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琳 《学语文》2010,(3):7-8
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很多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如何进行。存在一定的困惑。总觉得文言文教学无从着手。于是,注重字、词、句的讲解,通篇翻泽,甚至有部分教师直接让学生去抄翻译书。在教学方法以串讲式为主,这种单一的,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在关注知识掌握的同时。却忽视了学习主体语肓习得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在各种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们似乎对文言文教学最有兴趣。因为文言文主要考查字词的理解,所以教师们认为,只要学生能把字词翻译出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字词意思,学生记字词的翻译,这已成为常态,学生在文言课文字里行间穿插记录了大量的字词的翻译。然而这种文言文词语的学习,尚是停留在记忆的表层上,字词背后人文情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文言文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情感方面,都蕴含着美感。但在笔者见习的长春某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文言文的美感大大降低。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不可否认,这种逐字逐句的讲解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字词等方面有些成效,但这种讲解方法,会使文言文本身的美感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降低,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解决生字词、带领学生诵读等方式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美感。  相似文献   

4.
赵彬 《现代语文》2010,(12):87-88
当前文言文的教学,大体上是以翻译句意为主,教师强调学生对关键字词含义的记忆,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实”。这种教学方式,固然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降低,让学生难以体验到文言文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建议,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的“实”,也应该注意文言文教学的“虚”。  相似文献   

5.
曹广桥 《文教资料》2014,(32):36-37
文言文教学历来被教师看做一个难题,且学生学习也感到吃力。因此,不少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过多地注重翻译,其形式是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学生一字一句地记。一节课下来,师生都疲惫不堪。文言文教学中注重翻译本无可非议,但关键问题是没有把学习文言文当做学习语言,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抽象知识或工具掌握。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不只是翻译,还有阅读鉴赏能力。文言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语感培养,提升文言水准;反复诵读,带动系统翻译;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力争透彻翻译。  相似文献   

6.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7.
孙福英 《成才之路》2012,(11):84-84
中学文言文教学似乎正在走进一个怪圈: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没有互动,没有激情。而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米红霞 《成才之路》2012,(20):36-37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下的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死记硬背为主,教学效果堪忧。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是语文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一个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许多节文言文教学公开课,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少有互动,缺乏激情。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因而笔者很想说几句。文言文教学从表面上看:一般教师愿教,学生也似乎愿学,因为花了功夫可以在成绩上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无论是就传承华夏的文化经典而言,还是就高考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而目前大多数高中生对文言文缺乏学习兴趣。这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引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再在此基础上讲解文章的内容。殊不知,这种一厢情愿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吃力不讨好而且效率低下,怎么能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1.
反思当前高中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学环境较为沉闷,教师更侧重于文言字词的梳理,逐字逐句的讲解成为了课堂的固有模式。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文言文学习的意义,他们只是疲于应对教师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更无法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实施策略,更应值得探究。本文从《庖丁解牛》的教学实录出发,试着对这一问题作一些阐述,期望对当下的文言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当前流行的教法是理性分解法:导人——文学常识——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翻译——分析——总结等。而翻译则用“串讲法”,一句话从第一个字解释到最后一个字,然后串起来解释整句的意思,再一句一句地串下去.中间穿插讲解繁博的文言语法。我记得,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曾针对这种文言文教学方法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古文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 ,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上下了大的功夫 ,但收效不明显 ,究其原因 ,是没有处理好诵读与理解、讲解与自学、文字与内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笔者以为引起对这几方面的重视对于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很有必要。一、诵读与理解并重对于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和大纲明确提出“诵读”法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许多教师强调多读多背 ,过分重视诵读而忽视对文言文字词句及整体内容的理解。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消极影响 ,花大量时间去读和背 ,却不愿意去理解学习 ,揣摩内容 ,甚至连课文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 ,正是…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串讲":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知能力不够,认为学了没意义,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在讲解文言文前应该先解释文章的学习意义,再回归原文进行讲解。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双龙 《甘肃教育》2011,(13):51-5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无非是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讲解,即“串讲”,学生则埋头苦学,一字不落地记录,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学生翻译文言文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却不见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朱晓波 《考试周刊》2013,(71):34-34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强。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却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文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  相似文献   

18.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对激发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教师如何打造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很多语文教师所忧虑的。笔者就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改进途径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传统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一般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20.
杜瑾 《学子》2014,(3):11-11
正文言文教学在我们日常语文学习中是一个重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把课本知识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教师教学科研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传统文言文教学传统文言文教学较为程式化,教师视文言文为重要知识点,因而思想上虽高度重视教学中却难以放开手脚,惧怕教学中出现遗漏或差池。这样,一个貌似固定的教学模式便遵循了下来。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开始,老师就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注释就标在原字上头,后译句,翻译就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