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音乐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以兴趣为基点的教学变“要我学音乐”为“我要学音乐”。  相似文献   

2.
从音乐的审美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用教师的“美”,去启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用音乐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审美要素之外,还要善于挖掘音乐本身所蕴涵的“美”来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张莹 《天津教育》2021,(7):44-4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很可能是第一个带领学生学习音乐的专业人士。音乐教育不仅要带给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而且要通过专业、科学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神奇世界。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实现学习美、感受美、实践美的审美感知目标,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拓宽学生的人生格局和视野。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采用“水滴石穿”、“移花接木”、“触类旁通”的方法,使学生从小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优秀品质,成为有良知、有理想、有道德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提出过音乐教育的两个观点:一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二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学生拥有“听音乐的耳朵”,是更为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应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音乐、学会聆听音乐,成为喜欢音乐、享受音乐的人。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外出观摩学习的体会,粗略谈谈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成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其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作为审美基础教育的前提或“基础的基础”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很有趣味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要追求创造审美品味,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学精神,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已成为音乐教学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从原有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素质教育 ,从注重人的片面发展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凭借课堂教学来落实。因此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研究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模式。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生刚刚接触音乐 ,还不能对作品作出什么评论 ,只要求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特别是在播放音乐时 ,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 ,不说话 ,不…  相似文献   

9.
小学音乐教学中,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发展听觉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和音乐认知特点,通过音画结合,让听觉、视觉、动觉协同配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感知学习。作为技能目标的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其过程应当有美的体验相伴,最终的落脚点应当在“以美育人”上,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0.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新课标》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价值写入前言中,并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进一步体现。传统的音乐教育观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们也常以“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自勉。而今天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应以“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来描述更合适。所谓教学活动,不是填鸭式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导为主。学生理解音乐要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也要导,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方法要导。导的最终…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教育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从中有所受益;要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如何能让学生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一、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歌唱。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析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二、借助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情趣在游戏中学唱歌曲,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由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任何国家要想在21世纪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就得靠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在创造活动中逐渐凝聚而成的一种胆识与气魄,创新精神使人敢于创造、勇于创造。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要在音乐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一个“音乐创新”的舞台,充分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的音乐艺术,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集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新的定义。作为中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要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素养的培养,本文就中学音乐“合唱教学”展开研究,探索深化合唱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特殊性在于通过“娱悦”对人进行美的呼唤和陶冶。她有开启心智、端正品行、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音乐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成为音乐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内容在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课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听”音乐的能力;中学音乐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7.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所有音乐教师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学生的音准、节奏、声音的表现力也都需要“听”来鉴定和调整,教师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就要从自身改变.  相似文献   

18.
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感受和表现,而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所以,我们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呢?本人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一、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是音乐天赋高的学生,还是音乐天赋低的学生,每个人都应受到音乐的熏陶,得到应有地发展。然而,在今天的音乐教学实际中,教师只注意关心少数的个别的学生。上音乐课时,总是找一些爱唱、爱演的学生唱歌或表演,很少给其他学生一些说唱、表演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对音乐兴趣不浓的学生,更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为了赶排文艺节目,只训练几个“文艺尖子”“文艺苗子”,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改变这种现象,最主要的是领导、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为了平常小事、小摩擦,在短短几天内采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自己的4位同学杀害。这起轰动全国的恶性案件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教师被誉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如何塑造人、培养人,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笔者认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应该围绕“以人为本”的主题,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体现在音乐课堂中,应该用音乐带去更多的人文关怀。音乐教育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