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主编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反映国内外史学界同仁在  相似文献   

2.
瞿林东,1937年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研究生,师从白寿彝教授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主编。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专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2005年上半年,邹兆辰教授对瞿林东先生进行了访谈,2005年11月又补充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哲学家成中英教授于2005年6月17日至6月30日应邀访问我校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成先生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主编。在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诸多方面,成教授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影响。他曾任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在访问期间,  相似文献   

5.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批准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下设价值理论研究室、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室、社会发麓与文化管理研究室、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室。袁贵仁教授任中心主任,韩震教授、张曙光教授任副主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兼职研究人员10人。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的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们主要围绕史学批评和史学文化两个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从多方面总结了史学批评的成就,探讨了史学批评发展的途径和前景,也从多角度审视了史学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学与史学评论》是瞿林东教授的史学评论集,汇集了作者80年代以来撰写的一些评论文章,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二十年作者对当代史学的许多思考认识,以及在史学领域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对传统史学现代价值的思考,提倡史学评论的研究和实践,以及认真总结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展望未来史学前景等,都是作者在史学研究过程中自觉意识的具体体现。正是作者不断追求的自觉意识,促成他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对历史、史学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5-6日,由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在宁波大学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钱茂伟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公众史学研究"内容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台湾中兴大学周樑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比较与公众史学文学硕士总监马木池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新、新历史合作社唐建光总编、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等23位两岸三地学者出席了大会。此次会议与2013  相似文献   

9.
福建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博士点现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为巴新生教授。2007年开始招生,现设有两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历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际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除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史学一直是中国史学的主导。传承先秦史学与宋代史学的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倡导掌故学的重要人物,朱次琦的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殿军。研究朱次琦的史学思想对于理解广东近代儒学与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和海外中国学研究朱政惠教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讨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在座进行这一方向研究的硕士生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的,博士生是海外中国学史研究方向的,为什么坐到一起了?这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史学是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的。随着中国社会改革浪潮的到来,现实生活的巨变,向中国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史学界在“史学危机”的压力下,通过史学自身的反思,寻求史学摆脱困境的途径,从而提出了许多史学改革的设想,成为新时期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史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6):F0002-F0002
葛志毅,1947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2年北京大学毕业。获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吉林大学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为大连大学教授,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4.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名誉主任李玲璞教授,主任臧克和教授,副主任刘志基教授、詹鄞鑫教授。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底在浙江温州举行,会议重点探讨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分析史学遗产的价值,反思近代以来的史学成就和继承问题,研究中外史学的交流和回响等问题,对于今后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必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艺美术史学研究,必须建立科学的方法论,将为史之法与为史之目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工艺美术史学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抓住为人的生活这一本质,才能直面工艺美术历史的真实,而探索规律则应是工艺美术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时下的中国史学实践活动,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偏重史料、学术性和专家史学,已经成为影响史学安身立命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动态地分析和鲜明地主张史学理论、历史社会功能和大众史学,明确方向,形成史学整体的和谐格局,推进史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所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是世界两大独立发展的支脉,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缺点,台湾学者杜维运从事中外史学比较的研究,通过论述《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一书,做到客观评价,相互比较,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