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胜  郝丽 《学会》2010,(7):15-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规范的非营利组织必须要具备自主性的特征,它的自主性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发展以及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缺乏自主性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根源,该文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主要从观念的转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重新界定、提高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以及完善相关法制入手,保持独立自主的特性,对目前及未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维系非营利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信条,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是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企业存在诚信危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非营利组织,同样也存在诚信危机。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以促进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丁维亮  郗永勤 《学会》2011,(3):26-30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起步较晚,非营利组织目前尚未建立起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绩效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水平,本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陆明远 《学会》2004,(6):33-36
“官民二重性”既是造成我国非营利组织现阶段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又是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属性最精确的概括 ,因此 ,本文从我国非营利组织“官民二重性”的发展历史及其与政府、民间的关系等三方面对其进行历史、客观、全面的分析 ,以求为了解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核心问题 ,促进其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发展非营利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剑 《软科学》2006,20(4):58-61
从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出发,论述了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路径选择的必要性,就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面临的障碍等问题作了分析,针对如何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勇智 《学会》2009,(8):61-64
《学会》杂志自2003年新设"当代社团理论"栏目以来,一直坚持走宣传我国NGO研究最新进展和成果的特色化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影响的"非营利组织研究"专栏,进而带动整个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影响的扩大,形成了杂志自身的特色优势。文章对"非营利组织研究"专栏的沿革、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艳霞 《大众科技》2008,(7):204-2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文章在介绍非营利组织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原因,并对非营利组织自身整合机制的构建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秀峰 《学会》2009,(11):14-18,54
建立非营利组织评估机制,通过制度化的评估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责任、效率与社会公信度的提高,是促进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以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在个案调查中具体探讨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在非营利性评估、组织使命与战略规划的评估、项目评估、组织能力评估方面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以期进一步推动对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框架、评估理论与方法、评估标准和评估制度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NPO)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主要是指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危机频发,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信息透明度不足,各方监管不到位。因此,建立有效可行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非营利组织的信息透明度,是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维持其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洁  曹庆萍 《学会》2008,(6):43-47
该文借鉴企业综合业绩评估工具—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构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非营利组织评估模型。在国内外非营利组织评估理论、具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建立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评估、组织治理评估、非营利性评估、发展能力评估和项目评估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计算区位熵测度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状况,并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对高新园区集聚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为进一步考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本文又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高新园区集聚的形成机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传统的经济地理学难以解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现象,人力资本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形成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要能够实现高新技术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适度均衡和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需要探索"一区多园"的运行模式,创新"一区多园"的运行机制,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和各级各类工业开发园区的有效对接,对创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3.
创新文化是推动科技产业园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市场意识、管理模式、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差异,及其所洐生的行为方式将影响科技产业园发展并导致不同结果.通过对世界知名科技园区以及美国典型科技产业园兴衰变化的比较,得出对我国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的有益启迪,如坚持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充分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积极吸引人才到园区创业、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努力推进人才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风险资本市场等.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将超过1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为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构建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园区关联四维度培育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并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能力对培育成效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呈现非均衡性,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维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成效。载体建设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培育成效影响较显著,强于主体培育能力与园区关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大学科技园的有机联系,论述了产业集群在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优势和意义,并以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以产业集群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6.
赵雪芹 《现代情报》2012,32(12):119-123
高新技术企业是以知识创新为驱动的企业,知识信息在其创新价值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我国部分高新技术区企业的创新信息需求抽样调查,分析了其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分布、结构和特点,以此出发进一步总结了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要求,旨在为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服务组织提供需求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7.
虚拟空间下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HTIKN)是现代区域发展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延伸,并逐步成为高技术生产与服务创新管理的一个独特的组织形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的发展现状,揭示HTIKN形成动因与内涵层次,给出其微观运作的生命周期,建构角色及组织特征。结合跨区域知识主体的决策组合及动态网络的控制规则,刻画HTIKN动态运作过程和最优行动方案,提出HTIKN虚拟化运营模式的结构体系及变动趋势。此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组织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及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新区与未来知识经济的社会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形态的考察和总结,本文指出了科技园区正面临着向创新社区方向转型和发展的趋势,以社区实践理论为基础解析了创新社区的形态功能以及自组织学习和创造新知识的机制机理。立足于向创新社区的转型发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新区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并根据对创新社区的理论认识,对我国高新区积极构建创新社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地之一,而产业集群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性策略.在知识理论体系中,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主体性内容.基于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集群企业的数据,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隐性知识转化在核心能力成长过程中的微观路径机理,从而为高科技产业集群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