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要钓近不要钓远在夜晚钓鱼一定要钓近不钓远,因为在夜晚鱼儿比较大胆,纷纷游向岸边觅食,就连平常因岸边水浅而不敢游向岸边的大鱼,也纷纷游向岸边,觅食被风吹落到水边的草子、昆虫等天然的食物,得以大饱口福,只有钓近才能多钓鱼钓大鱼。二、钓竿要用硬调不要用软调钓竿在选择上还是硬一点比较好。因为在夜里上钩的鱼儿挣扎力与白天相比,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18)
一、要钓近不要钓远在夜晚钓鱼一定要钓近不钓远,因为在夜晚鱼儿比较大胆,纷纷游向岸边觅食,这是鱼儿们觅食的本能,也是为了生存,渐渐的养成的习惯,就连平常因岸  相似文献   

3.
一、钓早晚不钓中午夏季的早晨气温一般在20~26℃。水温在22~30℃,这正是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此时,鱼儿食欲旺盛,四处觅食,容易上钩。下午4时之后,太阳已西斜,气温降低,水温也随着下降,鱼儿在深水区休息后,预感夜晚的到来,表水已开始凉爽,纷纷从深水区逐步游向浅水区或岸边觅食,也容易钓到鱼。  相似文献   

4.
暮春八钓     
一、早晚钓岸边进入暮春,白昼的天气比较炎热,只有早晚空气宜人。这两个时段鱼会由深水区游到岸边觅食,无疑会增加浅水处鱼的密度,此时钓岸边的浅水鱼获必丰。因此,暮春早5~8时,晚4~7时是两个垂钓的最佳时段。二、中午钓深潭暮春的白天尤其是中午,浅水处的水温持续升高,鱼不会继续在岸边停留,便纷纷游向深水区纳凉。此时要根据气温变化和鱼的活动规律,把竿投向远方的深水区。但不必  相似文献   

5.
许波 《钓鱼》2013,(12):32-32
夏季的傍晚,即下午16时之后,太阳已西斜快落山了,气温开始下降,水温也随着逐步下降。鱼儿在深水区休息之后,预感夜晚的到来,便纷纷从深水区游向岸边觅食。此时,鱼儿较活跃且容易上钩。  相似文献   

6.
张世才 《垂钓》2002,2(7):66-67
“夏钓秋钓,半夜最好。”为什么此时夜间比白天好钓呢?一是因为夜间比白天安静,干扰不大,加之光线昏暗,鱼儿自身安全感增强,便放心大胆到岸边觅食:二是因为夜间比白天的温度低,岸边溶氧较多,散热较快,饵料丰富,鱼儿纷纷从深水区游向浅水区:三是因为夜间能避开钩、线、坠对鱼儿的视觉影响,鱼儿易上钩:四是因为有些鱼类如鲇鱼、甲鱼和一些警觉性高的大鱼,  相似文献   

7.
一、初秋施钓应突出个“近”字 初秋为什么要钓近呢?这是因为初秋天是生活在水库边缘的蚱蜢、蟋蟀、蚊虫最为活跃的时候,这些给鱼儿提供了可口的饵料。其二,此时节,水库中生长的小虾、水中微生动物也为了觅食聚集到岸边,这些是鱼儿最钟爱的食物。  相似文献   

8.
杨天举 《钓鱼》2009,(5):46-46
春光明媚,春风送暖,北方已是雪化冰溶,江河湖库相继解冻,万物复苏。南方气温明显升高,鲫鲤鲩青鲮鲶鲈等鱼,又从深水居巢纷纷游向岸边、浅滩、草丛、石堆 、河口等处觅食产卵。  相似文献   

9.
杨天举 《钓鱼》2008,(18):24-25
入秋后天气渐凉,尤其是中、深秋,平均气温多在20℃上下(南方为25~28℃)。鲈鱼对此十分敏感,为避寒,便纷纷由浅水区游向较深水域。因此,秋钓鲈鱼要选择水深5米以上的江湾湖湾为钓点,这是夜晚和晨昏钓鲈必须遵循的规律,而晴朗的白昼,鲈鱼则有时会到浅滩、草丛觅食。此季节温度正好是鲈鱼适应的,加之为越冬储备体能之需而积极摄食,以至达到贪食无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梁文义 《中国钓鱼》2006,(12):12-13
1.冬钓晴暖天气。因为天晴气温偏高水中暖,变温鱼类对此非常敏感,这时它们便不约而同地游向岸边浅水域中栖息觅食而好钓。以一天中的时段而言,早上9时至下午4时许,是冬钓时段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世才 《钓鱼》2011,(22):37-37
9.早钓近,午钓远,天阴下雨钓边边 早钓近:因为鱼儿都有早晨、傍晚溜边的习性,故早晚宜钓近。午钓远:这是指夏季中午而言。因夏季中午气候炎热,岸边浅水区日光照射强烈,鱼儿不敢到岸边来觅食,都游到深水区去了。因此,中午钓鱼,钓点应选择在离岸边远一点的地方。天阴下雨钓边边:因为阴雨天没有阳光,光线暗,岸边的食物多,环境比晴天安静,  相似文献   

12.
根据韩春气温高水中易乏氧等弊端,暮春钓鱼需在钓时和钓点上做文章,尽设避开强光照射的水域,寻找溶氧足的地方,这样才能钓到鱼。—、钓早晚渔谤说:“好春钓早晚,投竿选近岸。”萚春的白昼气温已接近夏天,但早晚空气宜人,比较凉爽,这是鱼摄食的两个高峰,也是垂钓的最佳钓时。这时刚刚出现鱼肚白,深水区俄了一个晚上的鱼,会纷纷游向近岸的浅水,寻找食物充饥。这时可用短竿钓岸边,只要别弄出声响惊散鱼群,就会频频上鱼。  相似文献   

13.
雷鸣 《钓鱼》2004,(4):46-46
进入寒冷的冬季后,岸钓收获甚微,鱼儿纷纷游向深海。周日,我邀两位钓友来到风光旖旎的小平岛附近深海乘舟提钓。我在小平岛岸边渔船上买了一些鲜活小鱼虾作饵料,租了一条小舢舨摇着橹,悠哉悠哉离开码头直奔深海。  相似文献   

14.
一、春暖草先“活”。所谓钓草钓滩,即是在春钓中选择水库周边向阳水域之草隙、草洞中布窝施钓之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在春光明媚向阳浅水中,水温回升快,相对比深水区温暖。变温鱼类对此非常敏感,这时它们就不约而同地从越冬深水中追温游向这里,调节体温、活动筋骨、觅食壮体,以准备生儿育女繁殖后代之需。其二,水中浮游生物繁衍早,不同的水草春季也开始萌芽,使水中氧气更加充足,小杂鱼虾甚为活跃,这些都给饥肠辘辘之鱼提供了出游觅食的好机会。故此,春钓中选择岸边浅滩有草水域布窝施钓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徐艳文 《钓鱼》2013,(19):30-31
在经历了盛夏和夏末的多雨季节后,自然水域的塘、湖、库、堰水位几乎升至极限。因为水满,鱼类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可以说初秋是一年中鱼类食物最丰盛的时段。但这个时段暑气尚存,昼夜温差小,闷热天较多。尤其是中午,日照仍然强烈,水温常常居高不下,鱼儿多潜入深水中觅食。因此,初秋选择钓位要沿用夏钓技法,坚持“早钓近,午钓远,夜钓边”以及“钓阴”、“钓深”的策略,找有树木、竹子等有障碍物的水域和岸边的阴凉地,鱼儿喜欢在此处栖息觅食,在此垂钓人也感觉凉爽。实际垂钓时,约定俗成的铧子尖、老鱼道、  相似文献   

16.
张兰舸 《钓鱼》2006,(13):44-44
“夏天到,鱼难钓”,何故?根本原因是气温高,致使鱼难受,没有食欲,这与人“苦夏”是相同的。据此盛夏垂钓只有避开高温,做到“七钓七不钓”,才能有所作为。一、钓早晚不钓中午“夏钓早晚,鱼篓必满”。夏天的清晨空气凉爽,水温适宜,鱼由浑水区纷纷游向近岸或浅滩觅食,傍晚也同样,  相似文献   

17.
春末夏初,万物复苏。鲫鱼、鲤鱼临近产卵,纷纷洄游到岸边的水草、芦苇、水花生草丛中觅食和寻找产床。此时正是水生植物开始生长,小昆虫繁殖,浮游生物极其丰富之时;同时,水生植物覆盖着近水表面,鱼儿有了隐蔽场所,此时正是钓浅滩的最佳时机。由于此时鱼的特点是靠近岸边水生植物丛中觅食,所以必须使用短竿(3.6~4.5米最合适)。渔线选  相似文献   

18.
范宁 《钓鱼》2013,(8):12-13
浅议春季反常气候条件下的垂钓每年的三四月是我们钓鱼人告别漫长冬季,拿起钓竿走向钓场的黄金时节。刚从冬季寒冷环境下活跃起来的鱼类感觉到季节的转换,纷纷游向近水开始觅食,此时也正是我们开怀畅钓的最佳时节。由于近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冬、春季节天气极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温度、风力和晴雨无常等  相似文献   

19.
钓鱼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钓鱼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鱼类的生活规律,学到钓鱼经验,知道气象、水情、季节与钓鱼的关系。一、鱼类生活的规律"一日三迁,早晚溜边。"短短八个字告诉我们:鱼类活动有一定规律,一般早晚都游到近岸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河湖中心深水处。钓者从这八个字中可以悟到:早、晚钓近、浅的岸边处,中午要钓远,钓深。"一番江水一番鱼,一方鱼吃一方饵。"它告诉我们,鱼和人一样,都有各自常食和喜食的食物,千万不能拿着一种诱饵和钓饵作为"万能钓饵"到处使用。"鱼儿顶浪游,钓鱼要钓风浪口。"初钓者都喜欢背风站…  相似文献   

20.
春钓方法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但从气候温度等综合情况来看,与冬季仍无明显差别。因此,惊蛰以前的这一个月,对于钓鱼人来说,还不能说是春钓已开始。真正的春钓,应当从惊蛰节后,一声春雷响,万物皆复苏才算开始。惊蛰过后,鱼儿仿佛也被春雷惊醒,随着温度的升高,纷纷游向近岸处觅食。此时的鱼儿,由于冬季的消耗,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