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教育文化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观点,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结合现实,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分析认为:我国体育课程选择至少存在着西方体育文化在物质层面的核心地位、汉民族文化在行为层面的主导地位和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在精神层面的统治地位,极大的限制了非主流文化在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话语权",造成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再生产,进而影响我国体育课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速了我国非主流体育课程文化的边缘化甚至"断裂"。为此,必须构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文化核心价值观,以谋求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我国体育课程选择中的协调并存、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非主流"群体的自我建构与被建构,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条件争夺话语权,如何被炒作等问题,根据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推测其发展动向,探讨了面对"非主流"文化,成人社会的紧张情绪、"救赎"行动及其不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4.
《唐诗品汇》是明初一部大型的唐诗选本,由闽人高棵倾十年之力编纂而成。该选本通过对有唐一代诗歌的考镜源流、审音辨体,于四期丸品的架构之上,明确提出以盛唐为“正”的诗学观点,较大地影响了明人对唐代诗歌的看法和明代的诗学思潮。  相似文献   

5.
沈德潜三十二岁时写作的《抄唐宋人诗稿数种,偶题绝句》是一组论诗绝句,共有十二首,主要评论了唐宋两代的诗人,如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王维、孟浩然、刘长卿、柳宗元、韦应物、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苏轼、欧阳修、梅尧臣、永嘉四灵、陆游等。这组论诗绝句是沈德潜早年诗学见解的反映,其中涉及到了明清诗坛上唐代五言古诗的定位、李杜与王孟的定位、唐诗和宋诗的定位等重大诗学问题,不仅对于我们认识沈德潜早年的诗学见解,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清代诗学的发展,特别是认识从王士禛到沈德潜的诗坛趋势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校园里,"非主流文化"现象变得十分突出。班主任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班级里已经形成的"非主流文化",争取做到既尊重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又引导学生形成易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班主任在对班里的各种非主流文化形式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对整个市场经济、企业本身乃至员工个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主流价值观作为一种被员工所广泛接受的价值取向,对企业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找出影响民营企业主流价值观不自信的原因,利用社会、企业自身以及现代工具,加强企业员工对民营企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北宋是宋代诗学由宗唐学古到宋调成型的转变期,也是宋人不断遴选诗学经典的时期。杜诗由宋初的落寞到后来被树为至高无上的诗学经典,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其中既有诗学演进的内部因素,亦有文化选择的外部因素。同时,杜诗之成为经典影响着宋诗的特质,宋人遴选诗学典范的历程,也表现为北宋诗学动态发展的过程,杜诗学与北宋诗学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禅学与宋代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诗学建设者经常宣称他们从弹学中广得利益的说法,是不真实的。两宋诗人的修为不能保正他们体味禅髓,禅学本身也不具备解决诗学难题的理论潜力。宋代诗学中的“以禅喻诗”现象,仅是宋人别致的语言选择。禅学给宋代诗学的利益,并不比儒学、道家大多少。宋代诗学中用禅学喻示的那一部分诗学内容,在宋代同时被人用儒、道语言顺畅自如地表述过。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前人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对《文选》诗歌的学习和借鉴 ,肯定了《文选》诗歌对唐诗繁荣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目前改革转型期的复杂形势及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目前受到多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通过研究大学生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表现及其根源,积极采取有效的方针对策,深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西北乐舞以独特的文化艺术镜头,对唐代乐舞、乐府和诗歌的传播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风格,拓展了唐诗创作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使唐代反映西北民族关系的乐舞诗包含了民族因素的审美文化,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16.
唐宋 《职大学报》2001,(3):12-14
唐诗的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借助音乐、舞蹈等多种渠道传播.在唐人的诗集中,有不少《宫词》作品以及宫廷宴乐的歌词,多能入乐演唱.尤其是来源于民歌的绝句,是最易于歌唱的.在唐诗中,有很多描摹音乐的诗歌,唐代诗人与乐工、歌者关系密切.唐诗借助音乐传播对唐诗的音乐性产生了影响,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唐代的舞蹈高度发达,在唐诗中,有许多描摹舞蹈的诗歌,对唐诗的形象性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朱光潜和梁宗岱是两位极具个性的批评家,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朱光潜所采取的是"启蒙"立场,其基本方法是"以西释中",而梁宗岱从创作的角度,从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出发,重在中西诗学理论的融合与沟通.这些不同导致了对诗歌以及诗歌理论不同的理解与价值判断,进而影响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非主流"是近几年在中国青少年当中流行的一种审美文化.从美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分析"非主流"文化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这种文化现象和18世纪在法国流行的洛可可艺术有一定的相似性."非主流"审美文化是洛可可艺术的一次"异地重生".  相似文献   

19.
两宋时期,是杜诗学史上第一个研杜高潮期,杜诗被奉为诗学楷模,“诗圣”说确立并得以推广,成为宋代杜诗学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其内涵包括儒家伦理道德与艺术表现两大层面的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两宋时期,是杜诗学史上第一个研杜高潮期,杜诗被奉为诗学楷模,"诗圣"说确立并得以推广,成为宋代杜诗学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其内涵包括儒家伦理道德与艺术表现两大层面的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