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中文化》2000,(2):25-25
1938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为抗战前线培养文艺人才的鲁艺创办于延安,北门外旧文庙后面的山沟里,就是最初的校址,有一幅照片记录了当年冼星海在山城上指挥学员们排练《黄河大合唱》的情景。《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是在陕北公学大礼堂。  相似文献   

2.
王兴 《华夏文化》2023,(3):46-48
<正>抗日战争期间,文艺界人士通过撰写文章、编辑刊物等形式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抗战文艺》便是战时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它于1938年5月4日创刊,至1946年5月4日终刊,是唯一从抗战初期直至抗战胜利结束都持续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文艺刊物。彭玉斌《〈抗战文艺〉的版本问题》一文(载《新文学史料》2006年第2期,以下简称“彭文”)详细梳理了《抗战文艺》的正刊、特刊、特辑、专号等,指出《抗战文艺》正刊、特刊一共编辑了80期,又因为有两期正刊(第10卷第4、5期合刊)编好后没能印刷出版,所以《抗战文艺》实际上只出版、发行了78期,这对战时文艺及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都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重庆与北京、上海一样,都有过文化辉煌时期。北京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上海为“左翼文化运动”策源地,重庆为抗战文化的中心文坛,三地都在不同时期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无疑,重庆之于抗战文化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吴棠 《大理文化》2001,(6):47-48
在&;lt;面对荒凉的华中大学遗址&;gt;(刊于&;lt;大理文化&;gt;2001年第3期)一文里,笔者写到建校于1924年的华中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武汉迁到大理喜洲继续办学的情况.华中大学在喜洲8年,对大理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明,以及教育事业,都起到促进作用,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5.
1939年3月,当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之际,创办于江汉之滨的湖北私立武昌华中大学,迁到苍山五台峰下的云南大理喜洲,弦歌于南诏故郡,在这里办学达8年之久,直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迁回武昌。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武汉革命博物馆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丰富了武汉市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再次走进博物馆,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使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加强"文艺两新"工作是深化文联改革,切实保持和增强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必然要求;是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艺界行风建设,发挥文联组织在行业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文联"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和省文联八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加强全州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调研普查工作,州委宣传部、州文联于8月24日联合召开了由州民政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及州委宣传部文艺和宣教科长、文改办主任、12县市委宣传部联系文联工作副部长、12县市文联主席、州级12个文艺家协会主席以及州文联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全面启动"文艺两新"调研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的八年间,出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空前的"学术自由"盛况,不仅涌现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且还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本文主要探求当年出现"学术自由"盛况的成因:由于中国的近代大学是仿效西方而建,大学校长多由留学归国的传统士人担任,西方大学的思想自由原则在抗战前已成为三校的办学理念;中国知识分子本身也具有自由独立的学术传统,他们以学术创造为安身立命的重要方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还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等人也从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层面来阐释学术自由,有效地调适了东西方文化,成为了西南联大师生进行学术创造的共同价值认可,演化为一种优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近代武汉是华中军事经济交通重镇,又几次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舞台,在关系中国近代命运前途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过主要角色。周恩来1938年10月10日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中指出:"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现在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1938年1月至10月,中国抗日战争被称为武汉抗战时期,武汉成为事实上的中国战时首都、抗战指挥中心、抗战文化中心、二次国共合作政治舞台以及内迁企业转运枢纽,犹如一座指引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灯塔。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抗战史,其中都会呈现武汉这个闪光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嵇文甫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辑录考释了嵇文甫四篇佚文——《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对日抗战与三民主义》《我们要学习宋鈃》《君子之道》。这些佚文从侧面反映出了嵇文甫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抗战风云中的文化选择和责任担当,是对三十年前出版的《嵇文甫文集》的一次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1.
张文勋,白族,云南学界泰斗、云南大学知名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学者.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有影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35年至1948年一直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大众的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区学校体育为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强壮体魄的革命战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培养了大批人才。边区学校体育是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建立发展起来的。由于战争的急需、经济条件的限制及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表现出明显的军事性、普及性和地方性特色。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大理文化>由于坚持办刊宗旨,注重文化品位,在省内外读者中受到了好评.2005年,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从每类期刊中选出一种作为我省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发展对象加以审读."<大理文化>被选为全省12种文学艺术类期刊中的重点审读刊物.7月29日,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在大理召开了<大理文化>审读会议.会上,云南民族出版社文艺室原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成员、审读员李光云作了题为<谈〈大理文化〉的品位>的讲话,此讲话已刊载于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第五期,本刊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京剧流派的含义,与文艺史上的流派不同。文艺史上的流派,大都指一定时代在文艺创作上拥有共同的艺术观点、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艺术家群体;京剧流派则是以舞台表演艺术风格的异同来加以区分的。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它由地域性流派发展到演员表演艺术流派。地域性流派的发展18世纪中叶,有多种地方戏曲同时流行于北京。在诸腔党奏的过程中,徽、汉二剧合流,并吸收了京腔、梆子腔等艺术成分,形成了一种以[西皮]和[二簧]为主要声腔曲调的综合性艺术。外地人因此称皮责戏剧出自帝京,故称之为“京剧”。京剧流派是这一综合性戏剧在艺术上…  相似文献   

15.
田廷祥 《大理文化》2022,(1):后插1-后插2
11月25至26日,云南省文联"文艺轻骑兵基层行"系列活动走进剑川县、鹤庆县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奋斗百年路·迈步新征程"为主题,组织文艺志愿者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通过文艺慰问演出、文艺培训等形式,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实际行动展现文艺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仰追求,为当地百姓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抗战收复神圣国土、复兴中华民族的基地。认识四川抗战的真实巨大的贡献和四川人抗战精神的本质内涵,需要以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视野,需要以历史是"千秋金镜"的深邃眼光,需要从抗日战争发展史的全局来展开研究。《四川抗战全史》的作者们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出发,努力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与道德精神各方面全方位地展示川人抗战威武雄壮的英雄史剧。其中最关键的主旨,是从全面的全民族抗日大战场的角度,包括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战场三大战场凝心聚力、互鉴互学、紧密联系、紧密团结的角度,来总结川人抗战的精神、经验和智慧,认识川人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拯救人类文明、争取人类正义与和平的胜利而作出的一定的奉献。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丝路远不是一般的商道,而是一条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国际通道,也是近代史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的长廊。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南方丝路上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而且对于开展红色旅游,构建四川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四位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35年成立的国立剧专,在流亡办学的14年中,先后经历了5次转移.在四川江安的6年,才是其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江安哺育了剧专,江安是中国戏剧的圣地,是 中国戏剧家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佳人 《世界文化》2001,(3):36-37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撰写的&;lt;西行漫记&;gt;占有重要的一页,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向国外披露中国工农红军状况的外国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曾经有一位外国传教士在红军中生活了18个月并跟随红军长征,比斯诺还要早一年向国外披露中国工农红军状况,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瑞士籍的传教士薄复礼.……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川酒的工艺成熟并定型,生产规模和作坊数量空前扩大,酒类品种丰富多彩,酒类品牌得以成长和发展.一些企业家总结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酒类经营理念,在民族危难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期间,由于四川酒业一枝独秀,外省人大量来川,酒消费量的迅速增加及外省人返乡后对川酒的怀念和正面评价,使四川酿酒业及伴生的酒文化得以通过抗日战争这一独特因素而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