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晚清以来的中西文化讨论中,有一翼始终认为儒学、传统中的某些价值具有普遍意义,中国所要养成、所要建设的新文化只能是固有文化传统的新发展。如果抛弃了传统,我们就会为外来文化所支配。从戊戌维新时期张之洞《劝学篇》的发表到五四时期围绕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所展开的讨论,从三十年代“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化”到抗战建国时期民族文化的复兴,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思想。但从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看,传统派的一些观点是很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元典文化作为人类优秀的文化硕果曾创造了东方文化奇观 ,元典并孕育了汉民族的精神文明 ,元典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已在中华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神奇的作用。这种文化元典极具历史超越性与时代再生性和“守本开新”、超越跨越的精神气质 ,是中国传统文化承传转换、不断发展、弘扬光大的内在基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民居的村落选址、空间布局以及居住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所蕴涵的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及其生存和发展的居住文化因子,揭示出大屋民居与中国传统建筑在文化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余华笔下的陈先生形象人手,探讨陈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终放弃自己的话语空间而走向民间话语霸权者——许阿三们的外因和内因,从而得出中国文化传统赋予陈先生的依附性人格和奴性意识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陈先生身上丧失的根源,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悲剧性,暗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以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看,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近现代走向后现代。比照现代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内容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生成的、整体的思想,会发现有许多契合之处。文中特别把分形理论中“空集”的概念与老子的有关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中具有后现代生成论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与智慧,只要正确地研究、继承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握现在,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将是与后现代文化最为契合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人的生存意识通常所反映的总是重生或求生心理。原始宗教反映的是人类的一种最古老的生存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共生意识”;作为中国原生宗教的道教是在人的生存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宗教,其根本宗旨是探求长生和成仙之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强烈期盼;作为一种异域宗教的佛教最终却在中国生根流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其完成了中国化的改造,使其所反映的生命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容的牛命意识实现了契合;中国还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民间宗教,这些民间宗教在形式上往往千奇百怪,但是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却往往是这些宗教的共同内容或主题显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跨越时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共产主义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本身所固有的三种永恒价值思想是它保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雷锋精神已经远远不只是一种精神,它的弘扬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把握以及马克思共产主义精神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和”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和”的观念出发 ,古代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 ,从而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迥异其趣。在一定程度上 ,“和”的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也成为阻碍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 ,“和”与中国传统科学发展之间的悖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9.
何苗 《地理教育》2022,(z1):17-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都蕴含着地理学科核心价值.这些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情境设计源泉,在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下深度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笔者以丝绸为主题,谓之"情",一以贯之,从区域认知开始设计问题链,涉及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生产方式和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地理现象,并从中国跨越到...  相似文献   

10.
"牛"年悟语     
今年正值中国传统的牛年.作为农耕大国,牛在古代具有神圣的地位,中国农业文明所衍生的"牛"文化,蕴涵着丰厚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1.
段丽 《海外英语》2023,(4):131-13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国家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所不能缺少的精神支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里,潜移默化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教育作为我们国家最高的教育层次,必然要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该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希望大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作为民族历史与传统的既存形态,与之保持高度同步,展示了整体性。因此,各历史时期由时代特征所制约,既存的文化形态必然与之相协同,诸如观念结构、政治模式、人才与教育模式、情感等,无不如此。魏晋南北朝文化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充分反映了作为历史与传统转折期的时代特征。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和传统一样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其生成始便保持着发展与生命力,从未被其他具体文化所取代。对于中国文化的这一特殊性状,  相似文献   

13.
张驰 《教育与职业》2006,(32):100-101
通过揭示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在现代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本元文化”特质,可为现代艺术设计全面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狼"作为文化原型的探索,"狼"文化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流变以及在现代以来"狼"原型文化意义的复归三个阶段的探讨,论证了<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坛所造成的轰动正是由于其迎合了人们潜意识中对"狼"性的渴求.  相似文献   

15.
义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与“和”精神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相互融合的产物。义和文化与义和团运动密不可分,但二者绝非同一概念。义和文化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性质是类似的。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近百年来在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部分。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融突和合、化解矛盾、张扬个性、创造新生之特征。因此以和合思想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符合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背景、新发展观和发展规律。和合思想可以作为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的方法论,以和合的时空结构思想来指导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化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中国本土设计文化与全球设计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实现中西设计文化差异的协调与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转换,为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书画同源”这个题目入手,研究中国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角度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文化冲击,在全球文化趋同语境下,作为中国传统先进文化之一的中国画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的中国画家,应从容面对,以开放进取的态度,抓住发展机遇,在中国画艺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无论选择传统还是非传统,都应该把握住民族性、开放性与现代性及其相互关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充分体现。惟其如此,中国画艺术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丽波 《教书育人》2006,(12):56-5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经过长期发展,道教有着丰厚的文化积累,并且渗透于中国社会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自其问世,就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而“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几成社会的一大时尚。红学作为一门显学,研究名家众多,研究成果卓越。特别是近来所推重倡导的“文献、文本、文化的融通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更是给红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和门径。本文试图以“文化传统”作为切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