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目的的美育思想,提倡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具有极强的前瞻性。而散文作为"美文"之最,具备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等特点,蕴含着极强的美学色彩和极高的美育价值。因此,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审美乐趣,陶冶自身情感,收获思想启迪,笔者针对散文这一经典的文学体裁,结合林斤澜《春风》的教学设计案例,探讨了蔡元培美育思想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接着从内容形式、文本主旨、情感氛围等方面对整个散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及学生学习成果进行了总结反思,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作者运用复杂的艺术手法去表达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加上文学鉴赏能力也不强,尤其是对作者使用的复杂的表现手法很难理解,因此散文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授散文时,应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去品尝体会散文的美呢?  相似文献   

3.
<正>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即散文选材的纵横万里、上下千年和行文方式的舒卷自如;"神聚"即渗透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在散文教学中如何既引导学生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又体悟散文形与神的关系以及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研读教材的独具慧眼、教学设计的另辟蹊径。下面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  相似文献   

4.
<正>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相对自由的内容描写却可以烘托出别样的情感,这也是散文的一大魅力所在。高中散文教学应该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一改传统散文教学中呆板机械的教学模式,用多样化的、实用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进散文这座巧妙的殿堂,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散文的美。一、展开联想,营造氛围与其他文体不同,散文文体最是自由的,可状物、可写人、还可议论,虽"形散",却又"意聚"。散文勾勒的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范围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内涵不散。"语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想象、比较去细细琢磨和品味这些语言,进而发现散文之美,体验散文之情。  相似文献   

6.
王文娟 《成才之路》2013,(20):82-83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的比重较大。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内在的行文线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是指狭义的散文,即专指那种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学作品。如何教学这一类文章呢 ?   首先抓住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从教法上看,抓住"形散神聚"是散文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就能提挈起对全文的选材、组材、立意、表现手法,甚至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全面分析。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抓住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是抓住了散文教学的纲。   散文的"形散"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如《藤野先生》一文,开头…  相似文献   

9.
<正>散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大,语文教师通常认为散文教学具有"可讲性",能够从中发掘出更多的"人文性",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注重于"形散而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托物言志"的套路教学模式中,无法提高学生散文方面的阅读审美能力。所以笔者在本文从散文言语审美能力方面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言语等字里行间对散文进行审美。一、注重散文"诗性"化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言语审美能力"诗性"化语言具有音乐美、词藻美以及意境美等,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裁。翻看语文课本,散文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的教与学也一直被关注。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住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一、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1.
<正>形散神聚——这个简洁明了、概括精道的词语,曾经是散文写作的"金科玉律",提到散文,这四个字就"噌地"从脑海里冒出来。这个词实在是好的说法,它既是方法论,又是评价观——写散文时它是"写作指南":形如何散、神如何聚;读散文时它是衡量标准:是否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一篇散文从"制造出品"到"质检优劣"都围绕这四个字展开,可见"形散神聚"的说法多么深入人心。有时候,什么一好,就成唯  相似文献   

12.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给大家的印象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确,散文篇幅小,结构不复杂,但是其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面对散文,对于文本内容的解读,可以说"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也正是散文作品人文性的表现。但是现如今笔者在执教过程中有感,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仍旧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该课题研究的缘起。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方法。散文的形态是“形散而神不散”,“板块式”课堂教学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各板块都有其所要达到的目标,貌似分离,其实板块与板块之间又紧密相连,为达到一堂课的终极目标做好铺垫。本课分四个板块:  相似文献   

14.
徐红梅 《语文天地》2012,(18):36-37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散文之道,贵在"散",说到闲散处,不妨任其闲散;说到沉重处,不妨任其沉重。散文之散是"形散"",形散"源于"神凝"。所谓"神凝",是指文章的各种题材都围绕着"神"展开,"神"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并总结其中的散文写作方方法,然后仿照范文进行散文写作,完全可以完成中学教学关于散文写作的基本任务。一、以情传神感动人散文必须饱含作者的浓烈情感,才会深深感动读者。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构思  相似文献   

15.
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和"主问题设计"是当代语文界广为重视的两大教学成果,尤其是板块式教学思路,打破传统的"一条线性"的教学模式,改教学内容的"散"状形态为"块"状形态,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对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内涵、特点、使用策略等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以其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幽深的意境倍受师生喜爱。散文形散神凝,行文颇具跳跃性,作者的思路纵横驰骋、自由奔放,处处蕴藏着"美"的因素。下面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  相似文献   

17.
正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显著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取材广泛,手法灵活,章法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始终不离开中心思想。"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统一的,既放得开——"形散",又收得拢——"神不散"。笔者认为高效数学课堂也应像一篇散文一样,要有一个主题,一个线索。数学中的形散,是指变化数学知识的外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式,如变化叙述的  相似文献   

18.
姚推丽 《考试周刊》2011,(44):57-57
【案例背景】预设与生成,计划与变化,两者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同时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明确的,为了生成而预设。于是,框架式、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应运而生。框架中的空白、板块中的余地显然是为了生成、促进生成而留出的应变之道。  相似文献   

19.
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是散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三美”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力。那么,如何进行“三美”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从线索入手,学习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它题材广泛:宇宙之大,昆虫之微,无所不谈。它写作自由:样式,语言,全无定格。从内容上看,散文又是聚焦的。无论怎样散的材料都被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主题———即散文的“神”。例如《我儿子一家》,材料散得不得了,二千多字的文章,零零杂杂写了十多个人物,十七八件…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86):55-56
散文文质兼美,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文学价值极高,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散文阅读一直是备受语文教师关注的内容,如何优化教学,提高散文阅读教学效率是值得深思的话题。比较教学法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它摒弃了传统阅读教学法的"单一性"与"低效性",让散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春天。本文阐述了比较教学法的优越性,并探究了比较教学法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