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事业的长足发展,一味地追求工程建设进度、节约建设材料、人工成本是造成"三线同杆"的现实原因.由于早些年电信村话多采取电信与村共建模式,村拥有已建电力或广电杆路产权,为降低村话用户成本,电信线路与电力、广播电视线路共杆现象较为普遍,这是造成"三线同杆"的历史原因.农村电网改造后,电力杆路产权归乡镇电力企业所有,"三线同杆"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近年来,部分省份均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参与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政府唱独角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软件"建设不同步等。因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统一标准与尊重差异、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自身感到幸福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两山理论"和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坚持绿色、协调的乡村发展模式。习近平美丽乡村建设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重大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乡村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当前乡村建设中,一些村民的价值观、道德水平、思维方式等影响和制约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通过各种途径的道德教育,来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道德层次及幸福感,从而反哺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城乡电网改造,然而旧城区配电线路的改造成为棘手的问题。旧城区配电线路建设年限较早,建设标准与现代需求相比相对较低下,设备老化严重,迫切要求对原有电力线路进行改造。但旧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氛,受架空线路走廊和景观要求限制,很多的电力线路需改造为电缆线路,狭小的街巷缺乏开关站作为负荷分配的转供点,而10kV户外臬式环网柜能在配电节点中起着分支、分段、联络的功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内容,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开展精准扶贫、全面脱贫与防返贫等工作的现实要求.本研究以豫南大别山区的郝堂村为案例区域,以层次分析法、语义差异法为研究方法,构建了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了游客组和专家组在郝堂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的评价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期为广大省际边缘区和革命老区等连片特困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生态宜居建设仍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郝堂村美丽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层次分析法和语义差异法在美丽乡村绩效评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邢襄文化的参与,只有展现深厚的乡土文化,"美丽乡村"才更有持久的吸引力,邢襄文化博大丰富,完全可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乡愁具有空间恋地、时间怀旧、主体泛化和社会记忆等要素。美丽乡村建设应以"生态家园"理念留住乡愁空间恋地情结,以"追寻民俗日常生活"理念留住乡愁时间怀旧情感,以"产业引导和人性尊重"理念留住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以"建构乡愁的社会记忆"理念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近年来,陇南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陇南模式"。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盲目性和无规划性、村民的主体性不足、公共服务系统不健全、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我们通过规划乡村发展远景、多渠道培育乡村产业、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举措来突破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结合本土特色,因地制宜设计推出12条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贵州省推出的12条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3个主题展开,囊括了贵阳、遵义、黔南、安顺等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同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将会得到更多重视。本文主要就生态型整治技术的"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进行研究,从研究思路到具体实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发展乡村旅游是对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芜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文化资源、产业政策和客源市场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旅游市场影响力小、景点品位不突出、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芜湖县应采取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科学合理编制旅游规划、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等措施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前,安徽省召开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今后将"美好乡村"建设更名为"美丽乡村"建设。不要小看这一个字的改动,这既是名称的变化,也是内涵和外延的拓展。"美好"和"美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两个词的意思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美好"侧重于"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如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未来。"美丽"侧重于"美",即可用于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西正大力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对于广西高校而言,要实现"美丽广西"的美好家园之梦,助推"清洁乡村"活动,就必须建设好高校生态环境.高校应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目标,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绿色价值观深入人心,以切实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此,高校应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从观念、校园环境、教学、管理、行为等方面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美丽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为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指导下,洛阳市栾川县政府部门应采取加强引导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特色培育和文化品位,提升服务品质等措施以促进栾川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加快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宣传,成为目前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墙,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也是宣传新农村建设各项方针政策、民俗文化和文明风尚等内容的有效途径.所以,关于美丽乡村文化墙的优化设计,也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培训服务人员、构建管理组织,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乡村经济增收、美好乡村风貌建设等问题,二者间相互联系、相互耦合、交叉渗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力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保证.通过对电力线路管理"三定原则"及其细化措施的实施和执行,能有效提高电力线路的巡视到位率、故障检出率,从而保证电力线路设备保持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生态循环农业视阈下环保酵素农耕应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举措,以及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板结贫瘠、农药化肥严重超量使用、垃圾围村、秸秆燃烧、土壤水体污染等问题,从生态循环农业视角探讨了环保酵素农耕应用的必要性、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切实可行的对策.环保酵素在农耕中的应用,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和转型升级,乡村规划设计、乡村文旅产业、乡村生态修复及环境空间设计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以上领域人才缺乏愈发凸显。在此形势下,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视角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并全面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是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树立"重实践、强技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系统解读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途径,旨在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