、“重宝”等都是因币面的文字而得名。二、以币面图案命名。清末各省所铸银元,因钱币中央有蟠龙纹,故称“龙详”;北洋政府铸造的银币因有袁世凯头像而称为“袁头”或“大头”。三、以币体形状命名。此类钱币也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针首刀”、“圆首刀”、“三孔布”,汉代的“荚钱”,以及秦以后…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新闻与战争的结缘是“天作之和”,那么战地记者这一职业则是这种因缘的结晶。今天人们公认,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战地记者是那个名叫威廉·拉塞尔的爱尔兰人。然而拉塞尔并不是最早穿梭于沙场的新闻记者,美国《纽约时报》名报人、前战地记者赛勒斯·苏兹贝格称,头一批战地记者出现于古希腊时期,其中以卡利斯瑟恩斯(前360?—前328?)和色诺芬(约前430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现知最早流行于世的博戏,六博之戏相传为老子所创,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道具。并且依据古代文献的记载以及对出土文物的参考得知,六博之戏最早在商代出现,且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汉时在民间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8.
刘绍东 《兰台世界》2014,(6):147-148
作为我国现知最早流行于世的博戏,六博之戏相传为老子所创,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道具。并且依据古代文献的记载以及对出土文物的参考得知,六博之戏最早在商代出现,且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汉时在民间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9.
<正>玛瑙历史悠久,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宝石材料之一。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玛瑙一语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玛瑙",佛教传入中国后,琼玉或赤玉才改称为"玛瑙"。南红玛瑙早在3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用于贵族生活。保山南红玛瑙可考证的历史最早是唐代(南诏国、大理国)时期,到了明代是永昌(今保山)三宝(永子、料丝灯和玛瑙)之一。南红玛瑙历史上的主要产地是在云南保山,  相似文献   

20.
《中国编辑》2003,(1):59-59
百科全书是指以辞条形式编排的介绍某一门类或一切门类知识的工具书。“百科全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全面教育”。百科全书按选收范围和读者对象可分为综合性百科全书、专业性百科书、特殊内容的百科全书和通俗百科全书四大类。西方的百科全书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希腊大折学家亚甲十名德被称为“百科全书之父”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