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泽民法律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修全 《天中学刊》2006,21(3):33-37
江泽民法律思想是在汲取和创新西方优秀法律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法律思想,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是江泽民法律思想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江泽民法律思想的核心,德法并治,以德治促进法治是江泽民法律思想的重要特色。江泽民法律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重大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法治中的依法治国思想杨立新皇权高于法律,法律屈从于皇权是中国传统法治最基本的特征,这也是中国传统法治的糟粕之处。去其糟粕,我们也会发现中国传统法治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依法治国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法大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依法治国论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选择法治之路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历史的自觉。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邓小平提出“法治”概念的历史方位入手分析 ,认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由法治条件论、法治价值论、法治原则论、法治手段论和“一国两制”论五大板块构成的理论体系 ,它为中国走向法治开辟了道路。由于历史的局限 ,邓小平又没能完全摆脱人治的痕迹 ,为新一代领导集体留下开拓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精髓就是依法治国。江泽民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强调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着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从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宪法忠实记录了依法治国方略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是法治在我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转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制度,对于逐步实现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乃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论题之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展现中国特质的现代化法治新路,有着鲜明时代特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彰显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积淀和发展起来的中华法律文明的深厚文化沃土。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今治国方略中,由古代的“人治”思想到现代的“依法治国”思想的转变原因和历史必然性,从而进一步阐明在现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国向“法治社会”过渡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一、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国,实行法治,是当今世界各国几乎普遍选择的一种治国形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并非偶然,因为现代法治,是对人治和专制的否定,体现一种高层次的政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对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一、深化立法制度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经济立法不太健全,如市场主体经济行为法律规范、市场秩序与市场竞争法律规范、就业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政治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作为人类理性的产物,它能有效地防止执政者的偏私。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法治与政治文明二者的关系。当然,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重要保障的依法治国,其基础是法律制度,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就不能实现,从而就完不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兴国的基本,我国楔形法学人才缺乏。在新世纪,我国法学教育肩负着"科教兴国"和"依法治国"的双重历史使命,英语这一门语言在国际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从德育渗透的角度探讨楔形法学人才培养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普法教育一直是我国法制建设及法治进程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法制初成时期,还是1999年后法治国家的初创时期,它都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一五"到"五五"的普法活动,更凸显了普法教育的巨大作用,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五五"普法教育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后的普法教育工作,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法治建设及普法教育进程,总结五个五年普法活动的主要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今后普法工作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党在人治与法治方面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轻视法治、重视人治的阶段 ,重视法制建设阶段 ,主张法治阶段。轻法治、重人治是治国误区 ,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加强法制建设 ,主张法治是我党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法制明的成果的积淀。他从“法制”的单一提法到“法制”与“法治”的同时提出,直到提出“依法治国”,是对“法制”内涵认为的拓展提升,体现了“法治”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且最终是人民群众,真正的法治国家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然而法治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社会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民法律意识是影响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难点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理性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该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是"理性公民法律意识",指以伦理性价值为根基,以主体性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对法和法律现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法治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跨世纪时期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做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了我国21世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要目标,这不仅是整个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共同文明成果,也是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有识之士的治国梦想,更是我党在21世纪实现法制的政治宣言,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泛法治主义在我国已呈一种发展的态势,但这种将法律视为至高无上的利器,甚至是第二个上帝的想法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的。我们在法律的应用上要宽严相济,在适当的领域放权给法律之外的调控手段,掌握法治的“度”。  相似文献   

18.
法理是法律精神与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法律基础》课程中通过展示法理魅力能有效彰显该课程的育人功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案例讲法理、运用法谚讲法理、与时俱进讲法理,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  相似文献   

19.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进程。开放大学法学教育是法学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开放大学的法学教育在重构人们法律认知的同时,肩负着宣传弘扬法治、树立法律信仰、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和提高法律职业者法学素养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法制现代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特殊历程,它表明社会法律系统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人治型"法律价值规范,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法治型"价值规范的历史转型.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民法的现代化问题是一项不能不思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