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大瀑布》通过对男性角色的塑造,揭示了美国20世纪中期繁荣表面下暗含的家庭危机和社会危机,对死亡、挫败、人的尊严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探究了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受到外部条件挑战时,人们如何应对。勇气是什么?荣誉是什么?道德是什么?如何面对危机?《大瀑布》中的男性主人公用他们的行为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层面上诞生的小说观——论梁启超的小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封闭的稳定到被迫开放的社会。随着中国社会的危机的日益严重,中国知识界探寻强国富民的救亡良方也经历了一个深化发展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层次,即物质层次、政治层次和人的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一致,中国人对于小说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个层次,在物质层次中小说居于盲区,在政治层次上小说被发现,在人的层次上小说本体被发现。而梁的小说观则是梁在思想探索居于政治层次时对于小说的发现。晚清前五十年,洋务派、维新派尽管大力倡办学堂、兴留学、译西书之风,但他们所接受的主要的西方文化知识,是天文、地舆、格致、制造等应用科学知识。他们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在物质层次上不如西方,但中国的文化却仍然是优越于西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人公多为犹太裔高级知识分子.贝娄着力描写他们在美国社会环境中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资本主义文明面临着崩溃的问题,对当代文明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4.
格雷厄姆·格林的许多小说都以宗教为主题,探讨人性中的善与恶,罪与救赎,地狱与天堂。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最典型的反映就是宗教信仰的缺失,格林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有缺点的天主教徒的反英雄形象,指出他们都是堕落的天使,从罪与救赎的角度深切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的异质空间里,乡村走出的男性在物质上征服了城市,但在精神上仍因为"农村出身"而遭受歧视,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阎连科的《和平战》和《风雅颂》以"两女一男"的情感关系模式展现了主人公由自身"农民"身份产生的焦虑体认和身份否定,他们将在城市面前的自卑转化为在乡村面前的自恋,以此达到对自我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戈尔丁小说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命题是人性本恶。这个命题寓意深远:当今世界人类处境之所以危机深重,其根本原因应该从人的本质中去找,与这种性恶论思想密切关联,戈尔丁小说中反复出现无辜者被群氓活活打死的场景,而死者又往往肩负着把人们从堕落状态中拯救出来这样一个耶稣式的,或基督教早期殉难者式的使命。这些有着悠久宗教、文学、历史渊源的殉难者形象在戈尔丁的现代主义小说中究竟执行了什么样的功能,或他们在小说的叙述框架中,主题思想的表达上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相信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荒诞、混乱、失去理性的世界,到处是恐怖,专制和疯狂,人类正陷入一个既无目标又乏意义的困境,无论是上帝还是英雄,不管是神学还是哲学都改变不了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风靡一时的荒诞观。作为荒诞派作家杰出的代表,约瑟夫·海勒、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非凡的文笔反映了时代重大题材,曲折、有力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危机和人们的异化心理,形成了当代美国文学中一股强有力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中国社会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的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他们的精神危机,以内向的反省与忏悔对他们的痛苦灵魂进行了深刻追寻。按照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对政治和社会所采取的态度,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抗议、疏离、退隐和裂变四种。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他们似乎都掉进了一座精神与灵魂痛苦的“炼狱”而无法自我解脱,鲁迅的笔触总是紧紧地地集中在对主人公的痛苦灵魂的深刻追寻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总体的表现趋向是给我们一种追寻意味。通过对主人公“怪异”行为的抓取,描绘出一幅幅痛苦灵魂挣扎图。  相似文献   

9.
京剧的危机是民族文化感的危机,但并不是很多人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京剧爱好者、工作者,他们没有放弃努力,他们一直在积聚力量,他们的成绩我们看到了,很多学生都看到了。  相似文献   

10.
从索尔·贝娄小说看其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尔·贝娄的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分析贝娄对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受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贝娄对其犹太主人公们在美国现代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并为他们指出了得救的出路.贝娄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甚至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当代小说固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潜藏着种种危机,但许多新老作家优秀作品的闪亮登场,使我们看到了小说的新的元素,新的生长点,新的希望。对当代小说和小说发展前景的过于悲观的估计,是失之片面的,也是缺乏现实依据的。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虚构的,长期以来,多数的作者力图掩盖小说的虚构性,期望在读者心目中制造全方位的真实感。元小说的作者则大声提醒读者,小说里所讲的,都是他编造出来的,人物和事件都不是真实的。他们这样做,是想获得更高一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是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研究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建立“三位一体”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其次,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合适的危机干预模式。其中,折中干预模式。整合了各种方法和策略,在高校危机干预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荒诞派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战后的西方世界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危机,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精神创伤,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全面的幻灭感,在人们的心目中,上帝已经死了,昔日那些坚定的信仰早已彻底瓦解,希望、理想破灭了,原先那种安全、稳定的感觉消失了,外部的一切是那样不可捉摸、瞬息万变.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荒诞派文学作家们,敏锐地感觉到现实的动荡、冷酷和恐怖.他们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宇宙的存在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没有意义、荒诞、无用这样一个主题.这种存在状态的荒诞感,是对理性主义的自我怀  相似文献   

15.
索尔·贝娄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分子是索尔.贝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人公形象。他们学识丰富、思想敏锐,但在探索精神家园的道路上屡屡受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的心灵背负了太多的迷惘与压力。本文力图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的抉择进行分析,以期对他们的形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呐喊自卑、颓丧和愤懑的情绪像瘟疫快速在高一(四)班蔓延。想想历届四班的悲惨结局,大家都觉得那个辉煌的大学梦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而虚幻的肥皂泡。他们固执地认为这是学校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在其他几个班(尤其是在一班)的同学面前,他们多少有点自惭形秽。羡慕、嫉妒、不服气等种种错综复杂的情绪在他们头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优质的生活里,他们的自我防御能力和应对反应逐渐下降,当社会危机事件出现后,他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问题。因此,通过科学系统的心理干预机制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危机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探讨中职生面对社会危机事件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希望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承受能力,以减少社会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有效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乡村文化秩序遭遇的危机是多重的,综合起来,一是自然生态秩序的破坏,一是乡村文化秩序的瓦解,一是乡村公共生活的危机,一是乡村心惫秩序的危机。这些问题的后果也许一时还看不出来,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在眼下的直接受害者就是乡村的孩子们,他们正在失去乡村社会对他们生命悉心的、整体的呵护,尽管他们在物质层面大都得到了更好的基本生活条件,但他们精神生活的贫乏与从小就形成的生存的迷失也许会陪伴他们一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下的文学创作在数量上日益飙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质量和信誉危机。从德国人顾彬的“炮轰”到我们“自己人”朱大可的指责,当代文学看上去成了一只灰溜溜的过街老鼠。但人必先自辱,然后人辱之。中国当代文学遭遇到这些情绪性的狂轰滥炸,固然有点冤枉,但也并非全然无辜。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就像逛低廉的批发市场——热闹、喧嚣,琳琅满目,但赝品、次品、水货汇聚,让人既开眼又心惊。在这种情势下,“新生代”作家群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代文学挽回一点颜面。他们正值盛年,有着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艺术素养,只要能超脱一下世俗欲望的控制,应该能够有所作为。从他们的创作潜力来看,这也是当前文坛上最值得期待的群体。当代文学批评界,似乎也对这批作家寄予了厚望,在2006年,他们费了很多心血,为“新生代”把脉,甚至为之喝彩,这实在不容易:吃着那么一大堆“问题食品”(朱大可语),还能咀嚼得津津有味,啧啧有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是慕尼黑阴谋前的一个重要事件。五月危机是怎样产生的?是谁挑起的事端?对此,西方史学界看法颇不一致。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危机是德国蓄意挑动的。“事实上德国人甚至在危机之前已准备好理由,至少在征召前一周,已经有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诽谤捷克的运动,希望引起一场国际危机。”另一部分史学家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是捷克斯洛伐克方面有意导致。他们强调在整个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