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观众对于新闻媒体的要求也在不断进行着变化,对于播音主持而言,传统模式下的播音主持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需要广大播音主持进行改革创新,将亲和力融入到播音主持当中,切实拉近和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保障新闻媒体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听众和观众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新闻媒体模式,形式化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经让听众和观众产生疲劳,因此打破形式化播音主持模式,提高播音主持的亲和力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对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便于播音主持为听众和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但是广播、电视依然是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媒介方式。亲和力作为播音主持人员所拥有的专业化素质,使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不断提升,可拉近播音主持者与受众群体的距离,让受众群体产生情感共鸣,保障节目的收视率。对于播音主持者而言,如若播音主持者运用人性化、亲切化十足的播音主持风格,强化自身在播音主持中的亲和力,可以提高节目效果,获得受众群体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伴随着的是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近年来公众对模式化播音主持有了一定的排斥,对个性化播音主持充满了期待,本文从播音主持的艺术出发,讨论了播音主持如何成为广大受众喜爱的鲜明个性,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分析现在播音主持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改变了新闻媒体发展环境,促使新闻媒体在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等方面做出变革,也要求包括新闻播音主持在内的新闻工作者强化创新意识与转型意识,适应信息传播环境以及自身岗位要求产生的变化。本文认为,在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工作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受众多元化的个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无专业播音主持的节目形态挤压播音主持职业生存空间、受众参与度提升弱化播音主持作用等。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播音主持转型路径,通过提升用户意识与服务意识、提高播音主持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等策略,有效提升播音主持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6.
亲和力指的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另外一方能够感受到的态度、语言等方面的人格魅力。针对广大播音主持来说,亲和力是交流沟通的枢纽,不仅可以进一步拉近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帮助其自身积攒人气,不断提升节目的收视率。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的方法,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迅猛发展意味着竞争的白热化,各种节目交相辉映,异彩纷呈,人们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多,掌握决策权的受众也变得分外挑剔。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就必须使节目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增强节目的可亲性,因此亲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亲和力是播音主持必备技能,亲和力彰显着主持人的个性魅力,独特风格,并在日常的实践中打磨出平易近人的主持人,得到观众内心的认可,从而带动整个节目收视率的提升;亲和力也使得节目更加有温度有质感,让受众在更优质的节目中获得心理满足;可以有效地拉近主持人与广大受众的距离,培养忠实听众。传统播音模式亟待改革,以打造出更富人格化魅力和亲和力的主持人,更具吸引力和高质量的节目,更加忠诚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对艺术产品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传统的播音主持风格由于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因此导致受众对节目形式乃至节目内容不感兴趣。针对该问题,必须从加强播音主持艺术性的角度入手,突出播音主持这种形式的艺术魅力。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从个性化、人格化以及亲和力这三个方面入手,探究提高播音主持艺术性的主要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播音主持是播音过程的先导,他们的亲和力影响着播音质量的高低.在广播电视中,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可以更好地引起群众重视,引导群众参与到播音的整个过程.本文立足于对当前播音主持亲和力的研究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培养播音主持亲和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介绍了播音主持语言口语化、时尚化、亲和力等特点,并提出了基于受众心理追求语言时尚化,加强生活品位和个性特征的锤炼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主持人节目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这为本科院校培养播音主持专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在培训期间需对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对"重播音、轻主持"局面的改革,将主持课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出来,并且重视学生主持能力的培养,与节目主持人创作特点相结合,不断完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培训方式,从而确保在不断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之上,提升其社会责任感等。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展开深入剖析,旨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从而不断带动我国社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运用直接关系到新闻播音主持的效果,影响着受众群体的接受心理.为了有效提升新闻播音主持的效果,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新闻播音主持人则需要掌握有效的情感运用技巧,在展开新闻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的丰富情感,促使新闻能够被受众群体所接受、认可.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新闻播音主持人情感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3.
电视播音主持人是电台与受众之间的桥梁,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形象直接反映广播电台的形象,电视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直接体现广播电台的水准,因此在广播电视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不断提升电视播音主持人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是提升广播电台节目质量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李惠文 《传媒》2021,(13):44-46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的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媒体应用中的虚拟播音主持技术迅速发展,AI主播即人工智能虚拟主播逐渐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广受关注的技术应用趋势.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中的传播者,广大受众是否会接受并适应其依托于智媒实现的虚拟播音主持模式,在虚拟播音主持的应用趋势下传统的播音主持如何创新发展等问题,还需学界业界共同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才能满足广播电视发展的需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整个广播电视系统中主要负责大众传媒与受众的联系工作,增强其语言艺术水平,不仅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且能够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质量。本文具体分析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精神生活的丰富,进而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故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也提升了对主持人的要求,而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表现的亲和力不仅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更能塑造主持人独特的魅力,本文在对亲和力这一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并阐述了提高亲和力的主要方法,以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服务。1.播音主持中亲和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但广播节目仍然受到很多受众关注,一些有影响力的广播节目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电台播音主持人员应特别注意发挥语言文化传播引导的作用,确保不同语言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充分清楚地理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广播播音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以及突破,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社会各界对播音主持个人的语言表现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此外,面对近年来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形式迅速增长的巨大影响,现有的电台播音主持人工作应该更加注意广播情感信息表达的效果,基于现有的工作必须实现制度创新和持续改进,从而更好地有效实施公共广播新闻情感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播音主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播音主持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水平,也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能否取得高收视率的关键因素.水平高的播音主持可以提升节目的质量,从而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播音主持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本文对播音主持技巧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日常中用于宣传和娱乐的广播电视媒体也逐渐占据主要位置。媒体不仅是国家喉舌,同时也承载着人们的主要信息获取需求,因此对于播音主持的要求相较过去也更高。播音主持已经不只要保持高专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在艺术魅力上也需要不断提升,从而维持受众的黏性,增强媒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视广播节目要求的提高,客观上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播音主持中,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言语交际主要是准确地向受众传达电视广播节目的信息。情感表达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情感,从而使受众产生共鸣,强化语言的感染力。但在实际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播音主持的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因此,需要一些措施加以强化,从而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文章简要对播音主持以及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在播音主持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主要分析在播音主持中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