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劼人表现四川辛亥革命历史进程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是五四后最早出现的新长篇历史小说。本文不准备探讨李劼人历史小说在语言、体例等方面显而易见的革新,而集中从创作模式这一角度着手,谈谈李劼人对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根本性突破,以及这种突破为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带来的新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李劼人作品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描写是李劼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死水微澜》为例,探讨李劼人在其作品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经由文化的细微变动中,将表现历史、展示巴蜀地域文化以及铺衍故事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四川既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又是一个文学大省,四川文学遗产以其作家众多和作品质量上乘而声名远播。然而长期以来,四川文学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偏重于李白、杜甫等少数古代著名文学家,关于现代文学遗产(指1917—1949年期间的中国著名文学家及作品),比如李劼人故居及作品的旅游资源开发未得到应有重视。文学遗产旅游资源具有时代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此类旅游资源,有助于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有助于提高旅游景区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针对李劼人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应该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制定开发策略,整合文学遗产旅游资源,用李劼人文学遗产的人文内涵包装打造天回镇,将李劼人和李劼人故居打造成成都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4.
章认为新历史小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接受了黑格尔关于把握历史的“哲学的方法”的理论的先锋作家的自救。新历史小说中的对中国传统化的哲学、对偶然性因素的重视与转型期作家们的孔子情结、神秘化情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特别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毛泽东认为"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在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种深深的农民情结.这一深深的情结,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文章从农村生活经历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等方面揭示毛泽东农民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毛泽东农民情结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认为造成魏晋六朝士人的山水情结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时代动荡,政治险恶,人命危浅,山水成了“向死而生”的最佳托身之所;回归自然,拒绝异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山水成为士人重要的思辩资源,游赏栖居山水成为品评士人风雅的尺度,魏晋六朝士人认为美的人有从外形到内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文学创作与法国自然主义的关系,对于理解李劼人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在其历史小说的模式上,还是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在李劼人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李劼人的历史书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的因素与气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李劼人是法国自然主义精髓的真正呈现者。  相似文献   

8.
张勇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3):45-49,113
本文就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三部曲的环境描写问题作了探索,认为李士力人三部曲在环境描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时代性,浓郁的地方性,空间的细致、真实和准确性,地理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描写手法的开放性等。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川籍现代作家李劼人在其创作中呈现的独异性不仅是无人替代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这不仅表现在作品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还体现在他小说叙史的民间立场,这种独异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作家的巴蜀意识、市民体验,还有异质文化浸染的融合。近年悄然兴起的新历史主义的小说创作潮流,关注大历史背后的芸芸众生的叙史方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李劼人的小说叙事立场,借此探讨其对当代文学叙史的意义,真正把李劼人的叙史内涵转化为重建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整体格局的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拟通过对于郭沫若和李劼人的比较研究来探寻学史编撰上的缺失,并确立李劼人在中国现代学史上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李劼人新旧两个版本的《大波》在人物塑造、叙述策略以及地方文化表现方面都有着重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新旧《大波》在艺术特点上各自的缺陷。个中根源在于,李劼人在新旧《大波》创作的背后有一种共同的历史小说创作观误区,即在创作中把历史的现象总和看成了历史本身,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看待《大波》的艺术特点以及深入认识李劼人历史小说创作的内在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许多已经成名的作家进入新中国后,创作出现大的滑坡,学术界大多将之归纳为“红色”权威话语的制约。李劼人的个案研究说明,这还有更多的复杂因素,如大量的社会兼职和自然生理原因等,也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屈原自杀的文化心理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屈原自杀的原因,传统的看法主要有以身殉国和以身殉道两种。本文认为,仅仅指出这两点,不能揭示屈原走向自杀的具体心理轨迹,无法指出屈原自杀的必然性。从屈原的人生背景和他本人的人生追求来看,屈原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意识中潜存着一个自杀情结。构成这一自杀情结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两美必合的人生定位;(二)时光飞逝的人生恐惧;(三)超越现世的人生归属。  相似文献   

15.
李劼人所翻译的法国文学作品基本上采用方言化的白话文(官话)。李劼人对翻译作品的选择,虽然较多是法国的小说名著或者某位作家的代表作,但也会选择自己熟悉而热爱的文学作品。李劼人接受了严复关于信、达、雅的翻译思想,较多强调了跨语际的文化交往上的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中期,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李劼人先生结束了自己在教育和实业上近十年的杂务,搬进成都一条僻静的小巷里,开始潜心于小说创作,积两三年的努力,他写成连续性近代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这三部长篇囊括了以成都的天回镇为中心的四川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取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中的山水情结,指出了它在审美领域诸种表现,分析了它的道家美学思想渊源和贡献,认为道家美学思想是山水情结产生、发展、成熟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成都休闲文化的独特性与成因。文章认为,成都休闲文化的独特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麻将:成都“玩”文化的独特标志;麻辣烫、串串香:成都“吃”文化的独特标志;农家乐:成都“游”文化的独特标志。成都特殊的自然地理与特殊的历史文化是造就成都独特休闲文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情结,即人心中的感情纠葛或深藏心底的感情,也可谓之“顽症”。当一种情绪长期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影响甚至主宰着人的一举一动,人的个性形成,待人接物的方式,对人生、社会的兴趣、观点无一不受其影响时,就形成“情结”。“情结”靠一般的调适往往无法奏效。常见的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怀旧情结”、“自卑情结”、“自大情结”等。其中“自卑情结”最为普通常见,笔者认为它是许多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障碍的根源。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实践教我认识到,认识、了解“自卑”情结形成的原因,研究其对人生积极的一…  相似文献   

20.
1919年7月13日《星期日》周报创刊,李劼人任主编,吴虞任常任编辑,陈岳安任经理。当时,“华洋书报流通处“负责发售《星期日》,那是一个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现代书店,由成都商会会长傅樵村开设,店址位于商业场旁边的昌福馆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